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机虚实夹杂,着眼肝脾肾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属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疫毒等范畴。肝炎的病因,祖国医学曾有湿、热、瘀、疫毒诸因素。从临床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质多偏红、舌苔多腻,其病邪首先责于湿热。湿邪具有隐袭性和易变性而不被发觉的致病特点,一旦感受,易与热结,如油入面,难分难解,弥漫全身,而为乙肝病毒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阻滞气机则脾胃呆滞、肝气不达,出现肝脾不和;浸淫营血则酿生毒邪,出现血热妄行或留而为瘀;伤及肝肾则导致肝肾亏虚。最终形成湿、热、瘀、毒交结,肝脾肾功能受损的局面。 从现代医学看,乙肝病毒(HBV)进入人体后,迅速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和其它器官。通过病毒本身的杀伤作用和免疫应答两方面引起组织损伤,出现免疫耐受,使机体不能全部清除病毒,HBV从一部分被破坏的肝细胞中释放,再感染其它肝细胞,如此往复,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湿热瘀毒交结留恋相当于HBV的不断繁殖复制,构成本病重要病理环节,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当于免疫耐受,构成本病的病机根本。 2,证侯复杂,祛邪扶正并举,分三期治疗 临床论治慢性乙型肝炎,多从湿热郁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分型治疗。但本病病机复杂,正虚邪实同时存在,鲜有单纯属某一证型者。只是在病程不同阶段,邪正有主次之分,轻重缓急之异。临床不可拘泥于症脉,更不要为“病毒”二字所束缚。必须抓住正虚与邪实间的微妙变化,权衡孰主孰次,孰进孰退,并参考现代实验室检查,祛邪扶正并举,分三期论治。 在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湿热疫毒偏胜,临床可见口苦、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溲赤、巩膜黄染、舌红苔腻、脉弦滑等。肝功能检查以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升高为突出,免疫球蛋白G(IgG)亦明显升高。治疗当宗“病本于毒,应重治本”原则,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此外,以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的理实为指导,辅以健运脾胃,并稍佐行气活血。 在慢性乙型肝炎迁延期,临床出现胁腹胀痛、口苦纳呆、情绪波动、面色紫暗、舌质瘀紫、脉涩等。肝功能检查以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胆红素反复不降为主,免疫球蛋白A(IgA)、肝纤维化指标亦升高,白蛋白降低,白/球比例倒置。本阶段湿热瘀毒粘滞胶结,郁遏气机,并出现虚象。如不重视理气活血,既不利于湿热的清化,也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输布。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化湿解毒、益肾健脾。 在慢性乙型肝炎恢复期,病人除感乏力之外,往往无明显不适。肝功能检查转氨酶、胆红素基本正常,白蛋白降低,白/球比例下降或倒置。肝木之生发,有赖脾土之培育和肾阴的滋养,且治疗乙肝的药物多苦寒,易伤脾胃和肝肾。如不补益,则肝成了无本之木,生发之源受阻,势必干枯。故治疗应以补益肝肾、益气健脾为主,佐用少量化湿解毒、理气活血之品。 3,综合用药 ,选药忌偏 乙肝证侯复杂,难以用一方一药统治之。清热解毒药有消炎、抑制肝炎病毒复制和恢复肝功能作用;行气活血药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供应作用;利湿药有降浊退黄作用;健脾益气药和补益肝肾药有调节免疫作用。治疗慢性乙肝往往需要运用上述诸药于一炉,但选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1清热解毒,忌大苦大寒 本病病程较长,尽管许多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作用,但易损伤脾胃功能,即中医所说的“苦寒败胃”。因本病疫毒之邪深伏血分,临床切忌大苦大寒,应选用既能入血解毒,又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不管是病情的活动期、迁延期、恢复期,根据热毒的轻重,选用甘寒凉血解毒药,如板兰根、垂盆草、蒲公英、土茯苓、蛇舌草、天葵子等2-4味。 3.2清化湿热,勿忘利其二便 湿热既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是临床表现。治疗湿热当宗“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和“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二大原则。选用金钱草、过路黄、薏苡仁、猪茯苓、车前子、茵陈、平地木等导病邪从小便而出;用虎杖、大黄等导病邪从大便而出。 3.3行气活血,慎用攻伐 行气活血药有改善肝脏微循环、纠正血液粘稠度、调整组织代谢、改善免疫应答作用,但大多数行气活血药有伤正之弊。此外,本病的气滞血瘀并非一日形成,大都属于虚实夹杂之侯,即所谓“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临床切不可一味用青皮、枳实、三棱、莪术等攻伐,以图一时之快。当选用佛手、大腹皮、丹参、郁金等以行气不耗气、活血不破血。 3.4健脾益肾,忌滞忌腻 HBV不易清除,与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免疫功能失调与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关系密切。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适当配用健脾益肾药,使正复邪退,有利于病毒的祛除和组织损伤的修复。但选用益气健脾药不可过于壅滞,补肝肾药不可太滋腻,处处注意维护胃气。临床当用山药、太子参、黄芪、赤小豆、灵芝、五味子、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平补、淡补 。
