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以为戒

 老子传人 2013-10-10
                                                                                           引以为戒
 

    【以明示下者暗】“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如果你把事情看得越透彻,就越不应当处处显露出来。宁可装得糊涂一点,否则就要倒霉了。《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本是个才智出众的人:别人看不到的他能看到,别人看不透的他能看透。看到了,看透了,自己心知肚明也就罢了,可他偏要说出来以彰显自己的聪明。结果,为了根鸡肋的事被他的主公曹操把脑袋给摘了。                               

    【有过不知者蔽】最聪明的人,是看到别人的过失引以为鉴,主动克服自身的类似不足;比较聪明的人,是自己犯了错误能自觉反省改正;至于有了错误仍执迷不悟、一错到底,那就非栽跟头不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亲帅大军去给二弟关羽报仇,错把营寨扎在林中。任凭将士怎么谏,军师如何劝,就是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结果落了个“火烧连营”,一败涂地 。 

   【迷而不返者惑】迷于酒者,不知其伐吾性也;迷于色者,不知其伐吾命也;迷于利者,不知其伐吾志也。古往今来,因酒而乱性,因色而丢命,因财而丧志者,比比皆是。人本无迷惑者,自迷之矣。人心本自清净,无奈想法不对,意志不坚,经受不住身外之物的诱惑。一入迷途,九牛难拔,可不慎哉!

   【以言取怨者祸】古往今来,因言语失慎引火烧身的大有人在。上到开国元勋,下到布衣草民,有的丢命,有的丢官,有的伤身,祸皆有口出。说话一定要分清场合,看清对象,把握火口。可说可不说的,最好避而不谈;该说不能说的,最好保持沉默;非说不可的,也要把握好分寸。议论是非,臧否人物,要谨言慎语。那句“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古训,实在是金玉良言

    【令与人乖者废】行令办事,不能违背群众意愿。众人都不愿干的事,偏要让大家去干,事情十有八九是干不好的。逼着干和自觉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连照葫芦画瓢都是勉强为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后者则是主动去做,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自然会功告垂成。

    【后令谬前者毁】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下边的人就无所适从,任何政令都无法得以执行。朝令夕改多来自那些“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的主儿。因其问题不明,信息失灵,环境不清,思考欠周,一遇复杂情况便方寸大乱。导致决策脱离实际,不好落实;决策频率太快,无法落实。

    【怒而无威者犯】常见有这样的主儿,脾气暴躁,专横跋扈,经常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大发光火。这样的人积怨太深,怒而无威,常常受到下属的抵制。因为他态度特别粗暴,叫人无法容忍;作风特别蛮横,叫人难以接受;性情特别乖戾,叫人很难适应,结果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落得个孤家寡人。有些工作搞不上去,不是群众不明白,而是干部不清白;不是群众不听话,而是干部不像话。

    【好直辱人者殃】喜欢故意侮辱人的人往往招来祸殃。这种人缺乏道德修养,稍一得势,便对同级显出轻慢之态,对下属便有役使之意,喜欢拿别人的疮疤取乐,寻别人的缺陷开心,甚至搞些恶作剧辱人悦己。岂不知“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意思是,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是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辱人自然招怨,积怨太多,难免殃及自身。“己情不可纵,人情不可拂。”诚哉斯言!

  【戮辱所任者危】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有些个皇帝老儿,一朝登基坐殿,便视朝臣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便找各种借口翦除异己,由此而导致国势倾危者并不鲜见。具体到一个部门、单位,同一班子中的成员由于工作中的不同意见,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利益上的不同需求,生理上的不同个性,可能导致各种矛盾的发生。化解这些矛盾要本着既不伤害同志,又有利于班子团结的原则。切不可凭借手中权力意气用事,动辄组织手段,采取打、压、挤的措施排除异己。人的内心是一个欲念、现实及道德相互交织、冲突和协调的世界,要以理智来约束本能的冲动,以道德对本能和现实的行为加以引导,正确处理好一班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做官与做人的关系。不应凭感情判断是非,看关系决定取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