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矿物岩石知识讲座

 渝岗 2013-10-01
[转] 矿物岩石知识讲座 2013-9-7 17:01 阅读(1) 转载自草原梦

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目前主要研究地壳。

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按其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许多方面,并相应形成许多分枝和学科,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层学、找矿勘探地质学、遥感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探矿工程学、地球物理勘探学、地球化学勘探学、环境地球化学、数字地质学、地震学。农业地质学、医药地质学等近年也有较大发展。

地质学(亦称地球科学)发展概况(略)

二三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利用石英、燧石等矿物作为劳动工具;

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开采陶土、铜、锡之类的矿产

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利用磁性发明指南针;《山海经》介绍了100多种矿产,并对山脉、河流、海陆变迁作了描述。

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药用矿物和岩石

欧洲在17~18世纪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矿冶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地质学的建立和发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1797~1875)“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

解放前的旧中国只有200多名地质人员和14台破旧钻机,只有18种矿产进行过粗略勘查(以章鸿创、李四光为代表)

解放后地质工作迅速发展,有近百万地质大军,目前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在许多地方开展,已发现矿产16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近150种。W、Mo等20多种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

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略)。

二、地球的结构

 

地球

外部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

大陆地壳

平均厚度33千米,最厚70千米

硅铝层、硅镁层

大洋地壳

平均厚度8千米,最薄3千米

硅镁层

——莫霍面——

地幔

上地幔

岩石圈上部以及软流圈

下地幔

——古登堡面——

地核

铁镍核

(一)地壳的物质成分

1、化学成分:元素周期表

地壳中分布着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多数元素

2、矿物成分

矿物——地壳和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如:单质矿物:自然金、汞、石墨、硫磺

化合物:石英、方解石等

矿物多为固态,少数为液态(汞)和气态。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目前发现的矿物总数约有3000多种,但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和主要矿物不过十多种:

斜长石39%

橄榄石3%

钾长石12%

方解石1.5%

 

 

石英12%

白云石0.9%

辉石11%

磁铁矿(+钛铁矿)1.5%

角闪石5%

云母5%

其它矿物4.5%

粘土矿物4.6%

 

岩石——是组成地球上部(地壳和上地幔)的主要物质,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浆岩  是由岩石圈中、下部以及软流圈中的熔融岩浆上升到浅处或涌出地面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在地下冷凝形成的叫侵入岩,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和橄榄岩等。涌出地面冷凝形成的叫喷出岩。主要有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组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和云母。

沉积岩 是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后被埋藏在一定深度,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主要组成矿物有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以及一些矿物或岩石碎屑。含有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是沉积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变质岩 是由地壳中的各种岩石(沉积岩和岩浆岩),由于地质环境(包括温度、压力和高温气液等)的改变,使原来岩石的结构和矿物成分被改造而重新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片岩等。

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38亿年,地球的年龄会更长,约45~46亿年。

三、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外能——太阳辐射、日、月引力)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化学风化

生物物理风化

生物化学风化

剥蚀作用

风的剥蚀

流水剥蚀

地下水剥蚀

海水剥蚀

湖水剥蚀

冰川剥蚀

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流水搬运、地下水搬运、海洋搬运、湖泊搬运、冰川搬运

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能——放射、重力、旋转)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浆作用:侵入、喷出

地震作用

变质作用

四、结晶矿物学基础

人们把物质在空间所占据的有限部分称作物体。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由于固体的内部构造不同,又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质体(即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格子构造即固体内部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上有规律的呈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构成所谓的格子构造,而非晶质体内部质点在三度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颇似液体或者说是硬化了的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等。因此严格来说只有晶体才是固体。

自然界非晶体很少。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晶体的性质:由内布格子构造决定

1、自限性:晶体呈定形体(几何多面体),有晶面、晶棱、顶角。非晶质是无定形体。

2、均一性:晶体各个部位的物理化学性质都相同。

3、异向性: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4、对称性:晶体的相同部分或相同性质在不同方向或位置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称对称性。

5、稳定性:晶体的内能最小,质点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非晶体内质点间引力和斥力不平衡,有逐渐失去内能自发向稳定状态转化的趋势,逐渐转变为晶体。晶体转变成非晶体要靠外部因素的影响,才能发生非晶质化

6、定熔性:有一定熔点(温度)。

晶体的形成方式和过程

形成方式:

