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解【战国策:中山君飨都士】救人要救困,伤人莫伤心

 丑牛童 2013-10-13
新解【战国策:中山君飨都士】:
人要救困,伤人莫伤心
【原文】

  中山(战国时诸侯国名)君飨都士(都城名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不周,有的没分到),司马子期怒生气而走于楚,说鼓动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逃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为什么这样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且,将要),君下壶飧(下,赏赐。飧,饭食,这里用'壶’,说明是稀粥一类(吃)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效命)。’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给予不期(不争,不在乎)其于当厄困危);结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译文】

  中山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名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被邀请之列。由于羊肉汤不够分,司马子期没分到,就非常生气,而跑到楚国去,鼓动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逃亡过程中,有两个人提着戈矛跟在他身后。中山君看着这两个人问道:“你们为什么跟着我?”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您赏给一碗粥喝。他临死时说:'中山君有事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死命保护为他。’所以特来保护您。”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汤逃出国家,因为一碗粥得到两个勇士。”

【评说】

中山国,前身为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姬姓。国土嵌在燕赵之间(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被魏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从此一蹶不振,为赵彻底击溃(以上字句转抄于网上)。所以“中山君亡”之'亡’是逃亡的意思,并不是中山国灭亡,中山国君死了。就中山国君的言谈来看,他并未为亡国而伤心,只是在总结自己接人待物方面的经验教训。

说到教训,中山国君总结的并不好,那只是一种中性的教益。虽然中性的教益貌似真理,人们都会觉得有道理,但绝不是真的有益于人生。现在设想一下,如果两个“事件”中的主角调换一下位置,那会发生何种情形:喝粥的子其门嘴巴一抹会骂你小气。没有喝到羊汤的'父亲’,会说没关系,下次再喝。 所以说中山国君也是活该,若果把请宴的用度去救济穷人,那会得到多少勇士?正如《老子》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老子-67章》)

所以,赏赐要赏给无者,伤心莫伤到有者。“与于无者不期多少,其于当厄。怨于有者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帮助要给予得不到帮助的人,容易得到帮助的人,绝不会真心感谢你的帮助。如果诸位能记住牛童这句非“中性”的话,也许更会有益你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