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巿和熊市的特徵

 on on 2013-10-06
有關牛市和熊市的市場特徵


有關牛市和熊市的市場特徵,美國股票分析祖師杜瓊斯早就作出全盤的分析研究,值得每一位投資者一讓再讀,大家可從「杜氏理論」中互相印證與香港熊市異同之處。 

牛市第一期

  杜瓊斯根據美股多年的經臉,總結出牛市和熊市不同的市場特徵;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市場特徵,判別市場處於哪一個階段。牛市(「多頭市場」)是指持續多年的大升市,一般來說牛市共可分作三期。其中牛市第一期初段和熊市第三期末段互相混合在一起,或者我們可以說牛市第一期初段相等於熊市第三期末段。牛市第一期通常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形下出現,當時投資者對市場已經完全心灰意冷,他們不計成本拋出所有的股票,準備離開市場。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入貨良機!因此,那些有遠見的投資者,雖然看見整體經濟仍然處於不景氣的階段,利淡的經濟消息接踵而來,但已感覺到市場正處於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情況即將會有改變。於是他們開始有耐性地限價買入,市場的交投漸漸出現改變的徵兆,成交當時雖然還十分低沉,但在回升時已見有微量的增加。經過一段時間的低徊,大部分股票從弱者流向強者手上之後熊市便真正宣告死亡,另一次漫長的升市亦屆開步了。牛市第一期經過強者有耐心的吸入後,大市開始穩步上升,每一次回落時的低點都較上次為高,於是引來新的投資者入市,形成大市上升成交增加的現象。這時候上市公司利好的消息開始出現,公司業績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入市的興趣。

牛市第二期

  不過,熊市的教訓記憶猶新,投資者當股價升抵某水平時便裹足不前;但市場的發展仍然是樂觀的,大市基調十分良好。這情形便令到市場形成既非上升,也非下跌的爭持局面。於是股價(或大市)在高水平反覆上落。這段時間可能維持數個月至超過一年不等,主要視乎上次熊市所造成的損害程度深淺而論。杜氏理論把上述整個過程歸納為第二期,但一般投資者為容易區分市場特徵,把牛市初期的上升劃分為第一期,而爭持徘徊之局則作為第二期。

牛市第三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爭持之後,牛市第三期出現了。這一期市場有很明顯的特徵讓我們辨別到。首先是股市的成交量不斷增加。這反映出愈來愈多投資者進入市場,大市每一次回落調整不是令投資者離市,而是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跟進。市場的投資情緒高漲,投資者充滿一片樂觀氣氛,股市的交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報章不斷報導有關股市的情形,而且還是頭號新聞。親戚朋友談話之間總離不開股市這個話題,而且市場消息滿天飛,每一個人都有「可靠的內幕貼士」,互相推薦買入的股票。這就是我們經常說連擦鞋仔都講股票的現象了。此外,公司的利好傳聞不斷出現,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併等等。上市公司亦不斷乘時大舉集資,或送股、拆細以討好小股東。在這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因此垃圾股、冷門股不斷大幅標升,長期沒派息、財政有問題的公司股票照升如儀,反而愈來愈多業績優良的實力股隻,投資者拒絕買入。當這情形去到某一個極點時,市場便會出現崩潰了。


 

熊市第一期

  熊市又稱作「空頭市場」,是指持續經年的大跌市。同樣地熊市也是分作三期,而熊市第一期初段亦即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熊市第一期出現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漲的情形下,當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後市完全沒有戒心,相信大市將會繼續大幅再升。而且市場也盡是利好消息,公司的業績盈利到達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更加在這段期間加速膨脹,收睛合併消息頻傳,總是牛市第三期末段的一切市場特徵完全浮現出來。正當所有投資者瘋狂沉迷於股市的上升之際,先知先覺的醒目資金已開,始撤離市場;所以,當時市場的交投雖然仍十分熾熱,但已有逐漸下降的傾向。因此,熊市的第一期可說是「出貨期」,當大市再創向新高,而成交卻沒法同步創出新紀錄之時,大跌便屆隨時出現。

熊市第二期

  由於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已悄然離市,市場在樂觀之餘,開始隱隱感到有點不妥,這時侯市場出現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都會觸發「恐慌性拋售」。因為市場累積太多的好倉,當想要買進的人退縮不前,而愈來愈多的投資者急於沽售,股價(或大市)跌勢便告轉急。股價的急跌導緻部分持好倉的因未有足夠按金而被迫斬倉,進一步使跌勢惡化。於是股價愈跌愈急,愈急愈跌,形成一發不可收拾之勢。經過一輪瘋狂性的恐慌性拋售(這段期間市場的成交量仍然十分龐大)之後,投資者覺得跌勢似乎有點過分,目前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和股市此較,未免是過於悲觀,於是大市出現一次較大幅的回升局面。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將可能持續數星期至數個月之久,而回升的幅度一般是整次跌市總跌幅的三分一至二分一之間。杜氏理論把上述整個過程歸為熊市第二期,不過我們為了清楚識別市場,所以把「恐慌性拋售」劃分為第一期,而中期性反彈則視作第二期。