1、由气态中结晶:火山喷发出含硫气体——自然硫晶体

                  大气中水蒸气——雪花

2、由液态中结晶:从熔融体中结晶。水——冰、岩浆——多种矿物。

     溶质过饱和,由溶液中结晶。盐湖中的石盐、石膏等。

3、由固态中结晶:从非晶质体中结晶,火山玻璃脱玻化。

                  晶体转化:文石——方解石、β石英——a石英。

晶体形成过程:先形成晶芽,再逐渐长大。

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和分子)按格子构造形式,首先聚集成微晶粒(晶芽),再以晶芽为中心,按格子构造规律不断向外生长,先长满一层面网,再长相邻的一层面网,逐层发展下去。生长时面网呈平行向外推移。面网密度大的晶面生长速度慢,面网密度小的晶面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快的晶面逐渐变小以至消失,而生长速度慢的晶面逐渐扩大,最后保留在晶体上。因此,实际晶体是被面网密度大的晶面包围。

晶体的对称性:对称要素:面、线、点

对称面(P):可能出现1、2、3、4、5、6、7和9个对称面,最多不超过9个。有的晶体没有对称面。对称面的个数写在P的前面。如2P

对称轴(Ln)假想的直线,通过中心,L代表对称轴,n代表轴次。对称轴不是任意的,只有L1、L2、L3、L4、L6,没有L5,也没有高于L6的对称轴。任何晶体都有L1,它只在晶体分类中有一定作用,对研究晶体的对称性质没有任何意义。

对称中心(C):对假想点的反伸。通过对称中心,使两个相邻的部分互为上下、左右和前后均为颠倒的相反关系。对称中心(C)可有可无,若有只能有一个,其所有的晶面必然都是两两平行而且反向相等。

对称型和晶族、晶系的划分:结晶多面体中,各种晶体所包含的对称要素的种类和数目有很大区别。如钠长石的对称型为C、正长石为L2PC,

对称要素的组合、书写格式一般先写对称轴,并按先高后低的顺序排列,再写对称面、最后写对称中心。如方解石晶体的对称要素组合为L33L23PC。

根据晶体中所可能出现的对称要素种类以及组合规律特性,所有晶体只能有32种对称型。

晶族、晶系划分:

1、根据对称型将晶体分为32个晶类,相同对称型属于同一晶类。

2、再按有无高次对称轴及高次对称轴多少,划分为三大晶族:

没有高次对称轴的对称型为低级晶族

l       仅有一个高次轴的为中级晶族

l       有数个高次轴的为高级晶族

每个晶族又按对称种类,进一步划分晶系

低级晶族

A、三斜晶系:无P及无L2

B、单斜晶系:只有一个L2或P

C、斜方晶系:L2或P多于一个

中级晶族

A、三方晶系:具有一个L3

B、四方晶系:具有一个L4或L4i

C、斜方晶系:具有一个L6或L6i

高级晶族

等轴晶系:必有4L3

综上所述:所有晶体按对称特点共划分为三大晶族、7大晶系和32个晶类

晶体的理想形状——单形和聚形

属于同一对称型的晶体,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如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晶体的不同形状特征是鉴定矿物和研究矿物的形成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晶体的形态可分两种类型:

1、单形——即由同种晶面组成,只有47种。

2、聚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面组成,聚形是由单形聚合而成

47种单形中根据晶面是否自相封闭,可分为开形和闭形两类

开形——如四方柱

闭形——如立方体、四面体

47种单形分属三大晶族、七大晶系

三大晶族:

1、低级晶族的单形:共有7种单形

单面、板面、双面、斜方柱、斜方四面体、斜方单锥、斜方双锥

2、中级晶族的单形:共有27种单形

柱类:三方柱、复三方柱、四方柱、复四方柱、六方柱、复六方柱

单锥类:三方单锥、复三方单锥、四方单锥、复四方单锥、六方单锥、复六方单锥

双锥类:三方双锥、复三方双锥、四方双锥、复四方双锥、六方双锥、复六方双追

四方四面体和复四方偏三角面体

菱面体和复三方偏三角面体

偏方面体类:三方偏方面体、四方偏方面体、六方偏方面体

3、高级晶族单形:共有15个单形

四面体类:四面体、三角三四面体、四角三四面体、五角三四面体、六四面体

八面体类:八面体、三角三八面体、四角三八面体、五角三八面体、六八面体

立方体类:立方体、四方面体

其他类:五角十二面体、偏方二十四面体、菱形十二面体

聚形的特点:

