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开启千古之谜的钥匙

 木易斋 2013-09-12

评”和田玉与中华文明”:一把开启千古之谜的钥匙


通读了岳峰的《和田玉中华文明——和田玉鉴赏与收藏》(以下简称《和田玉中华文明》),我发现,和田玉与中华文明是这本书的一条清晰脉络。爱玉之国、崇玉之邦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久、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做工之精、影响之深,而且从未间断,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媲美的。

 

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

 

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和田玉器。显然,最早发现和利用和田玉是昆仑山北坡的原始部落,他们对和田玉的认识和开发也必然早于这个年代。西域与关中地区及中原相隔甚远,和田玉要由近及远输送到内陆,无疑要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凿通这条运输线。这条贯通东西方的“玉石之路”就是后来“丝绸之路”的前身。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至少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历史证明,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和商贸交流的第一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这条源远流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更是边疆与内陆、各少数民族与中原人民共建中华文明的生命线。

和田玉黄玉如意

和田玉黄玉如意

中国人对玉的喜爱和崇拜促使我们的祖先在不断筛选玉石的过程中优胜劣汰,逐渐公认和田玉是“真玉”,是中国玉的精英。我国著名玉文化专家杨伯达指出:“商、西周时期,我国的玉器由原始社会的彩石玉器时代进入了以和阗玉为主体的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000多年前殷墟妇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经鉴定其玉材大部分来自新疆和田玉。一个墓葬足以撑起一座博物馆,这只是当时爱玉崇玉、特别推崇和田玉的冰山之一角。据《逸周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打开商代的藏宝库,看到的玉器上亿件。后经考证,认为周灭商得宝玉1.4万件,这足以让今人瞠目结舌。

 

随着历史的进程,如在春秋战国玉文化的演变期,各诸侯国之间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来往,都离不开精美的玉器,仅这一时期新疆提供的和田玉就有1100吨左右;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玉文化的发展期,和田玉大行其道,秦始皇的“传国玺”开创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以上等白玉治印和精密的白玉器皿彰显皇家气派的千年风尚;到隋唐玉文化的繁荣期,精美玉器玉材基本上用和田玉,并以白玉为贵;宋朝使用和田玉的规模超过唐代,于阗国将玉列为贡品的首位;元朝政府直接控制和田玉的开采,《渎山大玉海》(中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编者注)开创和田玉山料琢制大型器物的先河;明代虽说有“粗大明”一说,而以玉雕神工为代表的陆子冈树立了中国治玉史上第一大家的形象,玉匠云集北京、扬州、苏州,出现了许多令人称绝的和田玉艺术珍品;清朝是玉器艺术的鼎盛期,“和田玉、乾隆工”盛极当朝,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上万件清朝玉器,其中99.9%是和田玉。

和田玉青玉薄胎碗

和田玉青玉薄胎碗

同样,在世界国宝级艺术品收藏中,和田玉也以其显赫的地位和它特有的价值被各国博物馆珍藏。比利时皇家历史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收藏的东周时期的精美玉器,全部是用和田玉制作的;英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中国玉器,玉料基本上来自昆仑山;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章“中国印”,用的也是和田玉。

 

以玉比德

 

纵览历史数千年,国家之宝,皇室之珍,连城之璧,皇帝之宝,盛世之藏,都离不开和田玉。“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狗马,百姓藏布帛。”同样反映我们的祖先对玉是何等的尊崇。

 

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进一步赋予玉以神灵的象征、礼仪的象征、财富的象征、艺术的象征、吉祥美好的象征等。《周礼》中明确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同样,玉礼器还严格区分君臣百姓的政治地位,“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君臣次序、尊卑等级、长幼辈分、地位高低都通过玉来表现。《周礼》有关用玉的规定达上百条之多,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文化、艺术、思想、伦理、宗教等诸领域,遍及祭祀、庙制、朝聘、盟会、婚丧、宫室、器物、音乐等方面,成为天地鬼神、王权、财富、人格的象征或化身。

