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天人解一:阴阳变化

 zjycy 2013-10-02

  《四圣心源》共十卷,前四卷是基础理论,后六卷,讲具体的疾病。

 

  第一卷《天人解》,讲生理基础,全书的精华,基础的基础;第二卷《六气解》,讲五运六气;第三卷《脉法解》,讲脉法,临床诊病;第四卷《劳伤解》,讲病理基础。五六七这三卷是杂病,分上中下三部分;第八卷是七窍、五官;第九卷是外科,疮疡;第十卷妇人解,经带胎产,基本上是讲内外妇科,以内科杂病为主。

 

  《天人解》是全书的灵魂,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讲一气周流,相当于讲生理;《劳伤解》是讲人体的一气周流,范围小,相当于讲病理。把这两卷能理解透的话,后面的具体疾病,不看都没问题。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天人解》和《劳伤解》,后面具体的杂病会粗略一些。

 

  黄元御在每卷之前都有一个引文,主要是讲,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有什么意义。天人解的引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所以本卷主要讲天人合一,什么模式,怎么合一,合在一起什么形式,什么结构。

 

  《天人解》第一小节《阴阳变化》,这一节讲了《四圣心源》的理论模型——土枢四象,是画龙点睛的一节,最重要的一节。《阴阳变化》,讲的是的一气周流,中间有句话: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所以讲的是一气的变化规律,天人合一从什么层次上合一?是在天地间无形之气的层次上,不是身体这个层次,身体这个层次是分开的。《内经》讲: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是说阴阳的升降,是从大的天象来讲,说一气是有升降的,一气升降的规律,就是轻则浮升,浊则沉降。内经讲: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跟黄元御讲的“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这个意思是一样的。

 

  黄元御讲的每句话,都是源于经典,又符合天地之道的,是客观评述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那么天地之间的一股气,在升降沉浮之间,就会产生阴阳变化。什么叫阴,什么叫阳?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黄元御给出明确的解释了。所以不要把阴阳理解成两个相对的东西,他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有人说阳气就是热的,阴气就是凉的,也不能算错,就是有点死板。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之间这股气,始终在动,在变化,在周流,所有的阴和阳都是动态的,时刻都在变化,从动态的角度讲,就是升则为阳,降则为阴。概括来讲,凡是偏升的、偏散的,就是阳;凡是偏降的、偏收的,这就是阴。所以阴阳是两种态势,是两种运动的趋势,往上走,往外散就是阳,阳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个不变的状态,不是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一点很重要。阴也是这样,阴就是往下走,往里收,这种趋势,这叫阴,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阴阳不是两个不变的状态,两个不变的东西。

 

  天地间的一气在变化,人体的一气也在变化,一气不停地升降浮沉,一会儿称为阴,一会儿成为阳,都是这一股气。就像一个人,白天醒了出来上班,晚上回家睡觉,还是这个人,白天是活动的,晚上睡着不动了。不管是阴还是阳,都是这一气,都是人体的一气,都是天地间的一气。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这股不停地升降浮沉的一气,源头在哪里?在中间啊,这就是土气,我们讲土生万物嘛。你看地球上的土地养育了万物,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那么人体也是这样的。

 

  人体对应脾胃,脾胃是中土,中土这股气是中气,在里面升降浮沉,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人体的一气周流。人体这一气,源头在中间,在脾胃。中土这股气,往上升就成了生发之气,往下降就成了敛降之气。我们根据它升降的不同,变化的不同,取了几个名字。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这股气,往上升慢慢就成了一股火气,由中气——平和之气变成了火热之气;如果往下降,就由这股平和的中气变成寒凉之气。再细分一下,升了一半取个名字叫木气。木气是生发之气,力度很大,很有劲,就像一个小伙子,木气偏温,还不热像春天。到了火气,已经大热,像夏天一样。然后这股火热之气慢慢降下来,变凉这股气就叫金气。继续往下降就成了寒凉的气,叫水气。这就是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实际上都是这股气,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状态,有不同名字。“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这个模型就是中医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理念,都可以按这个模型去解释,就像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似的。这个理论,符合天象,符合事理,也符合人情,都是这个规律。