1、有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晶面(有不同的对称要素)

2、不同单形的晶面形状往往与单形独立存在时的形状不同(要用扩展相交的办法来恢复其原状)。

3、只有对称型相同的单形才能相聚。

自然界的晶体很少单个出现,经常由两个以上晶体相互连生,连生分规则连生和不规则连生,规则连生主要有平行连生和双晶。

平行连生:同种晶体彼此平行地连生在一起,连生者的晶体之间,其相对应的晶面和晶棱是相互平行的。

双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彼此之间按一定的对称要素规律相互结合而成的规则连生体。

双晶要素:

1、双晶面

2、双晶轴

常见双晶有接触双晶(燕尾双晶、膝状双晶)、穿插双晶(萤石的穿插双晶、卡氏双晶)、聚片双晶(钠长石的聚片双晶)


矿 物

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是决定矿物性质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单质:同一种元素组成,称单质矿物。如自然金、晶刚石等。

二、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化合而成

1、简单化合物: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结合而成,如PbS、FeO等

2、配合物: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地壳中为数最多,如各种含氧盐。

3、复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离子与同一种阴离子或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白云石CaMg(CO3)2、FeTiO3

一、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

1、类质同象:晶体矿物中部分质点(原子、离子、分子)被类似的质点代替,而晶体构造和键性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它可分为完全类质同象和不完全同质类象。

类质同象的形成条件:

相互替代的离子或原子半径应相近。

相互替代的离子,其总电价应相同

相互替代的离子,其化学键性应相似

温度和组分的影响:温度升高,能促进类质同象的形成。温度降低,则类质同象代替减弱。离子浓度不足则可由其它相似的离子进行类质同象代替。

研究类质同象可以帮助了解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推测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助于综合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和寻找某些矿产。

2、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温度、压力、介质),形成不同构造的晶体,这些成分相同而构造不同的晶体,称为同质多相变体。如金刚石和石墨,方解石和文石。同质多象变体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后,各变体就可能发生转变。如β石英——a石英(地质温度计)

二、胶体矿物的形成和变化

胶体矿物是一种物质的微粒(直径1~100nm)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前者为分散相,后者为分散媒。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分散相,也可以作为分散媒。在矿物中,分散相以固体为主,分散媒以液体为主。当分散媒大于分散相时,称胶溶体,当分散相大于分散媒时,称胶凝体。

胶体矿物绝大部分形成于表生作用中,首先,是原生矿物在氧化过程中被磨蚀成为胶体质点分散在水中,并进一步饱和聚集,成为胶体溶液(水胶溶体),这是形成胶体矿物的物质基础。然后,胶体溶液的凝聚、迁移、会聚于水盆地,与不同的电荷质点发生电性综合而沉淀,或因水的蒸发而凝固,形成各种胶体矿物。

胶体矿物随着时间的增长或热力因素的改变,凝胶体失水,逐渐由非晶质变成晶质,这一转变过程称为胶体的“老化”作用,经老化作用形成的矿物称为变胶体矿物。如胶体蛋白石(SiO2*nH2O)老化——隐晶质玉髓。

胶体矿物在形态上常呈钟乳状、葡萄状、鲕状、肾状等。而变胶体矿物中则可能呈现由细微的晶质构造。如细粒状、纤维状、同心放射状、带状等。

胶体有吸附作用,常常吸附一些其它的离子,使胶体矿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化,有的还可以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如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如高岭土吸附铀矿。

矿物中的水: 

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吸附水、结晶水和构造水。

1、吸附水是指矿物颗粒或裂隙表明吸附的中性水分子(H2O),它的存在与晶体结构无关,其含量也不固定。常压下温度达100~110OC时,吸附水就会全部逸出而不破坏矿物的晶格。吸附水不属于矿物本身的化学组成,所以在化学式中不予表示。但在水凝胶体矿物中,水作为胶体分散媒散布在分散相的表面上,它是胶体矿物的固有特征,因而在化学式中必须予以反映,通常在化学式的末尾用nH2O来表示。如蛋白石 SiO2*nH2O

2、结晶水:是以中性水分子H2O的形式存在于矿物晶格中的特定位置上。其水分子的数量与该化合物中的其它组分之间有简单的比例关系。如石膏Ca[SO4]*2H2O等。在不同矿物晶体中,结晶水与晶格联系的牢固程度不同。因此,结晶水逸出的温度也不同。通常在100~200OC。一般不超过600OC。结晶水逸出时,矿物晶格也会被破坏,物理性质也发生变化。

