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VLOOKUP函数的使用方法(高级篇)
前言: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VLOOKUP函数的入门、初级和进阶篇。今天我们学习VLOOKUP函数的高级应用部分-VLOOKUP函数的数组应用。(本文由兰色幻想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
excel精英培训)
4 、反向查找(需要用IF函数把数据源倒置一下)
一、VLOOKUP的反向查找。
一般情况下,VLOOKUP函数只能从左向右查找。但如果需要从右向右查找,则需要把区域进行“乾坤大挪移”,把列的位置用数组互换一下。
例1:要求在如下图所示表中的姓名反查工号。
公式:=VLOOKUP(A9,IF({1,0},B2:B5,A2:A5),2,0)
公式剖析:
1、这里其实不是VLOOKUP可以实现从右至右的查找,而是利用IF函数的数组效应把两列换位重新组合后,再按正常的从左至右查找。
2、IF({1,0},B2:B5,A2:A5)这是本公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EXCEL函数中使用数组时(前提时该函数的参数支持数组),返回的结果也会是一个数组。这里1和0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数字,而是1相关于TRUE,0相当于FALSE,当为1时,它会返回IF的第二个参数(B列),为0时返回第二个参数(A列)。根据数组运算返回数组,所以使用IF后的结果返回一个数组(非单元格区域):{"张一","A001";"赵三","A002";"杨五","A003";"孙二","A004"}
5、多条件查找(VLOOKUP函数需要借用数组才能实现)
二、VLOOKUP函数的多条件查找。
VLOOKUP函数需要借用数组才能实现多条件查找。
例2:要求根据部门和姓名查找C列的加班时间。
分析:我们可以延用例1的思路,我们的努力方向不是让VLOOKUP本身实现多条件查找,而是想办法重构一个数组。多个条件我们可以用&连接在一起,同样两列我们也可以连接成一列数据,然后用IF函数进行组合。
公式:{=VLOOKUP(A9&B9,IF({1,0},A2:A5&B2:B5,C2:C5),2,0)}
公式剖析:
1、A9&B9 把两个条件连接在一起。把他们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查找。
2、A2:A5&B2:B5,和条件连接相对应,把部分和姓名列也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待查找的整体。
3、IF({1,0},A2:A5&B2:B5,C2:C5) 用IF({1,0}把连接后的两列与C列数据合并成一个两列的内存数组。按F9后可以查看的结果为:
{"销售张一",1;"销售赵三",5;"人事杨五",3;"销售赵三",6}
4、完成了数组的重构后,接下来就是VLOOKUP的基本查找功能了,另外公式中含有多个数据与多个数据运算(A2:A5&B2:B5),,所以必须以数组形式输入,即按ctrl+shift后按ENTER结束输入。
6、多项查找
三、VLOOKUP函数的批量查找。
VLOOKUP一般情况下只能查找一个,那么多项该怎么查找呢?
例3 要求把如图表中所有张一的消费金额全列出来
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有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在实现复杂的查找时,努力的方向是怎么重构一个查找内容和查找的区域。要想实现多项查找,我们可以对查找的内容进行编号,第一个出现的是后面连接1,第二个出现的连接2。。。
公式:{=VLOOKUP(B$9&ROW(A1),IF({1,0},$B$2:$B$6&COUNTIF(INDIRECT("b2:b"&ROW($2:$6)),B$9),$C$2:$C$6),2,)}
公式剖析:
1、B$9&ROW(A1) 连接序号,公式向下复制时会变成B$9连接1,2,3
2、给所有的张一进行编号。要想生成编号,就需要生成一个不断扩充的区域(INDIRECT("b2:b"&ROW($2:$6)),然后在这个逐行扩充的区域内统计“张一”的个数,在连接上$B$2:$B$6后就可以对所有的张一进行编号了。
3、IF({1,0}把编号后的B列和C组重构成一个两列数组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需要知道,VLOOKUP函数的基本用法是固定的,要实现高级查找,就需要借助其他函数来重构查找内容和查找数组。
至此VLOOKUP函数从入门到高级的四篇VLOOKUP函数使用教程全部结束了,VLOOKUP函数在数组运算中还有着其他应用,但只是配角了,所以本系列不再介绍。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免有错漏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
-------兰色幻想于2011年11月22日、
原创:vlookup函数查找12种易犯错误(1~3)
vlookup函数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查找函数,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使用时会遇到种种让人搞不明白的错误。于是兰色就把常遇到的vlookup错误问题来一次大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用。(本文由兰色幻想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 excel精英培训网
http://www.)