 

  下面黄元御从四季的角度把四象阐述了一下:春天万物生发,气温回暖,这就是木气生发,到夏天天气炎热,变为火热之气,慢慢的这股火热之气升极而收,就变成秋天了,这股气就凉爽下来了,慢慢的万物开始收,就是秋天的金气;到了冬天万物开始藏,天寒地冻,收藏之气就成了水气。

 

  这股气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土气,如果从四季来看,是在六月,阳历讲就是七月,相当于我们说的桑拿天,湿气最重的时候,那是中气。土枢四象,四运五行,这就是黄远御先生从土枢四象的角度来讲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不是平起平坐的五个名词,是个有机的整体,中土位于中间,土气斡旋,升降变化出木火金水。

 

  这一节黄元御先生主要讲中医五行理论。这个模型,就是土枢四像,中间是土,中土这一气,升降变化,表现出寒,热,温,凉,表现出不同的四象,取名木,火,金,水。军医版《四圣心源》的封面,扉页,还有这个封底都有一个图,就是土枢四像的模式图,用一个简洁,统一的模式来阐释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一气周流。更多地是讲中气的升降盈缩,一气周流这么一个过程,从天人合一这个角度,存在于各个层面上,比如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官、五声、形体、情志、变动……

 

  人体的土枢四象这个模式,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一个层面。其他层面,黄元御讲了四季这个层面;彭子益结合二十四个节气讲得更细一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朝代的兴衰中气,也是有这个规律的;从运气的角度,六十年一甲子,是更大的一周期;从一个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小到一个细胞,大到一个天体,都符合土枢四象,斡旋周流的变化规律。

 

  《阴阳变化》这一节讲了全书的理论结构模式,是根据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从天人合一的层面来阐述整个天地一气的自然客观的运动规律。所有的一气,不管是天地的一气,还是人体的一气,还是某个阶段,某个过程的一气,其变化规律都是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循环往复,变化不已。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以后治病、用药的理论根源,这个模式一定要牢牢记住,要深刻地去体会、去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一气的变化是连续的,并不是像四个台阶一样,一下从水到了木,从木一下到了火,火一下到了金,金一下就到了水。它是慢慢变化,是一个的连续的过程,取名叫金木水火,是便于描述、理解。实际上没有水火金木,也没有中土,都是一气,浑然一体的一气在连续周流不已,只不过在不同的地方状态不太一样。就是说一气周流的变化,象圆一样是连续的相对均匀的变化,把他分成四步,叫四象,分成五十步叫五十象,分成一百步就是一百象,都可以,可以分的很细很细。

 

  但是这个大象,有代表意义的、有转折点的就只有这四象。比方说这个中土它要升了,刚升起的时候是水气,水中之火,水气升到什么时候成为木气啊,这个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从一天的角度来讲,半夜子时,子时阳动,就是水气开始动了,开始升了,到了清晨七八点钟的时候,太阳升起来了,天气转暖了,就是成了木气。从半夜一点是水气,到早上八点是木气,这中间三、四点是什么气,它是连续的。要知道这四象就跟拐点一样,到木气的时候可能天就亮了,木气之前可能天还没亮,是一个拐点,但是它的变化是连续的。

 

  从温度的角度来讲,比如半夜零下十度,中午零上十度,太阳出来的时候零度,它是一度一度在上升,连续的变化。对于一气周流,我们要知道,它有一些大的象,明显不一样的状态,有四象。同时也要知道四象是连在一块的,不是截然分开的,是连续变化的,不管四象还是一象都是一气周流的变化而已,这个变化是连续均匀的,很圆融的。以后讲脉法时,就会讲到连续性对学习脉象有多么重要。如果机械地认为只有这么四象,中间是土,外面是水火金木四象,有五个东西,就可能学到死胡同去了。

