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施良方的《学习论》有感

 昵称3897598 2013-09-16

《学习论》对西方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概括,述评了刺激-反应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行为-认知学习理论等主要理论流派,并述评了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习性学习理论带来的挑战。它还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一些新兴的学习理论,以期增进我国教育界对该理论领域发展新动向的了解。本书侧重对学校学习的研究,对学习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理论概括,介绍了学习原理与策略,有利于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对书中第十四章的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和述评内容感受颇深。因为,我校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究》的研究课题完全可以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找到最好的理论依据。

罗杰斯主张意义学习,学习者应该以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即成了能够充分利用我们自己所有阳刚和阴柔方面的能力来学习的人。”(罗杰斯,1983)其基本内容如下: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

2.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

3.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

4.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虽然素质教育提出了好多年,教育教学改革也始终没有间断过,但身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我感觉在我们当下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然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学生仍然被牢牢地桎梏于繁复的作业之中,学习是苦差事依然没有改变,在学习中学生只要简单服从就可以了,很少有自主的空间,对学生学知识的要求仍停留在只要上课能听懂、课后能消化、考试出成绩上。其实,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现在都在逐步显现,如学校教育教学的生硬古板也使学生养成了跟着教师走的依赖心理,一旦脱离了教师走上社会,在遇到实际问题而没有所学的现成知识时,就会束手无策;又如,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外部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中长大的,因此习惯于凡事都要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心里才踏实,才算优秀,才有成就感,离开教师的评价许多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所幸的是,现在我们的观念正朝着积极的一面在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已深入人心,看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有如下体会:

1.激励并使学生发挥潜能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往往因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的经验而变得迟钝了。”(《学习论》P386)罗杰斯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学习的天性。鉴于人的这种“渴望”,我们的教学理应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对于相对优秀的实验初中的学生,我们学校和老师应该多多地肯定他们的长处,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学习高峰迈进。关于这一点,我们学校目前做得非常成功,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学校的美誉度现在呈现出辐射状态,这是很值得庆幸的。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虽然这中间的每一个因素有时候均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人情味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学生潜能的“触发器”之一。

2.尊重和接纳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比如说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真诚鼓励学生改正。

3.移情性理解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生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总之,罗杰斯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的精髓还有待我进一步去挖掘,使之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