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皇陵知多少?

 SYH情丝丝 2013-09-23

皇陵,就是指皇帝的陵墓。从皇帝陵墓所包括的建筑形式和内容来看,大多数人把包括远古三皇五帝与后来王侯的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事实上,帝王陵寝制度中的陵寝建筑,并不仅仅只有陵和寝,它只是以陵、寝为主,包括庙、城、车马坑、陪葬墓区以及后来的神道及其他地上和地下建筑等。

一般地说,陵,它是帝王的坟墓的专称。帝王的坟墓称为“陵”,普通百姓、臣民的坟墓简称为“墓”。所谓“寝”,是指皇陵上的寝殿建筑。它是由朝廷内的宫寝发展而来的。蔡邕认为,古代宗庙的制度,是因为皇帝所住的地方,前有“朝”,后有“寝”,所以皇帝死了,就在陵前制“庙”以像“朝”,后部制“寝”以像“寝”。庙、寝的所有建筑,多称为宫殿,它既是指君主及其家族所居住的整所宫殿,也是指君主用于祭祀祖先的整所宗庙。古代君主所居住的宫殿,包括前后两大部分,前部是“朝”,即是帝王朝见群臣和处理政务的朝廷所在;后部是“寝”,是指帝王及其家族饮食起居的场所。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悠悠岁月,留下了古老的黄帝传说;巍巍长城,刻下了不朽的时代印记。纵横上下五千年间,究竟有多少天子、王侯、皇帝,主宰过中国的历史命运?浩瀚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究竟埋葬有多少天子、王侯、皇帝的尸骨?翻查史籍可知,是既说得清,又说不清。一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遗迹,历经近两千年的夏商周三代,到大一统的各封建王朝,给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然而这些回忆,不论是痛苦的、辛酸的、还是快乐的、自豪的,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最高统治者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历代天子或王侯、皇帝,既是政权、神权的最高代表,渗透出皇权至上、君王至尊的威严与强暴,同时又垄断着人们创造的最优秀的文明成果,即使是他们死后的葬身之地——王陵或皇陵,也显得如此富丽堂皇。当然,其中也有少数王侯或皇帝,他们受尽凌辱,或寄人篱下,或落魄于别人的股掌之中,以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葬所。同时,也有些王侯或帝王,由于时势的变迁,文献的散落,灾害与战祸以及本民族习惯的影响等原因,有关他们的陵寝,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甚至不知魂归何处,安葬何地。正是因为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曲折与复杂的特点,以致人们现在对帝王及其陵墓的数字,确实难以作出准确的统计与说明。

从皇帝所具有的年号、庙号、帝号到陵号,能够和文献对应清楚,一般说来还保留完好的只有明清两代的皇陵,他们所承载的文化能够完整的叙述和研究。当然,明清帝王的皇陵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

据相对可靠的古代文献资料记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这五千年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边疆、地方政权与农民起义中建元称帝的共有帝王五百多人。现在地面或地下有迹可寻,时代较为明确的帝王陵寝,包括有些王朝始祖皇帝所封的太上皇的陵寝等共有二百多处。

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而且规模浩大,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象征意义,明清帝王的陵墓是突出的代表。中国的皇陵和王坟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可供游览的名胜古迹,它们对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皇陵,包括其神秘的地宫或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之所以有的被称为“世界奇迹”,主要在于它们有悠久的历史,浩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奇巧的布局,精湛的工艺……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优美的环境。不管在哪座陵园里驻足,都会让人感到历史的风云在面前涌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神奇魅力。每一座皇陵,好似一个说不完的故事,一道看不够的奇观。

在我国历代帝王陵寝中,传说最早的帝王冢是盘古氏的盘古冢。相传他生于天地混沌之中,后来由他开天辟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他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就极高,地就极低。所有日月、星辰、风云、田地、金石、草木、动物、鱼鸟等等,都是他死后,由身体各部分变成的。同时,又有他死后葬于南海之说。据研究,盘古氏的传说始于南方苗族,后被汉族认同、传播。不过,在广阔的南海海域,盘古究竟葬在什么具体地点,人们不得而知,更谈不上有陵墓的遗迹。

今天,有迹可寻的我国最早的陵墓建筑群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氏黄帝的陵墓。它坐落在陕北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

相传黄帝以土德称王,因土为黄色,故称黄帝,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由于他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因而被人们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既然是始祖,那么其墓葬的年代自然是最早的。不过,黄陵的建筑群是后人所修的纪念性的附会墓冢,乃历代重修扩展而成。而且从全国来看,黄陵墓在全国还不止陕北一处,在今河南、河北、甘肃等地都有黄陵的传说。它们多是附会传说而成的黄帝陵冢。只是陕北的黄陵建筑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而已。今天,只要是华人,不分国籍、地区、男女、老幼。大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代,故黄陵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历史上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皇陵,最早的是秦始皇陵。它始建于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至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被迫停工,前后修造了近四十年。因此,今天的考古发现证实,它的规模之大,气势之雄伟,布局之气派,陪葬器物之多且巧,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尤其是在1974年被发现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上的“八大奇迹”之一。其高大的陵冢,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比原陵已降低了数十米,但其高度与规模仍为历代帝王陵墓之首,使其他皇陵难以望其项背,就是著名的唐宗宋祖之陵,也稍逊一筹。   

不仅有文韬武略的皇帝建造起庞大的陵园:而且许多碌碌无为的帝王也在相近地区建造起规模宏大的陵墓,从而组成规模更大的陵墓群。秦汉时期,皇帝自登基之日起即营建陵墓,其规模和陵寝样式一如都城和宫殿。这样建起的皇陵称为“寿陵”。西汉时,每当皇帝建陵之际,皇帝即令迁移天下的各地富豪来守陵,并在陵旁建立起一个供守陵人居住的邑。汉武帝的茂陵是中国皇陵中建设时间最长的,围绕这茂陵所建设的陵邑的人数比长安还要多。由此可想而知,西汉都城长安城外以北的十余个皇帝陵及其陪葬陵所组成的大规模的陵墓群,其规模与人的盛况,可谓非同一般。加上后来唐代有二十余座陵墓成为它们的“近邻”,因此,其规模与气势更是非同凡响,前所未有。

在公元1至12世纪,东汉王朝时期的十多座皇陵,与北宋的八处皇陵以及其他的帝王陵墓,在洛阳周围又组成了浩大的皇陵建筑群。至明清时期。北京都城附近的金朝“十七陵”,明“十三陵”与清代的东陵、西陵中的九座皇陵更是庄严宏伟。气派非凡,规模空前。尤其是以大量现今仍保存完好的陵寝建筑而著称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