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用药八大注意

 山乡武侠 2013-10-10
儿童用药八大注意 - sdjnwzg - WZG的博客

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30%,儿科疾病占所有疾病就诊人数的20%。一项调查发现,324例住院患儿中发生ADR(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4人,高于成人的6.9%,而新生儿ADR的发生率更是高达24.4%。

1. 婴幼儿皮肤、黏膜的相对面积大于成人,且黏膜娇嫩,皮肤角质层薄,对药物吸收快,有些药物如新霉素膏,阿托品滴眼液等外用制剂可因透皮吸收较多,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中,应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外用制剂。

2. 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就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首选青霉素;在确需使用抗生素时,不可几个疗程连续使用。

3. 不要同时联合使用氨基糖甙类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联用,联用不仅不会增强疗效和抗菌范围,反而会增大毒性; 使用后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耳鸣、耳内发胀、口面部发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早期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找医生诊治。

4. 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比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5. 对抗菌药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服用抗生素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滥用,避免某些抗生素带来的毒副作用,

6. 在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应注意铁制剂不是营养补品,不可以长期服用,而要注意配合维生素C服用,避免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铁剂要远离儿童,避免儿童误服超量而引起中毒。

7.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市场上感冒药物很多,在具体选择用药时,必须要根据小儿感冒的症状来考虑,对症下药。 比如:有发热症状者,可选择含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打喷嚏者可选择含鼻黏膜收缩成分的药物,另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

8. 四环素可使儿童牙釉质损伤,形成黄斑牙,甚至影响骨骼发育。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四环素为成人用剂型,儿童不应使用,孕妇、乳妇也应慎用。此外,氨茶碱、成人用滴鼻净及激素、兴奋剂,安眠药等,都要求禁止给儿童乱用,以防中毒。

小提示:

千万别用错药

用错药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取药匆忙,没有细看,包装标记不清楚,一个口袋里有几种药,单看药片大小、颜色,把外用的药水当做内服用了,或把五官科滴药水弄混点错了,或者把已经失效变质的药服用了等等。

为避免这些差错的发生,必须做到

一、一个口袋放一种药。

二、存药的口袋、盒上要写清楚药名、用途和用法。

三、各系统的药应分门别类,分开存放。

四、外用药和内服药、外用药水和内服药水应分开存放。

五、用药前要仔细查看核对,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六、要注意药物是否已经变色、变质,不要凑合。

另外,在使用时还要很好地计算用量,原是成人的药,要看看是否适用于儿童。总之,用药要慎重,千万别乱用.别看药片小,一错不得了。

相关链接

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30%,儿童疾病占所有疾病就诊人数的20%。一项调查发现,324例住院患儿中发生ADR(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4人,高于成人的6.9%,而新生儿ADR的发生率更是高达24.4%。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聋哑学校中,70%的学生是由于小时候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聋哑。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儿科用药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我国儿科药师仅占总药师数的10%,儿科用药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专门为儿童研发的药很少,儿童只好参照成人剂量用成人药。药物学专家认为,儿科用药以传统的经验用药为主,国内外文献上介绍了很多有关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但一般离不开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及成人剂量按比例折算等方法。这些方法实际上都把小儿当做按比例缩小的“小大人”,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般药品说明书上的儿童剂量有两种方式表述,分别是“小儿酌减”和按照每公斤体重用药。

儿科药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美国FDA也没有非常完善的儿科药物临床试验规范,大多数企业提供的临床数据都是基于成人试验。目前使用的儿科药基本上都是成人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成熟后转而被允许用于儿童的,公斤体重是目前相对最科学、最现实的计算方法。

减肥药“盐酸芬氟拉明”对部分人心肺有损

据报道,用于治疗肥胖症的食欲抑制剂“盐酸芬氟拉明”,在从1988年至2004年3月间,全国范围内所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记录中,有关于瓣膜性心脏病、心律不齐的不良反应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