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博的中国底片

 啸海楼 2013-09-13

甘博的中国底片

夏佑至 昨天 22:13

(群众游行,北京,摄于1924-1927年间。Photo By S.D.Gamble)

西德尼·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常让我想起世纪之交那批涉足中国的欧洲探险家,包括瑞典人斯文·赫定、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

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学者,尽管后面两位因为在敦煌取走大批珍贵文物,长期为中国人所不齿。但他们身上有某些可以称作是人类最珍贵品质的东西。这种品质驱使他们放弃舒适的生活,深入陌生的土地和陌生的文化,历尽艰险,却只是为了智识上的满足。他们无穷尽的好奇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文明那种积极入世的心气。西方世界也把他们看作是英雄人物。

直到很久以后——也就是战争之后,这种风气的余绪仍在。1930年代的某个场合上,罗斯福总统碰见了斯文·赫定,立刻以崇拜者的口吻说:“啊,你就是那个斯文·赫定吗?”

那个时代的探险活动如此繁荣,深入异域的探险家,都以能够深刻理解和阐释另一种文化感到自豪。在这方面,美国是后来者,甘博也算不上一个探险家(用旅行家来形容他也许更合适一些),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好奇心,以及对理解和阐释这种文化的愿望,和探险家们并没有什么分别。当然,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社会学调查和摄影。

(甘博与友人费佩德(Robert Fitch)在四川遂宁旅行期间,费佩德在拍照。摄于1917-1919年间。Photo By S.D.Gamble)

西德尼·甘博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908年与父母旅行时第一次来到中国,此后,他的一生都与中国密不可分。

他家世很好,祖父是宝洁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本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又到伯克利加州大学研习劳工问题——这个专业显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兴趣。拿到硕士学位之后,他加入基督教青年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再次来到中国。

据他后来的学生费孝通回忆,甘博曾在中国经销“象牙”牌肥皂,相当成功。但在商人的身份之外,甘博还是作家、热心的社会调查人员、摄影爱好者和燕京大学的赞助人。甘博在燕京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亲自主持或资助了几次规模不等的社会学调查,出版过几本关于北京社会经济方面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铁路工人的工资、妓女的数量以及普通家庭的开销。书中还有一些插图,是他自己拍摄的一些照片。

在他资助的社会调查中,最为著名的是李景汉在定县的调查。这个调查是晏阳初博士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的一部分。在中国,社会学是一门运气糟糕的学科,从来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定县调查却是一座公认的里程碑——尽管费孝通入学时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种工作“太肤浅”。

甘博一生留下了数本和中国有关的书籍,最为知名的是《定县:一个华北乡村社区》。此书初版于1954年,甘博提供了自己在定县拍摄的照片,制成插图。这本书后来成为研究20世纪中国乡村的必读书,黄宗智和杜赞齐的著作都广泛地引用其中的材料。当然,从来没有引用者提到过书中的照片。实际上,甘博的私人档案中留下了数量惊人的底片,其中仅拍摄于中国的底片就有5000多张。和文字的广泛影响相比,甘博的中国底片放在阁楼上,一直无人问津。

(恭贺毕业,之江大学主楼慎思堂,杭州,摄于1917-1919年间。Photo By S.D.Gamble)

中国底片拍摄于1917年至1932年之间。甘博是个成熟的摄影师,拍摄主题非常广泛。既有常见的旅途风景,也有非常细致的民俗记录,还包括一些热点时事(如政治运动)的照片。这些照片是他在数年中周游中国的产物,除了在美国和中国做过几次展览(主题为《两次革命中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拍摄的中国和她的人民》),绝大多数从没有发表过。

少数发表的照片——如《定县:一个华北乡村社区》中的插图,是对华北乡村生产方式、经济活动、风俗、信仰乃至建筑物的记录,属于资料性质。甘博有意识地把摄影当作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手段。

(定县城门,河北,摄于1924-1927年间。这张照片作为《定县:一个华北乡村社区》一书的插图发表过。Photo By S.D.Gamble)

在研究报告中附上影像资料,是人类学研究中常见的做法。欧洲人类学的开创者都是“摇椅上的人类学家”。他们靠传教士、记者和商人的二手资料做研究,对其他文明经常有荒诞不经的推测。相比于文字,照片更直观,对人类学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材料。业余摄影师是人类学家的合作者,正如业余画家是博物学者的合作者。

费孝通后来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人类学,师从功能主义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即《江村经济》)中,插图相当丰富,除了手绘地图,还有费孝通在江村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的性质与甘博书中的照片类似,既为了说明书中的主题,也为了让读者对研究对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但插图之于人类学著作,是一种习焉不察的存在。照片的命运,与其他普遍使用的视觉文献(速写、版画和地图)类似。有经验的读者经常将文字内容与照片、绘画和地图加以比对,但图像对人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无人察觉。普通人连自己是在读图,还是在读图片下的说明文字,恐怕都分不清。

甘博的中国底片后来捐给图书馆,逐步电子化。如今可以非常简便地查阅和使用这批照片,但除了少数关心“老照片”收藏的人士,学者——不管是社会学者还是历史学者,从不关心甘博底片的去向。不是因为甘博底片不够多,或不够精彩,恰恰相反,图像的文献价值过于繁杂,让研究者束手无策。而即使是后现代主义反思学科构建的潮流中,摄影与人类学的关系,也从来没有被厘清。

附,《定县:一个华北乡村社区(Ting Hsien: A North China Rural Community)》相关信息:

作者:Sidney David Gamble

出版商: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1954

ISBN:0804706301,9780804706308

(责任编辑:余江波)

阅读(25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