中医治肝炎的5条经验精华 治疗乙型肝炎,中医有优势,可从疏肝宜柔,健脾宜早,当心养阴,注重解毒,留心治痰 勿忘化瘀五个方面进行治疗。 疏肝宜柔: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一要避免养阴碍胃。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取药应轻疏柔和而不伤阴,常用者有郁金、合欢花、绿萼梅、生麦芽等。其中生麦芽甘咸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药性平和,为常用之品。疏肝汤剂若久服,药方不宜过大,药量不宜过多,更须注意柴胡升散之性。另外,要疏肝与柔肝并用,如与枸杞子、白芍配伍,即可协同提高疗效,又可制约药物之散性。 健脾宜早: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选用党参、砂仁、山药、扁豆等益气升阳、醒脾健中。《内经》有“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及厥阴应“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论。故慢性肝炎每当出现肝气亢盛,木盛侮脾时,其脾气必虚,此时必须扶脾抑木,以制过盛之肝气。倘脾气衰败,纵有灵丹妙药,亦难起沉疴。 当心养阴:慢性活动型肝炎重点在于滋养肝肾之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血赖肾精供养,肾精依肝血补充,同源于水谷精微,有乙癸同源之说。如湿郁内盛,郁而化热,病久毒热耗损肝肾精血,致肝肾阴虚,阴虚而生内热,以致阴虚为本,热邪为标,则发为本虚标实证。对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来说,治疗中保存一分阴血便有一分生机,并要防止阴亏进一步发展致动血出血。一贯煎是滋补肝阴的代表方。若从“体阴用阳”出发调补肝气时可重用生黄芪。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只有阴血得以补充,病情才能得以恢复,切忌再伤其阴,惟有阴血得复,血燥得滋,肝得柔养,肝功能的恢复才有可能获得巩固,而免于复发。“阴无骤补之法”,养阴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之上守方稳进,方可取得较好疗效。选用养阴之品常用山药、大枣并以其为伍,既益气又养阴,既生津又调营,健而不燥,补而不腻。 注重解毒:治疗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为重点,解毒既要解热毒,同时又要注意解湿毒,解热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蓝根、野菊花、虎杖、苦参、半枝莲、败酱草、鱼腥草、连翘等,解湿毒用土茯苓、粳米、半边莲、蚕沙、萆解等。但对于慢性病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虚证,所以祛邪药物只能暂用而不可长用,防止虚虚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时仍要注意避免伤阴,一不可过于辛燥,二不可过于苦寒。 留心治痰,勿忘化瘀:临床上一部分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顽固难治,与痰瘀胶着有密切关系。究其病机,多由于湿热久羁,日久炼液成痰,痰浊内生,痰浊阻络,血行不畅,以致血瘀,痰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以致形成胶着不解的局面,故治疗中单纯用化痰祛湿或者单纯用活血化瘀任何一种方法均不易见效,必须兼顾痰瘀两方面。“治痰勿忘祛瘀,治瘀勿忘化痰”,药用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芥子、吴茱萸、生姜、党参、泽泻、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泽兰等涤痰化瘀之品组成基本方。久病入络,血瘀络阻是肝病病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必然的病机转化,临床对慢性肝病即使无明显血瘀见症,亦应在此病机显现之前在补肝健脾方内酌加活血化瘀之品,而并非到上述血瘀证完全显露才用去瘀通络之法。软坚化瘀药多选用田七、鳖甲、赤芍、丹参、丹皮、穿山甲等。
中医药治疗乙肝有两大优势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医和西医两个理论体系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不一样,两者各有它的特点和优势。就中医中药治疗乙肝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能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古代就有人认为“人有所苦谓之病”,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疾病的恢复也是不利的,因为他感觉到很痛苦,感觉到生活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情绪,情绪反过来对肝胆疾病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乙肝的治疗中积极消除临床症状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没有肝炎也没有乙肝的命名,中医对乙肝的描述主要是胁痛、黄疸、瘀症等等这些病症当中,中医辨证论治,病人有什么症状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分析判断属于那个证型,有针对性制订不同的理法方药,对症状的改善非常明显,效果是非常好的。肝炎病人经常看到食欲不振,身体没劲,腹胀、腹满、肝区疼痛,烦燥易怒、恶心呕吐,很多肝炎病人睡不好觉。针对这些情况,中医中药治疗非常有效,解除病人痛苦,改善他的精神状态,睡觉好,精神状态好,对病情的恢复有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个优势是抗炎保肝、退黄疸。 肝炎病人往往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转氨酶升高中医认为是湿热、内热造成的,还有湿热毒血引起来的,时间一长病人认为病毒能够入血。这种情况下中医中药采用清热解毒或者凉血、活血、舒肝健脾的治疗方法,改善肝功能,消除或者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修复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改善了抗炎保肝、退黄疸,对于肝脏的整体炎症有一个抑制或者是减轻的作用,那么进一步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中医中药通过辩证和辩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我们在整体的湿热肝瘀气滞性、肝肾阴虚性、瘀血阻络型,根据不同的症状选用不同的方剂。还有一个辩病的思路在里面,你是肝炎或者转氨酶高,或者出现了黄疸,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降酶的能够退黄疸的药物,比如常用的五味子、垂盆草、龙胆草、黄芪、蒲公英等等药物。抗炎保肝中药有它的特色,临床上常用的抗炎保肝药绝大多数都是中草药或者是中药的提取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