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忍楼与百忍歌

 钟家台 2013-09-29

百忍楼与百忍歌

       在大埔百侯十字巷东边的小巷里,有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初年(1736——1704年)的屋宇,名曰“百忍楼”。童年时虽常在百忍楼一带游玩,却弄不清它的含义。一别家乡几十年,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每当我回到家乡并路过“百忍楼”时,总要停下来,再看看“百忍楼”三个大字,赞叹前辈的智慧和教育后代的良苦用心。最近读到一首《百忍歌》,感到它正是“百忍楼”最好的注解,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百忍楼,是百侯杨姓十四世祖协强公所建。相传协强公青年时家境贫苦,除在田间耕作外,还以肩挑为生。一次在往高陂挑担时,在吊梨坳凉亭拾到一支二尺长的精致烟筒,遂在凉亭等候失主。后果有一人来寻问他有无捡到一支精致的铜烟筒,协强公答道:“铜的没检到,金的倒检到一支”。当失主说明未敢直说的原因后,协强公当即予以奉还。失主原是一富商,见他忠厚老实,遂资助协强公开办油行,后又办烟厂。发家致富后,遂在百侯建“百忍楼”、“积庆楼”及“德星堂”。协强公之所以会用“百忍”为楼名,是因为自己处于弱房,根据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原则,希望儿孙要谦躬礼让,勤读诗书,不要惹事生非。凡事以和为贵,常说“百忍全家福,一和万事兴”。后代子孙大都能绳祖训,凡事平心静气,勤读力耕,百忍其成。

其一

百忍歌,歌百忍。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

能忍寿亦永。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

兄弟不忍失敬爱。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吵。刘伶败了名,

只为酒不忍;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如今犯罪人,都是欲不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知忍?

其二

百忍歌,歌百忍。忍字可以走遍天下;忍字结得近邻。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

忍得争斗消仇恨。忍得人骂不回口,他人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人毒手自没劲。须知忍让真君子,

莫说忍让是愚蠢。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烦恼之时最要忍,

事过之后还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星散,一忍万祸皆云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