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DU微杂】《Q字新说》

 1913911 2013-09-20

Q字新说
     文 / DDU
  

      谁都知Q”字,原产地在英国,伴随八国联军的枪炮声成功登陆中国。由于清末王朝的腐败、昏庸、无能、造成中华民族百年浩殇,赔银割地,莫不奇耻 。然而在“十里洋场” 富商大贾们却享受着Q”字带来的滚滚财富,茶楼酒肆充斥着靡靡之音,声色狗马淫色之徒。闻之,毛骨悚然,哪见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半点哀嚎苦吟声。
  
  认识Q字的奥妙所在,还是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才恍然大悟的。
  
  佩服鲁迅先生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把清末国人精神状态,素描形象打扮,画进Q字洋文符号里。象形会意,入木三分,像木刻线条般硬朗,清晰,传神。一个木鱼脑袋儿,后脑勺扎条麻小辨,行走于大街小巷,端坐于镜前孤芳自赏。“Q”,大概是鲁迅先生对当时多数国人的缩写吧。阿Q的盲目自尊和奴隶性,使人悲哀;  阿Q的自我安慰,自我麻醉,使人羞耻。D哥不敢再看,书扔一边,好像黑色方块字都活了,变成无数条蜈蚣在啃咬我----你这不死的“老阿Q”。

  
  书可扔,脑袋没法扔。“老阿Q”仍左顾右盼,上下打量这凡人生活的天堂。还有多少阿Q,与D哥一样,在“华衫论贱”!陶醉于木讷病态的精神胜利法中,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
  
  D哥实属
凡夫一个,庆幸,竟然苟活了几十年。虽“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但人走茶不凉。或许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看着“八九点钟的太阳”,照泰山之巅。挺起中华的脊梁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