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白山 2013-10-05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2012-10-09 14:15:13)

友人过舍 出建国初期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同赏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

 

 下文转载自互联网

   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后寻找西周青铜重器虢季子白盘,虢盘随后从肥西县出土并在合肥、北京展出,是当时轰动全国的大事。本文介绍虢季子白盘的来历并披露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后代与虢盘的恩恩怨怨以及虢盘归国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宝鸡面世 辗转常州
  何谓“虢季子白盘”?
  先说“虢”(guó):周代“封邦建国”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其中西虢在宝鸡一带,虢王季之穆,改姬为季,另有南虢、东虢、北虢。次说 “季子”:在兄弟排行顺序伯、仲、叔、昆、季中“季”居末,季子即少子,如《战国策》中苏秦之嫂即说苏秦“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另一种解释“季”为字,“子白”为名。再说“盘”:商周时盛水的器皿,以匜(yí,形状像瓢)舀水,以盘装水。虢季子白盘,即虢国的少子制作或拥有的宝盘。
虢季子白盘是已知我国历史上最大最古老的青铜器之一,它和毛公鼎、散氏盘(后两件均已流失国外)并称西周三大青铜重器,但清中叶以前竟湮没了两千多年而不知去向。唐人李商隐诗中就有“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句。宋元明历朝,收藏家们一直在苦苦寻觅,未有结果。
  大约在清嘉庆年间,虢盘出土于“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之虢川司”,正是当年虢季子白的封地。道光元年(1821年),时任陕西郿县知县的徐燮钧从农家重金购得喂牲口的此盘,卸任后带回老家常州,宝而藏之。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打下常州,虢盘为护王陈坤书所得。同治三年(1864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攻破常州城后,某日夜巡过护王府,闻听马笼头铁环碰击饲槽有异响,遂令亲兵举灯照看,翌晨又将此“饲马槽”洗刷干净,经识者鉴定,方知为稀世珍宝。刘铭传便不惮千里运回合肥西乡故里刘老圩收藏。
  大型电视连续剧《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从第一集开始,对白中就多次提到“虢季子白盘”,第三、四集更是展示了虢盘内铭文的“拓片”。正是这一道具,暴露了编导者的疏忽和外行——以为凡“盘”就是圆的,故想当然随弯就圆地做了个满是铭文的圆拓片向观众虚晃了几下,殊不知虢盘恰恰不是圆的,是长方形体,盘内的铭文也呈矩形排列。
  盘,繁写作盤,古代亦作鎜,从解字的意义上看,它含有器皿和金属意,没有哪一种工具书解释“盘”一定就是圆的。虢盘外径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围约4米,重约225千克。盘的外观和大小均类似现代的浴缸,盘腹下敛,平底,四足作曲尺形。四面各有含环兽首两个,盘口部饰窃曲纹,腹部饰环带纹。底部的铭文依盘状竖排成长方形,8行。这是一种介于大篆和小篆之间的籀书,是价值连城的传世艺术精品。
西周重器 铭刻历史
  打造虢季子白盘的缘由是这样的:周朝宣王年间,虢国的季子白奉周宣王之命,领兵讨伐来犯的西北方游牧民族猃狁(秦代以后称匈奴)部落武装时,指挥有方,在洛河一带大获全胜。在当时只有金属、石料、丝帛可以记录的条件下,白为使自己这一殊勋能“不朽”,永远传诸后世,便召集能工巧匠精心铸造一件大型青铜器,命名“虢季子白盘”。盘内底部镌刻着记载其战功的铭文。
