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看《赢在中国》,里面三个评委分别是熊晓鸽、史玉柱和俞敏洪。史玉柱比较好认,熊晓鸽拿出名字也知道,可是俞敏洪的翩翩风度,是过了好一会才认出来的。这位评委不同一般,在给一位校长(内蒙选手杨俊平)演示如何鼓动学生的时候,说了一段树与草的理论。
————————————————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
当时主持人王利芬就说,这个树的意象颇为符合《赢在中国》栏目的标志物。她一直在寻找,今天听了你(老俞,罗永浩语)的演讲,找到了。赢在中国的宣传片中,有一段航拍镜头,拍的就是一棵树的……(记不请了),她每次保留了下来,现在她知道是为什么了。
在网上了搜了一下,树草理论并不是老俞现场的即兴创造,而是早有踪迹。2006年8月,就有人做了这样的记录:
俞敏洪先生的“树草理论”:“当你是地平线上的一株草时,没有理由要求别人从远处看见你,也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在从近处看见你,更没有理由要求人家不踩你,因为你就长在那里。甚至踩了你之后,人家还意识不到。而当你把自己长成了一棵树,别人在远处不经意间就可以望见你,走到你面前还能够在树荫下乘凉,离开之后或许还会再记起你。所以,当你是草的时候,不能怨恨人家不把你当树看;而当你是树的时候,就做地平线上一棵平和的树。”
之所以想起这段理论,是因为昨天上课的时候,有个班级的学生精神状态非常不好,许多学生在睡觉。我说你们班和隔壁班的精神状态咋差别这么大呢?有个学生说,人家是重点班嘛。——这时候,不来一番励志教育还待何时。于是把老俞的这一段励志理论重新演讲给学生听。理论上,我可能没有老俞熟,但演讲的激情,我暗自忖度可能不输于老俞,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