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市“寒潮”持续,煤炭企业运营风险加大,亏损面增加,“发展靠投资、增长靠增量、盈利靠涨价”的模式弊端凸显。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几年煤炭市场紧日子仍将持续,煤炭企业亟需补齐短板,提升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 ——“出不出煤,都赔!” 记者在山西采访时,所有煤矿的负责人都说,去年6月以来煤价一路下跌,“跌惨了!”跌幅比1998年金融危机还要深20%。 大同中煤矿业公司副总工孟庆红说,去年10月4500大卡到5100大卡的煤价每吨600元至620元,今年跌到了370元。大同煤矿集团一名部门负责人说,“煤价天天跌,一些客户的船装了煤在海上游荡,以拖延到货时间。企业所有运销人员都在跑市场,盯车皮、盯港口、盯用户、盯回款。山西焦煤集团销售部门负责人说,过去客户买煤都是现金或者预付款,现在使用承兑汇票的用户越来越多,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加不少。市场需求不足,各企业的煤炭库存居高不下。全国最大焦煤生产企业山西焦煤集团库存达240万吨,远高于正常年份。 企业融资负担加重。吕梁市一家大型煤矿企业贷款额约70亿元,每月还息5500万元,相当于销售收入的四成,平均贷款利率7厘8。企业负责人说,“原本用不了70亿元,一部分贷款存在现金账户里就是为了还利息。”大同甘庄煤矿董事长杨五五说,企业应收帐款逐渐增长,而且回款周期则从25天延长到了66天。 相关数据显示,至5月底,山西煤炭企业近半亏损,一成停产,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全处于净亏损。朔州市煤炭局副局长赵勋章说,出煤就赔,停产的话,算上折旧和其他费用,也赔。 ——矿工工资整体下降 部分煤矿拖欠工资 受煤炭市场影响,山西主要工业指标、财政收入均下降,煤矿职工收入、安全投入、转型项目受到影响。大同中煤矿业公司职工工资平均下降5%,吕梁联盛集团管理人员工资调低5%-10%,部分民营企业工资只发到2月份。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煤炭行业职工工资同比均为下降,煤炭行业成为山西唯一职工薪酬同比下降的行业。 一名大集团安监部门负责人说,过去集团安全费用吨煤提取50元-80元,现在降到国家规定的高瓦斯矿井吨煤30元。由于资金紧缺,一些煤炭企业转型项目基本停滞。联盛集团教育、农业等转型项目已暂停投资。大同煤运公司的现代农业园区、房地产和风电项目也遭遇资金短缺。 面对危机,煤炭企业纷纷“出招”应对。联盛集团修理废旧设备重新利用,与厂商采用“订你设备,我贷款,你担保,贷款归你使用”的方式进行采购。市场不景气逼得企业狠降管理成本。各地政府积极帮助开拓市场。临汾市减免地方煤炭运销费用,组织市域订货会,签订意向合同款项19亿元,涉及煤炭1000万吨。 ——煤企应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山西省煤炭行业协会理事长王守祯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带来的市场约束,节能减排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安全、人力等投入增长带来的成本约束,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在前两三年就已显现,企业转型越早越好。部分煤矿负责人坦承,不能把市场冲击归并于进口劣质煤,劣质进口煤只占少部分,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竞争力不高的问题。山西焦煤集团一名煤炭专家认为,虽然煤炭行业经历“黄金十年”,企业有了一些积累,但煤炭企业包袱重、欠帐多,“积贫积弱”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善,竞争力并不乐观。 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国有煤炭“巨头”规模越来越大,但基本仍“以量取胜”。有的企业虽然规模越来越大,但“养”的人也越来越多,与国外一些产量相当的大型煤矿集团相比,人员可能是其两三倍,甚至有的企业基本是“养人经济”,能养活几十万人就不错了。还有的企业“虚胖”,销售收入庞大利润不高,没有质量和效益;有的企业受行政领导“掣肘”,投资质量不高,例如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原以为兼并到手的矿井储量有几亿吨,可后来发现仅几百万吨;效率低下、行政管理成本畸高,资金用不到“刀刃”上,销售环节存在腐败等现象,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一些煤炭专家认为,煤炭市场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煤炭企业必须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提升竞争力。从企业层面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改变粗放增长模式,合理选择转型路径。加强科技创新,深挖煤炭附加值,避免“循环不经济、技术不支撑”。发展高端循环经济,要根据产品属性和企业能力谨慎选择产品,不宜全面开花,遍地都搞“大路货”。其次,要解决“企业机关化”的问题,减人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有专家认为,应充分利用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和资产优势,依靠资本运作,实现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政府层面讲,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预,把注意力集中到为企业创环境上来,减免乱收费、乱摊派,提升为企业的服务水平。例如,煤矿反映多年的办证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他们希望,涉及煤矿的五六个部门能够合署办公,“一条龙”为企业办理证照。 责任编辑: 曹吉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