一、函数参数使用错误。
第1种:第2个参数区域设置错误之1。
例:如下图所示,根据姓名查找龄时产生错误。
错误原因: vlookup函数第二个参数是查找区域,该区域的第1列有一个必备条件,就是查找的对象(A9),必须对应于区域的第1列。本例中是根据姓名查找的,那么,第二个参数姓名必须是在区域的第1列位置,而上述公式中姓名列是在区域A1:E6的第2列。所以公式应改为:
=VLOOKUP(A9,B1:E6,3,0)
第2种:第2个参数区域设置错误之2。
例2 如下图所示根据姓名查找职务时产生查找错误。
错误原因:本例是根据姓名查找职务,可大家注意一下,第2个参数B1:D6根本就没有包括E列的职务,当然会产生错误了。所以公式应改为:
=VLOOKUP(A9,B1:E6,4,0)
第3种:第4个参数少了或设置错误。
例3,如下图所示根据工号查找姓名
错误原因:vlookup第四个参数为0时表示精确查找,为1或省略时表示模糊查找。如果忘了设置第4个参数则会被公式误以为是故意省略,按模糊查找进行。当区域也不符合模糊查找规则时,公式就会返回错误值。所以公式应改为。
=VLOOKUP(A9,A1:D6,2,0)
或 =VLOOKUP(A9,A1:D6,2,) 注:当参数为0时可以省略,但必须保留“,”号。
兰色说:今天所介绍的1~3错误是最简单的查找错误,可能有些同学已能轻松处理,明天咱们继续介绍VLOOKUP函数的其他查找错误,可能你处理起来就没这么轻松了。
★Lookup——数与行列比
Lookup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呢?用一个数与一行或一列数据依次进行比较,发现匹配的数值后,将另一组数据中对应的数值提取出来。
·工资税率表:用数值比较
根据不同的工资进行不同的税率计算是一个常见的应用。我们来看这张“工资税率查询”表(见图1)。现在要在右侧根据“收入”(F列),直接得到对应的“税率”(G列)。在计算第1个“税率”时,输入函数公式“=LOOKUP(F4,$B$3:$B$8,$D$3:$D$8)”,回车,便可得到“36.00%”。
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用F4中的第1个收入数“$123,409”,与左侧表的“收入最低”各档数据(“$B$3:$B$8”)进行对比,虽然“$123,409”在“收入最低”各档数中没有完全一致的数据与之匹配,但是会与其中小于它的最大数“$58,501”相匹配。这样,同一行对应的“36.00%”就提取出来了。
·图书销售表:用文本比较
Lookup函数的对比数还可以是文本。在这张图书销售查询表中(见图2),用下表输入的“编号”(A15单元格)文本当作查询数,与上表的“编号”一列($A$3:$A$11)进行对比,查询到了匹配的文本后,将“教材名称”一列($B$3:$B$11)对应的数据提取出来。公式是“=LOOKUP(A15,$A$3:$A$11,$B$3:$B$11)”。
★Vlookup——数与表格比
Lookup有一个大哥——Vlookup函数。两兄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大哥本领更大。Vlookup用对比数与一个“表”进行对比,而不是Lookup函数的某1列或1行,并且Vlookup可以选择采用精确查询或是模糊查询方式,而Lookup只有模糊查询。
·模糊匹配
用Vlookup函数进行模糊查询时,几乎与Lookup的作用完全一致。我们用Vlookup函数来提取第1个例子中的工资税率结果。函数公式为“=VLOOKUP(F4,$B$3:$D$8,3,TRUE)”。
在这个函数中,用第1个收入“$123,409”(F4单元格)当作对比数,用它与左侧表(“$B$3:$D$8”)的第1列数进行对比,虽然“$123,409”在“收入最低”各档数中没有完全一致的数据与之匹配,但是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是“TURE”(“TURE”就是模糊查询),所以它会与其中小于它的最大数“$58,501”相匹配。并将表中第3列(函数的第3个参数为“3”)对应的数据提取出来,所以结果同样是“36.00%”。
·订单明细表:精确匹配
有时候,我们需要精益求精。在下面这个“订单明细表”(见图3)中,最后一列“货运费用”中的数据要通过“交货方式”从左侧“配送公司收费表”中进行匹配查询。这是一个典型的精确查询的例子,计算第1个数据的函数公式是“=VLOOKUP(H3,$B$2:$D$6,3,FALSE)”。
小提示:
把最后一个参数从“TRUE”变更成“FLASE”,就是精确匹配。而精确查询,就是查询数要与查询表第1列中的数据完全一致才能匹配提取,否则结果返回错误值“#N/A”。
名师点评:
Excel为我们提供了近20个有关“查找和引用”的函数,除了最常用的Lookup、Vlookup,还有Choos、Row、Colum、Index和Match等,大家可以通过函数的帮助查看具体的功能。这些函数往往不是单独使用,可以与其他函数和Excel中的一些功能进行配合。希望大家以后再为数据“找朋友”时,不再有“众里寻它千百度”之感,直接“慕然回首,那数已在灯火阑珊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