3、构造水:构造水是以H+、(HO)-、(H3O)+离子的形成参与矿物晶格中的水,他在晶格中占有固定的位置。数量上与其它组分成一定比例,这种水与矿物的结合力很强,只有较高的温度下(一般在数百到一千摄氏度之间),当晶格被破坏时,它们才能成为水分子从矿物中逸出。在矿物中以含(OH)

-的形式最为常见。

4、沸石水和层间水 它们是吸附水和结晶水之间的过渡类型,都是以中性水分子存在于矿物中。

矿物的化学式:表达矿物中化学成分的方式

5、实验式:表示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如CuFeS2 (黄铜矿)。含氧盐也可用简单氧化物组合形式表示。如白云母:K2O*3Al2O3*6SiO2*2H2O

6、结构式(晶体化学式):既能表示矿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比,又能反映原子在晶体构造中相互关系的化学式。如(Zn,Fe)S、CaMg[CO3]2

单质矿物以元素符号表示。如自然金An

矿物形态:

晶体习性:1、一向延伸型(柱状、针状)2、二向延展型(板状、片状)

3、三向延伸(粒状)

晶面花纹:纵纹、横纹、双晶纹

集合体:粒状集合体——粗粒(>5mm),中粒(5—1mm),细粒(<1mm)

        板状、片状集合体、鳞片状集合体(娟云母等)

        柱状、针状、纤维状集合体——放射状集合体

        晶族状集合体——晶体呈族状

        树枝状集合体——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等

隐晶质和胶态集合体:

分泌体——呈皮壳状、杏仁体、晶线

结核状——球状、透镜状、瘤体、内部呈放射状、同心层状、致密块状、鲕状(<2mm)、豆粒(>2mm)、肾状体。

钟乳状体——肾状、葡萄状、皮壳状等

致密块状或土状块体、还有粉末状、被膜状、皮壳状等

矿物的物理性质

1、            光学性质   按矿物对自然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呈现的光学现象,如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颜色——矿物对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和反射的表现。白光是由不同波长(759~393nm)的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混合而成的。当矿物对白光中各种波长色光平均吸收时,随着吸收程度的增加,矿物的颜色依次出现白色、灰色至黑色。如果选择性吸收其中某些波长的光时,则呈现出吸收光的互补色。

自色——矿物的固有颜色(色素离子)自色比较固定。

Cu2+——蓝色、绿色

Ni2+——绿色

Co2+——玫瑰色、蓝色

Fe2+Fe3+——黑色

Fe3+——褐、红

Fe2+——暗绿色

Mn4+——黑色

Mn2+Mn3+——玫瑰色

Cr3+——红、绿

V5+——黄色

V2+——绿色

Ti4+——褐红、褐色

   他色——外来带色杂质的机械混入所染成的颜色

   假色——矿物表面的氧化膜、内部的解理、裂隙、包体等引起光波的干涉而呈现的颜色。如锖色、晕色、变彩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透明度——透光程度,以0.03mm的厚度作为标准。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光泽——矿物表明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有强到弱可以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

变异光泽(断面或集合体的光泽)——油脂(及松脂)光泽、珍珠光泽(解理面)、丝绢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

2、              力学性质——矿物抵抗外力作用(刻划、打击、压拉等)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

硬度——相对硬度、绝对硬度。

相对硬度(摩氏硬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

指甲的硬度2.5,小刀或玻璃为5.5

绝对硬度(维氏压入硬度Kg/mm2)——硬度计的测量

硬度的大小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如金刚石和石墨

解理——受力裂开的平滑面(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根据裂开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极完全解理

完全解理

中等解理

不完全解理

极不完全解理

断口——受力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土状断口

解理和断口互为消长关系。

3、矿物的相对密度(常说的比重):矿物在空气中的重量与4OC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大小由原子量及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数(原子数)决定,可分为轻、中、重三级。

4、矿物的电性和磁性。

导电性:矿物中是否存在自由电子或游离的离子决定着导电性的强弱。

导电体——自然An,Cu

绝缘体——白云母、金云母、石棉岩

半导体——金红石、金刚石

压电性——如石英(水晶)

磁性——含Fe、Co、Ni等的金属具有磁性,特别是Fe2+

5、放射性和发光性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

发光性——矿物在外来能量(如紫外光、X射线、阴极射线的照射,摩擦、加热等)的激发下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停止激发,光即消失为荧光,在一定时间内还继续发光,为磷光。

