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哥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1

 臻品阁 2013-09-27

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 千手观音 - 千手观音的博客
39南宋至元 哥窯 青瓷葵花式盤

哥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 千手观音 - 千手观音的博客 哥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 千手观音 - 千手观音的博客

63宋-明 哥窯系 青瓷水盛                                    64宋-元 哥窯 瓷筆覘

哥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 千手观音 - 千手观音的博客

元哥窑高足碗高:10公分,口径:13.2公分,足径:4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 千手观音 - 千手观音的博客

2宋 米色三足爐
        哥 窯窯址,至今未曾發現。文獻上,元代(至正直記)曾出現「哥哥洞窯」、「哥哥窯」之名,卻未指出窯址所在之處。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以為元末所造哥窯「土脈粗糙,色亦不好」,無法與舊哥哥窯相提並論。然而新、舊哥窯要如何分野,依然無法從中獲得釐清。到了明朝嘉靖以後,又衍生出兄弟二人同時燒窯的故 事,哥哥所燒者為哥窯,弟弟所造者為龍泉窯。傳世哥窯器,無論胎骨或釉色皆存在頗多的差異,表明該批瓷器實非燒自同一個窯口。因此,對於哥窯的研究,學界 目前仍採保留的態度,有以為哥窯可能生產於江省景德鎮吉州窯附近,有以為哥窯為浙江省杭州鳳凰山修內司官窯。這件香爐作短筒型,口緣微微向內斂收,內底 因燒造留下三塊渣餅,器外底接三蹄足,足底露胎,中心作一圓形凹槽,周邊環繞六枚支燒痕,外表罩施一層灰米黃色釉,釉層勻薄明亮,釉面滿佈網狀開片,線紋 粗大者呈色鐵灰,纖細者呈色金黃,深淺線紋細密交織的情景,正是傳世哥窯器的典型特徵。香爐用以焚香,陶土製作的爐具漢代已出現,宋時文人講究生活情調, 每將香氣引進生活中。古畫上撚香或焚香操琴的景象,時而可見。元明清三朝香爐更與瓶、盒共同組成成套的香具。哥窯瓷爐因外表特殊的開片紋路,甚受文人喜 愛,在故宮典藏的明畫中,哥窯瓷爐即伴隨雅士一同出現。

哥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 千手观音 - 千手观音的博客

3南宋至元 雙蓮房水注
       這件作品造型別緻可愛,正向的水盂與橫置的水注相連成一件文玩。水盂外底中心微微內凹,旁邊蓮蓬狀的水注,器腹挖空,藉由底部的小洞與水盂相通。水注蓬面朝 前,上面隱起粒粒蓮子,於頂端邊緣亦作一出水的注口。全器罩施一層月白色釉,釉層勻薄,釉面開黑褐色紋片,在光潤潔亮的釉色襯托下,份外鮮明。器底燒造留 下的支釘痕一邊各三枚,從支點中可以觀測到灰黑色的胎骨。水盂與水注同為文玩,無論材質與造型皆有不同的變化,拿來擺置書房具有實用與美觀的功能。尤其 宋元以來,詩文墨客講究書齋佈置,文玩不僅止於朝夕相伴的文具,同時也能夠間接凸顯使用者的品味。所以,設計優雅的水注,深受文人青睞,時而記錄至筆記小 說中。而官、哥兩窯而分野,歷來眾說紛云,未有定論。黑胎、釉面開片以及底部支痕等現象,皆是兩窯器物共有的特徵,此「雙蓮房水注」,可看成著錄所提「官、哥窯水注」一類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