熊市第三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之後,經濟方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出現了惡化,不利消息接踵而來,進一步摧毀投資信心。這時侯,整個市場瀰漫著悲觀的氣氛(但不是恐慌的情緒),公司業績倒退、財政困難、停牌清盤等消息接二連三地出現,整個經濟陷入極度不景氣中。於是那些缺乏信心的投資者沽出,早幾個月前認為股價抵買的,現在也加入沽售的行列。在熊市第三期中,大市(或股價)隻是持續下跌,但跌勢並沒有加劇,而且下跌的股票大多集中在業續一向長好的藍籌股和實力股身上;那些二、三線低質股份,可能在熊市第一期與第二期時已經跌夠,因此再跌幅度滅少,甚至不再下跌,跌勢全都集中在優質股。這些股票是投資者最後失去信心的。其實這時期也就是牛市的第一期初段,有遠見的投資者已開始有耐性地作選擇性吸納,市場這時礫正處於黎明前最思唁的時刻,很快地黎明便出現了。

投資學中,普遍相信市場趨勢存在於金融市場[1],並大致可分為主要趨勢,次要趨勢(短期)和持續趨勢(長期)。市場價格根據趨勢而移動是技術分析學說的主要假設[2];在股票市場中,有關市場趨勢的論述俯拾皆是。[3]與之相對的是隨機遊走假說Random walk hypothesis),認為所謂的市場價格「趨勢」只是隨機變動的累積結果。

市場趨勢意指市場價格在一段時間內循等定方向移動。牛市熊市分別代動向上和向下的市場趨勢,可用作形容整體大市或個別行業的證券。

[编辑] 牛市

牛市,又稱為多頭市場,是指證券市場上價格走高的市場。其相反為熊市(空頭市場)。此處的證券市場,泛指常見的股票債券期貨選擇權外匯、可轉讓定存單、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其它各種證券。

稱為多頭市場或牛市的原因,是因為價格上揚時市場熱絡,投資人與證券經紀人擠在狹小的證券交易所中,萬頭攢動,如傳統市集的圈牛群一般壯觀,故戲稱之為牛市。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財富與力量的象徵,源於古埃及

[编辑] 熊市

熊市,又稱為 空頭市場,指證券市場上,價格走低的市場。其相反為多頭市場牛市)。此處的證券市場,泛指常見的股票債券期貨選擇權外匯、可轉讓定存單、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其它各種證券。

熊市的名稱,來自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美墨邊境的牛仔閒暇時常常比賽馬鬥牛,或是抓灰來鬥,圍觀下注作娛。後來美國人就把熊和牛視為對頭動物。既然多頭市場稱牛市,空頭市場就戲稱熊市。並不是真的曾有「熊市集」。

史上最有名的熊市是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恐慌

『熊市』是一個反覆下試的市場走勢;往往在經濟燦爛到不得了的時候靜靜開始.因為股市通常走在經濟之前三至六個月,所以在經濟盛極而衰之前,就是這位熊先生要來的時候;不過要判斷何時是由經濟熾熱的『牛市』轉入『熊市』,一點都不容易,即使專家亦經常看錯.要避開由牛入熊的危機,我們只好壓抑貪念,不要在牛市第三期去得太盡.熊市雖然將會逐步下跌,但過程中亦有起伏;在熊市中的短期上升走勢稱為反彈,在熊市中如打算在反彈中獲利,是高難度的動作;即使專業投資者亦時有損手,大家別像在『牛市』中一般,長期持有股份,否則很易得不償失.

  大致上,『熊市』跟『牛市』一樣,亦可分為三期,在經濟活動最蓬勃熾熱的時候,股市十分暢旺,但已隱藏了過熱的危機;股票市場的股價和指數升上了新的高位,這正是『牛市』第三期的時候,亦是『熊市』第一期的前夕;雖然股市看來一片好景,投入股市的群眾也正如痴如醉,但一旦經濟盛極而衰,『熊市』第一期便正式開始.由於在『牛市』第三期投資者持有的股份數量普遍偏高,『熊市』一旦來臨,群眾俟會爭相沽售手上的股份,形成『熊市』第一期的走勢往往是一次迅雷不及掩耳式的急跌,下跌幅度和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甚至是恐慌性的拋售,幅度甚至可以大至上一次『牛市』的總升幅三分之一或一半,殺傷力十分龐大.這段時間,投資者入市很易中招,大家還是觀望為上,但如投機於衍生市場的利淡投資工具,如期權市場的賣空期權,或由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沽空認股權証,卻是可以獲厚利的時候.

  經過『熊市』第一期的洗禮,投資者已變得小心奕奕,同時因為為數不少的輸家退出了股市,令大市成交量明顯減少,大市己明顯沒有『牛市』時般熱鬧,股市經過『熊市』第一期的急速滑落之後,間或有小型的向上走勢,令不少未死心的投資者雀躍不已,可惜這些短暫的上升很快便完結,而且更出現一浪低於一浪的走勢.這正是『熊市』第二期的典型模式,這段期間是像冬天一樣漫長而沉悶的,經濟方面亦未見起色;如果投資者繼續長期持有股份,損失的程度,往往不比『熊市』第一期小,因為在『熊市』第二期拾級而下的走勢,累積跌幅亦往往大出意料之外,而往往投資者在對其中的反彈有所憧憬時入市而有所損失,亦因此加重了持貨量,降低了現金水平,最終錯失了在『熊市』第三期買便宜貨的機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