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札记:支气管异物检查手段的选择

 昵称535749 2013-10-03
一位3岁小女孩不停咳嗽,服止咳药收效不大。其先后做了两次CR检查,因未找到病根,遂再来就诊。门诊医生为患儿体检、验血,并准备为其做CT。在询问病史时,医生仔细观察了她的胸部CR片,发现除了右下肺的透光度稍高外,并不能找出问题。
        眼前的小女孩不时剧烈咳嗽,脸憋得通红。据她父母讲,孩子的咳嗽很有规律,每次突然发作、持续一会儿又戛然而止。由护士立即带着她去做X线透视。显示器上,女孩的胸部似乎并无异常。忽然,她发出一阵痉挛性咳嗽,呼吸骤然急促起来。医生猛然发现她右侧主支气管里有一个约1厘米大小的东西,随着呼吸上下游动,原来是支气管异物。经过耳鼻咽喉科大夫一番周折,用支气管纤维镜将其取出,竟是一枚被黏液泡胀了的瓜子壳。
        瓜子、花生这类异物密度较低,体积又小,拍片顶多发现由气管、支气管异物引起的肺炎、肺不张,很难直接发现异物。而X线透视具有动态观察的优势,可能直接发现异物,或发现异物引起的纵隔摆动,确实是一个价廉物美的好方法。
       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的迅猛发展,检查手段日新月异。就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来说,螺旋CT确实能发现异物本身与局限性支气管阻塞引起的间接征象,还可清楚地显示非金属异物,弥补常规X线检查、CR、DR密度分辨率不足的缺点。但螺旋CT因检查费用昂贵、射线量大、部分人对其恐惧拒绝合作等缺点,故不宜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首选检查手段。
       在为患者做影像检查时,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首先,临床、影像科医师、技师需随时关注和掌握现代影像设备的进展,正确使用并发挥各类检查设备的功能。
       第二,患者临床资料的采集,以及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极其重要,其常常是决定医学影像检查成败的关键。切忌不做必要的体检、病史采集而直接选择影像检查。
       第三,影像检查要目的明确,对其价值要心中有数。
       第四,只要能满足疾病的诊治,应首选简便、经济、实用的常规影像检查,能够采用一种检查完成诊断的绝不做其他重复检查。
       第五,对CT等射线量大的检查要严加控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辐射伤害。
       第六,在影像检查中,首选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
       第七,特别强调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的相互配合,共同为患者选择最佳影像检查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