  惟十有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不显子白:庸武于戎工,经维四方;博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戎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各周庙,宣榭受卿。王曰:白父,孔显又光。王赐乘马,是用左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这111字铭文的首句“惟十有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点题并注明时间为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6年)正月初三;“不显子白”为非显子白意,“不”读音“如”(rú)。接下来详细记述了那场战役的经过,斩敌首500,审讯俘虏50,以及所受到的嘉奖。虢国和周朝因此声威大震,白也深感荣幸和恩宠,于是命人铸造此盘庆贺战功并作纪念,结尾祝福“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虢盘本身记载着厚重的历史。已知的铜盘最早见于商代,传世的有著名的史墙盘、散氏盘、逨盘、迷盘等。从盘的制作工艺来说,圆形相对容易些,故我们见到的盘多为圆形,而虢盘为罕见的长方形,造形奇伟,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大的西周青铜器,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盘的铭文是一篇研究先秦史实的重要文献,包括那场战斗有勇有谋的经历,我们可以在《诗经》等一些典籍的相关篇章中找到相互印证的语句。
盘称国宝 亭护家珍
  大潜山位于合肥西南45千米,老合肥县志上说“疑为天柱(潜山)分支,故与同名”。1836年9月7日(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刘铭传生于大潜山下的井王四房郢。他自幼爱山,终生爱山,甚至自号“大潜山人”。他为续修《庐州府志》作序中有“合肥迤西有大潜山焉……山中之人,秉山之气,类多嵌奇磊落,挺出而特立。地灵如此。人杰可知……”足见对家乡的偏爱。
  1868年春,已是直隶提督的刘铭传因病回乡疗养,动议在四房郢东南约3000米的地方择址修建新宅,就是现在的刘老圩。次年他奏请开缺,“解甲归乡去,入山种翠薇”。他专意营造刘老圩,圩基包括水面,占地约6公顷。为了面对大潜山,他甚至“犯忌”将刘老圩的建筑群坐西朝东。大潜山汇流的金河水环圩而过,内外濠均有吊桥,四面八角有门楼和碉堡,常年驻有兵勇护圩。刘铭传对收藏虢季子白盘倾注了深深的感情,为了安放虢季子白盘,他于1871年在圩内正厅北面钢叉楼后特地建造了一个六角形亭子,名曰“盘亭”。亭中有他亲撰的嵌字联“盘称国宝,亭护家珍”。居乡赋闲期间,他经常围亭赏玩,“寂寂青山,悠悠白眼,一重阙案,百尺孤亭”。他视虢盘为镇圩之宝,传家之宝,还延请行家将盘的铭文拓片精心装裱,分赠名流挚友。
  寓居南京的全椒名士薛时雨称颂“虢季子白之盘,独再出再没,而卒归于大潜山人”,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刘铭传决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的诗文写得很好,1872年曾编撰《盘亭小录》一卷。他说:“夫斯盘也,乃成周之法物”。“而盘之文字炳炳朗朗,实冠一郡之金石,盖古莫古于斯矣!”虢盘“黝然泽如元玉,扣之清越以幽,意其非常物也”。“倘鞍马获闲,退而与一二好古淹博之士稽考审释,庶以无负乎是盘之遭。”1884年他奉诏赴台,次年就任首任台湾巡抚,在台7年,虢盘均留在刘老圩,成为他魂牵梦绕“心中宝”。
累遭算计 矢志护盘
  光绪帝师、朝廷重臣翁同龢曾得刘铭传拓赠的虢季子白盘铭文,赞曰:“字挟风霜”,于是“爱屋及乌”,竟软硬兼施“索要原件”,被刘铭传理所当然地拒绝了。据说恼羞成怒的翁同龢于是“告御状”,说刘铭传将国家重器“中饱私囊”。怎奈慈禧哈哈一笑,“他刘六麻子不过贪污了一件战利品,由他去吧!” 刘铭传于1896年病故后,自清季到民国,觊觎虢盘的大有人在。曾有美、日、法等国古董商前来重金求购,一个美国商人委托一唐姓中国留学生上门游说,甚至对刘铭传四代孙刘肃曾许下重诺:如果出让虢盘,愿在美国置下房产,接你们全家去大洋彼岸定居。刘肃曾婉言谢绝了,“我是中国人,不能卖掉祖上遗下的宝物,那样是不肖子孙!”
