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幫助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事

 jone8863 2013-10-13
原標題:哈佛:幫助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的意向科目是什麼?”在一所極其重要的大學的申請表上,有這樣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問題。那位在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中成長起來、堅信“一言九鼎”的女孩,眉頭深鎖,憂心忡忡:倘若被哈佛錄取,會不會為眼下腦子裡“靈光一閃”的“胡思亂想”所困呢?她之前一直憧憬當救死扶傷的醫生,近來卻意識到自己志不在此,但苦於高中階段所做的努力都是朝著“醫學博士”這一目標進發,女孩為保險起見,最后寫下了“生物”二字。這個女孩是十年前的我。

  那時,我並不知道,在“意向科目”一欄填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這只是哈佛拿來作為統計之用的問題,其目的是為了讓本校了解即將到來的這屆新生的整體學術興趣。踏進哈佛校園后,我漸漸認識到,當時的惶恐純屬杞人憂天。首先,這裡沒有“專業”一說,有的是“concentrations”(這是哈佛對“專業”的說法,意為“主修的學習領域”)。其次,我不必去學生物專業,甚至到新生年結束,也沒人逼我去選個主修方向。如今的哈佛學生,則要等到大二學年中期才需要告訴學校自己要主修什麼領域﹔而斯坦福和耶魯的學生,則會待到大三學年初才決定自己主修哪個方向。多麼“高端大氣上檔次!”

  而17世紀的哈佛,隻有一個主修方向:歷史與文學。在接下來的兩百年裡,哈佛學生仍然隻能在有限的范圍裡選擇。最終在20世紀早期,阿爾伯特?勞倫斯?洛厄爾(AbbottLawrence Lowell)校長明確提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須得是廣泛涉獵、術有專攻”。這一理念是現今博雅教育(或者說“自由教育”)的不二法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乃其宗旨所在。

  今天的哈佛本科學院,有超過40個主修方向、3900 門不同的課程。我要如何從40種高中從未修習過的可能方向裡作出選擇呢?非洲人與非裔美國人研究﹔環境科學與公共政策﹔宗教比較研究﹔女性、性別與性研究……主修之外,我還面臨著輔修的種種選項。此外,我還有一種選擇——給自己創造一個特別的主修方向。想研習信心在醫療中所扮演的角色?請自我設計個性化主修。想探究城市規劃對公眾健康的影響?請自我設計個性化主修。想知道修辭與表現怎樣形成個性化敘述手法?請自我設計個性化主修。把這些無窮無盡的選項一一羅列出來的舉動,再次喚醒了我內心的壓迫感與興奮之情。

  哈佛要提供奢侈的多元選擇,它同時就要提供一個實用的“選擇導航”。從溝通課程選擇的第一天起,我們便被鼓勵進行探索。課程的配搭無所謂對錯,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去著手選課進而選“專業”。“什麼類型的課程都去‘血拼’一下。”我們被如是告知,“哪怕是那些看上去八竿子也打不著的課。”我們的顧問就曾說過,你很難預料最后什麼會讓你真正樂在其中。此言不虛。我知道有位對人類學興趣濃厚的同學,“逛”了一遭藝術史課堂后,認為后者才是命運對他的召喚。還有本來在考慮主修化學的同學,后來發現她自己真正更感興趣的原來是科學史。

  當然,我們也有選擇“實用課程”的壓力。有許多華裔孩子就被父母游說去選經濟、數學、生物類課程。但父母們不知道的是,此類“實用性”入門課程是規模最大、最商業化的,數以百計的學生濟濟一堂。像選修“經濟學入門”課程的就足有900 人,你跟授課的教授基本上就是陌生人關系。去上這樣的課,還真不如就在網上看看在線講座視頻。

  為什麼要浪費 “十年寒窗”才掙來的名校就讀機會,去學習別人讓你學的專業呢?哈佛、耶魯、斯坦福之流的大學,其絕妙之處就在於,你可以放開膽子研修任何你喜歡的領域,不論你學了啥,從名校畢業后都能找到一份很棒的工作,都能獲得職業發展,對社會作出貢獻。你想做醫生但愛好文學?那好,你可以主修文學,同時按照醫學預科的要求做好准備。你想從事金融業但喜歡物理?那你可以主修物理,同時也去選修一系列經濟學課程。在哈佛,你完全可以“魚”和“熊掌”兼得,但你得有策略、夠聰明並且獨立自主,才能兩全其美。

  選擇主修的專業方向,需要的並不僅僅是對這門學科的激情,還需要與課程、教授、自己與學科要求的匹配情況以及如何學習結合起來考慮。選專業的過程,是批判性思維的一次實際操練,也是一次創造性的探索。它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血拼”課程時,你需要廣撒網。你聆聽那些吸引你的課以后,得基於自己認為重要的變量,分析體驗過的一段段課堂經歷。哈佛不會告訴你做什麼,因為它認為你應該足夠聰明去為自己做打算。回頭看看,最快樂、在專業上最成功的人,是那些聽從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而非聽從別人“認為”的人。

  犯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你擇定主修方向以后,在任何節點還可以再換,隻要畢業前能達到學術要求就行。許多同學都換過“專業”,哈佛也沒太難為他們,它理解人的興趣會發生改變。轉專業時,你需要做的僅僅是和學業顧問聊一聊,向原來的院系提交些文件,再向新的院系提交些文件。我有一位同學,到大三學年結束時,還在學習生物醫學工程。那時他隻剩三門必修課程了,但由於太討厭自己的專業,在大四時轉去主修應用數學與經濟學。

  畢業后的這些年,我逐漸意識到,能夠自己選專業是多麼的幸運。我也知道,我作出了學習心理學的決定,是出於它可能使我在“別人”眼裡比較風光,以及讓我的簡歷更加漂亮的原因,而不是源自內心真正的喜愛。倘若我更有勇氣,更加獨立,相信我自己,堅持我的興趣的話,我會選擇“東亞研究”或者“浪漫語言與文學”。

  對獲得在哈佛就讀的機會的感恩,並不表現為去做別人期望你做的事,而是足夠勇敢去做你自己期望做的事。

  (作者是麥可思教育咨詢專家,文章由羅惠文翻譯)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