随着超声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心脏疾病的观察加直观,通过动态观察可直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现将鄂尔斯市中医院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声像特点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5岁,持续发热、乏力、食欲不振2周。查体: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超声测量:左房内径44 mm,升主动脉内径15 mm,左室舒张末径54 mm,室间隔厚度5 mm,左室后壁厚度6 mm,主肺动脉内径15 mm,右房内径23 mm,右室左右径19 mm;左心功能:舒张末容量107 ml,收缩末容量42.2 ml,心搏出量64.8 ml,射血分61%,短轴缩短率32%。 超声描述:左心明显扩,右房、室内径正常,二尖瓣瓣可见强回声结节附着,边界欠规整,大小1.8 cm×1.7 cm,二尖瓣后瓣可见一强回声结节附着,大小1.4 cm×1.0 cm,随心动周期、二尖瓣的启闭而活动于房室之间,二尖瓣开放尚可,关闭时二尖瓣前叶脱向左房,并可见3 mm的裂隙;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二尖瓣口可见重度返流束,返流压差19 mm Hg,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0.9 m/s,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2.0 m/s。 超声诊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二尖瓣损害、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心明显扩大。 2 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霉菌等经血液循环侵入心壁内膜、大血管内膜和心瓣膜而引起的感染和炎症,其中以瓣膜病变最为常见;心脏病变常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受损的瓣膜和心内膜呈炎性坏死,由纤维蛋白、血小板、细菌和坏死的心瓣膜形成赘生物,附着于瓣膜、心室壁或大血管内壁,并内沿腱索向下延至乳头肌。还可以形成瓣膜溃疡、穿孔和腱索断裂,引起瓣膜关闭不全,附着于瓣膜的赘生物容易脱落成栓子,引起血管栓塞和相应器官的梗死。二尖瓣损害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瓣膜损害,二尖瓣赘生物是首先被注意的感染特征。超声心动图为本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超声检查能直接提供赘生物附着的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数目、大小、形态、活动方式等征象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超声动态观察赘生物的大小,可指导临床提示感染的控制情况。它能够全面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的心内膜病损,对手术前的决策、保障手术的完整与彻底,以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超声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多切面仔细观察,直径为2 mm以下的赘生物易被忽略,要注意观察瓣膜有无脱垂,并应结合彩色多普勒探查有无较明显的返流,以免漏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