6、其他性质

吸水性

高岭石

 

挥发性

燃烧中挥发,雄黄、雌黄

 

易燃性

自然硫

 

 

 

 

 

嗅觉

硫嗅味

 

味觉

石盐(NaCl)

 

触觉

冷、粗、滑感、自然铜冷感,硅藻土粗感、辉钼矿滑感

矿物的成因

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可分为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内生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外生作用即表生作用

岩浆作用

岩浆是处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O、Si、Al、Fe、Ca、K、Na、Mg、等造岩元素占90%,挥发分占8%~9%,以H2O为主,其次有CO2、H2S、Cl、F、B等,造矿元素占1%~2%。Cr、Ti、V、Ni、W、Cu、Mo、Sn、Pb、Zn、Ag、Hg、Sb等在适当条件下可能富集成矿。(形成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石英等矿物。)

伟晶作用

残余岩浆在地壳深处形成粗大晶体的作用。

形成的矿物与其有关的侵入岩相似。次要矿物有稀有、稀土、放射性矿物(锂辉石、锆石、独居石、铌——钽铁矿、晶质铀矿、褐帘石等,还有宝石矿物(绿柱石、电气石、黄玉、水晶等)

热液作用

岩浆分泌出的以H2O为主的挥发分气水溶液,温度降低到临界温度374OC以下就转变成热水溶液,填充于围岩裂隙或交代围岩形成矿物的作用

高温热液作用

(400~300OC)

形成黑钨矿、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磁黄铁矿、毒砂、磁铁矿、绿柱石、电气石、黄玉、石英、云母等

中温热液作用

(300~200OC)

形成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重晶石、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

低温热液作用

(200~50OC)

形成辰砂、辉锑矿、雄黄、雌黄、石英、方解石、蛋白石、高岭石等

火山作用

岩浆、喷气、热液。杏仁石(沸石、蛋白石、方解石、自然铜等)喷气作用可以形成自然硫、雄黄、雌黄和其他硫化物。

表生作用

风化作用

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化学沉积

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

接触热变质

大理岩、角岩

接触交代变质

矽卡岩——石榴石、透辉石、符山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等。矿石矿物有磁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锡石、辉铋矿、辉锑矿等

区域变质

低级


 

 

 

 

绢云母、绿泥石、阳起石、蛇纹石、滑石、叶蜡石等

 

 

中级

十字石、角闪石、石榴石、黑云母、透辉石等

 

 

高级

正长石、夕线石、堇青石、橄榄石、刚玉、尖晶石等

 

矿物生成顺序和世代,矿物组合、共生和伴生。、

生成顺序:空间关系(包裹、穿插、孔洞等)

空间关系

晶体自形程度

自形的早生成

交代关系

被交代的早生成

世代关系

同种矿物先后生成关系

矿物组合:同一成因或同一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称为共生组合。不同成因或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称为伴生组合。

 

矿物的鉴定法和研究法:

矿物鉴定步骤:

先分选矿物(重液分选、磁选)

肉眼鉴定(放大镜):小刀、磁铁、瓷板

微化分析

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X射线分析、差热分析、极谱、光谱、原子吸收、电子探针等

常用鉴定方法:

化学分析试验:矿物粉末、酸、试剂

冷酸溶矿法

染色法

发光分析、放射性分析

偏光显微镜和反光显微镜法

偏光显微镜:透明矿物的折射率、光性符号、光轴角、多色性、消光角等、标准薄片厚度0.03mm

反光显微镜:不透明——半透明矿物的光片,测定反射率、反射色、内反射、偏光图、侵蚀反应等。

光谱分析:

差热分析:热效应(对粘土矿物、氢氧化物等化合物)

X射线分析:研究晶体内部构造——粉晶法、单晶法

原子吸收光谱

化学全分析

各种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应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择适当方法。

矿物的分类

矿物分类:广泛采用的是以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构造为依据的晶体化学分类

第一大类:自然元素(单质矿物)

第二大类:硫化物

第三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第四大类:卤化物

第五大类:含氧盐

          第一类:硅酸盐(岛状、环状、链状、层状、架状)

          第二类:硼酸盐

          第三类: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

          第四类:硫酸盐

          第五类:钨酸盐、钼酸盐、铬酸盐

          第六类:碳酸盐、硝酸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