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中国幼教改革经验成果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中国幼儿教育已超越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一种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境界,这种境界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促进幼儿主动性学习;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现结合本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 一、把幼儿的兴趣及需要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拟订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摆脱过去的课程设计从书本到儿童的静态模式,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我园中班的主题探究活动──“车”的产生就是源于幼儿对车的兴趣: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最喜欢看有关车的图书、画有关车的图画,在与同伴的谈话中也常常提到坐车的感受,有的幼儿还会把家里的玩具车带到幼儿园来玩。教师决定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在进一步了解幼儿对车的认知程度之后,确立了“车”的主题探究活动方案,设计和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并获得了多方面的学习经验和发展,课程的实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让幼儿在环境中学习。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课室布置为各个活动区,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种类充分、合适的教玩具及操作材料。课室空间的布置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定期更换。教师将教育意图蕴藏于课室环境及活动区材料中,让孩子在刻意设计而又井然有序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注意课室的布置要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布置的过程要让幼儿充分参与,可以师生共同计划、布置环境,也可以由教师规划好位置后,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美工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做环境的主人,如《纲要》所说:“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三、做幼儿学习的伙伴。 《纲要》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一个好的课程方案,只有建立在稳定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倾听幼儿的感受、问题、意见,借助理解、支持、宽容、激励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来点燃幼儿的学习火花,主动、积极地参与幼儿的活动;增加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融入幼儿的活动,成为幼儿的玩伴,和幼儿共同游戏、探索、操作;在活动中提出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纲要》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了解、尊重、接纳幼儿在学习风格、学习效率。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承认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既要有直接接受的学习方式,也要有发现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等等;既要有教师集中组织幼儿一起的整体学习,使幼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知识、概念,也要有按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设计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还要有幼儿根据兴趣和需要进行的自选或自学的活动。此外,教学的途径不仅有园内的学习活动,还应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的经验,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幼儿到户外学习,如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等等。 五、注重学习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探索。 《纲要》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而应给以尊重和保护。 教师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小组讨论、集体分享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纲要》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