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思敏:从城市化未来猜想“诺贝尔旅游奖”

 一杯红酒 2013-09-15

刘思敏

进入刘思敏专栏主页 >>

假设诺贝尔能够穿越到现代,在一个崭新的移动文明时代,以诺贝尔的智慧和哲学观来看,他一定会设立诺贝尔旅游奖,将旅游放在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是否可以仿效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范例,拓展诺贝尔奖的视野与领域,增设诺贝尔旅游奖呢?

从诺贝尔的事迹特别是他对诺贝尔奖项的构想设计可以看出,诺贝尔绝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更不仅仅是化学家,他是个有哲学观、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理想抱负的人。一方面,作为科学家,他看到了物理、化学、生理医学这三个领域的创新研究对人类进步与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和平对人类的终极价值,同时作为文学爱好者,他深刻领悟了文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重大影响。其实从19世纪这个时间维度看诺贝尔,他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价值已经是接近终极了。

我们因此可以进行合理大胆的猜想——诺贝尔生活的19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时代,虽然大众旅游刚刚兴起,但是由于历史人物的局限性,诺贝尔不可能立即认识到旅游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假设诺贝尔能够穿越到现代,在一个崭新的移动文明时代,以诺贝尔的智慧和哲学观来看,他一定会设立诺贝尔旅游奖,将旅游放在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鉴于人生是为了生活和满足人的本性,可以从生活方式的视角来更科学地重新梳理人类文明的形态演变——游牧文明、定居文明和移动文明。

随着工业文明促成的大众旅游进一步深入和提升,定居文明的城市化未来完全可能被人类普遍作为生活方式的旅游行为所改变,形成以旅游为基础的移动生活,“云聚散”(城市聚集的外形不变,但人的聚散将不再主要是源于工作与生产也即谋生,而是主要源于旅游移动生活)将成为人类回归自然、与本能最和谐的生活方式,人类将由此进入移动文明时代。

有了移动文明这样的时代背景,加上诺贝尔的世界观、哲学观、责任感,因此,创设诺贝尔旅游奖就具备比较充足的理由。诺贝尔旅游奖的奖励对象必然是杰出的旅游者、杰出的旅游理论创造者、杰出的旅游方式创造者以及其他推动旅游发展的人。

综观古今中外的著名旅游者以及旅游行业的人士和机构,结合他们对旅行方式的创新以及对旅游业做出的贡献,笔者认为以下三人和机构可以成为未来诺贝尔旅游奖获得者的样板,可以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来探讨诺贝尔旅游奖的标准:“近代旅游业之父”英国旅行商托马斯?库克、中国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美国两位自费太空旅行者以及世界旅游组织。

诺贝尔旅游奖尽管只是一个猜想,但是它包含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作为需求层次上高于静态定居生活方式的移动生活,将吸引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人类学家以至于全社会更大程度的关注。在以旅游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生活逐渐与定居生活分庭抗礼乃至成为人类生活主流方式和崭新的文明形态的过程中,对旅游的研究,将几乎等同于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研究,而设立诺贝尔旅游奖必将随着旅游的日益重要而被提上议事日程。 刘思敏:从城市化未来猜想“诺贝尔旅游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