 

  这里讲了一个模式,用土枢四象模型来概括、描述这个变化的过程,而真正的变化过程就是一气在不停地、很圆融地周流。就是阴升为阳,阳降为阴,中土斡旋,这么一个过程,没有截然不同的水火金木这么四块,是一个整体。这样,我们对一气周流就会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摸脉、用药、诊断疾病的时候,直接看到的是一气,不是土枢四象,不是五个东西,是一个东西。

 

  打个比方,就像一辆车在路上跑,你就看到一辆车,一会儿跑的快,一会儿跑的慢,不管跑到哪里你都能看到他,如果有十辆车在跑,一会儿就看花眼了。我们讲的五行,土枢四象就相当于五行,不是五个东西在跑,就是一气在转,是一个东西,只是转到不同的地方叫不同的名字而已。有了这么一个概念,有了这么一个模式,我们在去下一步学习的时候,就简单很多,就轻松很多。你就想我就站在一个高高的立交桥上,看马路上跑的汽车,我就只看一辆车,愿意看宝马看宝马、愿意看奔驰看奔驰,就看一辆,不管它跑到哪里你都盯着它,这样它就跑不了了,它在哪你都能看的很准,你知道该怎么处理它。《阴阳变化》这一节,是《四圣心源》最重要的一节,讲了天地之间阴阳变化的规律,清升浊降。

 

  清升浊降这个过程,黄元御把它总结成土枢四象这个模式。这股气由中土出发,升则为木火降则为金水,中土作为一气的后天来源,斡旋不已,不停地升降,维持着一气的周流,这是他讲的一气周流的模式。这个模式,是连续的、圆融的、浑然一体的,并且这个模式适用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所有变化的事物都适用。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去验证一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大家学的时候要学灵活,学以致用,你现在就可以拿着这个理论去用,去判断。人一生的运程,也有这个规律。要从气的层次,不要从形的层次去判断,气这个层次就是一个无形的变化规律,这个气对人体而言是正气,对天地而言是天地正气。所以,我说《天人解》主要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讲一些基础理论,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的理论核心就是一气周流,《阴阳变化》这一小节主要是讲了这个模型。

 

  那么强调的重点就是,一气周流这个规律存在于气的层次,不是其他的层次。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气,无形之气,内经讲气聚而有形,我们看到所谓有形的东西,都是无形之气演变而来的。所以内因决定变化的规律,现在科学研究很多东西,原子、电子、分子、基因,也在找这个源头。但是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源头是什么,是看不见的一气,你就是研究到原子、研究到电子,还是有形的东西。所以现在科学的有些东西,貌似很高深,实际上离真正的源头还差得远。中国传统文化直接从无形之气的高度出发,已经远远超越了目前一般科学的高度,所以它对很多事物概括出来的规律,应该说是层面更高一些,更本源一些。

 

  所以我们学的一气周流,是研究事物包括身体、疾病的变化规律,是从无形之气,从一气的层面来研究的,理论的高度在一气的高度,在一气的层面上,这是第一。第二点,一气周流模型是中土的一气——中气,升降周流,升则化火,降则化水,升降往复,不停变化,从而形成一气周流。用土枢四象,用五种象、五个状态来概括这种变化规律,但不是分成截然不同的四个阶段,本质是连续的浑然一体的周流变化。

 

  一气周流在各个层次上都存在,在一年的层面上,一天的层面上,在一个人的层面上,在历史的层面上,什么时候都是存在这种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用佛法来讲,三千大千世界,也有成住坏空的规律,也是土枢四象的模式。所以,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的模式,是从中医的经典理论里面提炼出来的,把它很精练很通俗地表达出来,便于后人学习,它适用的范围不仅是中医,它适用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适用于天地之道。如果我们学了一气周流,只知道用来看病,那说明你领会的还不够好,不是最好,《四圣心源》学好了应该什么都可以学好。只要你有这个能力,你是这块人才,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