  “福兮祸所伏”。虢季子白盘没有给刘家带来好运,反而平添了不少麻烦,甚至是阖家寝食难安的惊吓。战乱兵燹中,达官贵人和军阀土匪轮番前来纠缠、讹诈,为护盘刘家三代不得不一次次将此宝深埋地下。抗战前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刘镇华欲夺虢盘,先是对刘肃曾诱以重金,又亲自上门武力威胁,怎奈刘家软硬不吃。日本侵略军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合肥沦陷期间,刘肃曾为了不搭上身价性命决定“跑反”迁居他乡。临走时,全家人在屋外挖了个大坑,再次将虢盘深埋后,又移来一棵槐树栽于其上。日军的岗楼距刘家不到3千米,他们隔三岔五到刘老圩寻宝,掘地三尺,却一次次扑空,就是没想到在一棵活树下开挖。主政安徽10年的桂系军阀李品仙是出名的古董迷,曾主持偷盗楚王墓,他在抗战胜利后又派民政厅长韦永成到刘老圩逼着刘肃曾交出虢盘,还美其名曰“交由政府代管”,刘肃曾推说盘已被盗。李品仙哪里肯信,他设下毒计,派一营人马开进刘老圩,占了所有屋子,说是保护国宝。几天后的一个早上,那个姓蓝的营长将还躺在被窝中的刘肃曾拖了出来,说是自己装有金条、大洋、鸦片和洋表的箱子被盗,要刘家人立马赔偿,或写下用虢盘抵债的字据。黑洞洞的枪口顶在刘肃曾的脑门,他写完欠巨款的字据,佯装去外地取回藏匿的虢盘,远走他乡。有家不能回的刘肃曾仰天长叹:“虢盘啊虢盘,饥不得以为食,寒不得以为襦,藏你又有何用?”
国宝归国 护盘晋京
  1949年1月合肥解放,人民政权的潜山乡乡政府到刘老圩内借住办公。对“换了人间”的新社会,刘肃曾一家还在观望中:虢季子白盘要藏到什么时候?盘会被共产党收去吗?
  虢盘确实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笔者查得最早是在1949年8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具呈华北人民政府(当时北京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主管),请求中央查明“虢季子白盘”下落。文化部文物局经与皖北行署函商调查,回复政务院谓虢盘有可能仍在刘铭传老家后人手中。
  1949年12月的一天,皖北行署文教处处长兼皖北区政协秘书长戴岳向区政协副秘书长郭崇毅出示了一份政务院直接发给“皖北曾宋”的电报,大意是“闻你区刘铭传家有虢季子白盘,望速查找并动员献送北京”。戴岳说这已是政务院的第三份来电了,要求郭崇毅根据此电报精神速去肥西刘老圩,晓以乡情,劝刘肃曾将国宝献给国家,政府会妥善安置他们一家的。当时安徽省委、省政府尚未成立,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行署主任宋日昌应是江淮地区的最高领导了。自幼即生活在刘老圩一带的郭崇毅挟“最高指示”,当晚即往乡下赶去。
  与此同时,肥西县人民政府根据政务院和皖北行署的意见,也派员到官亭区潜山乡督办虢盘献交事宜。经过郭崇毅和肥西方面耐心细致的宣传开导,又免掉他一时难以交齐的4000斤公粮,刘肃曾终于打消了顾虑,自愿将虢盘捐献给国家,并说出藏盘地点。吴桂长乡长连夜组织武装看护,翌晨挖出虢盘后当即由陆春阳副乡长解送上派河肥西县政府。皖北行署接报迅速驰电政务院,还以刘家捐献文物有功,奖给大米5000斤,同时赠拓片留念。
  1950年1月19日,刘铭传曾孙刘肃曾随虢季子白盘到合肥。虢盘先在明教寺公开展出,引起省城轰动。随后,刘肃曾护盘进京,文化部特拟制《褒奖状》:
  安徽合肥县刘肃曾先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其家藏历史名物周代铜器虢季子白盘一件、铜鼓一件,献交人民政府,供学术界研究及广大人民观览,化私为公,殊堪嘉尚,特此褒扬。此状。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部长 沈雁冰
        副部长 周 扬 丁燮林
1950年2月28日
  1950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文化部在北海公园团城承先殿举办虢季子白盘特展,董必武、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等前往参观,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当天向刘肃曾先生颁发褒奖状,表彰其献出祖传西周青铜重器虢季子白盘的爱国之举。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随后在北京饭店宴请刘肃曾,称赞“国宝归国,诚堪荣幸”,席间展纸挥毫赠诗一首:
虢盘献公家,归诸天下有。
独乐易众乐,宝传永不朽。
省却常操心,为之几折首。
卓卓刘君名,传颂妇孺口。
可贺孰逾此?寿君一杯酒。
  当年年底,经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提议,虢盘又参加了在故宫举行的“伟大的祖国”展览,“在临时搭好的台座上任人抚摸”。虢盘图案1954年还上了中国邮票(特9),成为“国家名片”。如今,这尊新中国成立后得以重光的国宝保存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