 

“以玉比德”是中华文明伦理道德的一大创举。我国最早提出玉德说的是管仲,他提出玉有“九德”。孔子开创了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在道德论的基础上,提出玉“十一德”说,包括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孔子的“十一德”比管仲的“九德”有所发展,更加全面,儒家学说的精神得以反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玉德学说。

 

继孔子之后,战国末期的荀子又提出“七德”说,还有许慎的“五德”说。玉德学说是中国玉文化的一大建树,它为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尊玉,提供了精神支柱。从此,和田玉也由单纯的物质属性,成为精神道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圭臬。通过玉这一载体,以及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玉和德水乳交融于一体,以玉的美质升华为人的美德,将中华民族道德精神从古至今,发扬光大。

 

孔子玉学思想的另一个突破是将玉与君子结缘,实现由王玉向民玉的转变。玉历来由皇家所垄断,玉要成为中华民族、全社会道德风尚标准,人人共仰之、人人践行之的楷模,就必须从王位上走下来,飞入寻常百姓家。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与玉结合,“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不可一日无玉”。从以玉比德到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玉意识、玉道德、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这在全世界也找不到与其相似的第二例。

 

玉德说赋予和田玉丰富的精神内容。和田玉在经过长期的人格化和精神化之后,形成了一次质的飞跃。直到今天,以玉比德、以德论人、以德处世、以德治国、德行天下,依然是我们民族、社会、人们践行的准则。

 

专业性与实用性相得益彰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互融合,专业性与实用性相得益彰,史料性与趣味性珠联璧合是《和田玉与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岳峰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定中心主任,有着丰厚的文物专业素养。他反对理论脱离实际,专业研究不能禁锢在象牙塔里,史料不能束之高阁。在这本书中,除了对和田玉文化作了深刻的阐释外,岳峰还以专业的眼光、丰富的经验,对古今和田玉的鉴赏和收藏进行透彻的评述,对和田玉市场及价格的攀升作了精辟的分析。

 

作者从理论上论述了和田玉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后,又不忘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两种偏向,一是追求和田玉以白为美,一同分白十分价;另一种是以色为美,重皮色而轻玉质,甚至作假皮者无奇不有。如何正确引导市场,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岳峰举重若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就事论事。纵观历史数千年,从周代“六器”“六瑞”,提倡各色玉种兼收并蓄,各美其美,到明代、清代对玉色也都各有喜好与偏重。接着,作者以一个颇有说服力的论据,例举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玉玺,如清代玉玺二十五宝中,包括和田玉的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品种,各色玉都有,其中青玉居多。玉玺况且不以“色”论英雄,当今的好“色”者,不值得引以为鉴吗?

 

美玉人人喜爱,把美玉写成美书是另一番呕心沥血的创作。岳峰正是本着对历史、对未来、对读者、对和田玉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完成这部著作的。包括书的谋篇布局、层次逻辑、内容结构、写作技巧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的,丰富的内容、大量的史料、缜密的论证、精辟的分析,却能做到深入浅出,读来有滋有味,其中不乏精巧之处,让人拍案叫绝。如说到和田玉和俄玉、青海玉的鉴别时,作者用一个“嫩”字精确地概括出青海玉质感不够细腻而略显“嫩”,缺乏“凝脂”般的滋润光泽。说到和田玉的白与俄玉的白,作者认为,前者是“润”而白得细腻,后者“糙”而白得无神。寥寥数语,如神来之笔,把两者的“白”分得泾渭分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备,这是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语言的凝练可谓惜字如金。

 

而在论述玉德那一篇的结尾段,作者有感而发:“玉道人道以玉悟道,玉性人性以玉养性,玉身人身以玉养身,玉缘人缘以玉结缘。我们能拥有一块和田美玉,应该说是精神上的一大满足。”这几句话看似闲来之笔,却是画龙点睛,让人对和田玉的美升华为“悟道、养性、养身、结缘”的心灵之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