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文字中旅行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0-16

  女儿小时候,经常说一些幽默的名人名言。每次笑完之后,我告诉她:你刚才说的是很美的诗歌,或者小散文。她很惊讶,说写文章这么容易?我逐步帮她记录下来,有些还送出去发表了。比如,最朴实而经典的思考,是带五岁的她去杭州旅行,当地的朋友问她:什么是天堂?她忽闪着大眼睛,一边船赏西湖,一边说:天堂就是像杭州这么美的地方。天堂也是人老了最后去的地方。所有在场的朋友奖励了她满满的喝彩和笑声。还有一次她实在想不出难为我的谜语,就问我:什么东西越洗越脏?我真懵了。她开心地解答谜底:水越洗越脏,因为它本来是脏的;水越洗越净,因为它原来是干净的。多么简单的“水不洗水,尘不染尘”的诗意和禅味啊,这就是孩子天性的创作。

  记得有位朋友的孩子说:我就是不喜欢作文,做作的文字,别扭的心思。我告诉他,这就是很美的哲理小诗。他惊诧,开始滔滔不绝地跟我交流。我把孩子的谈话摘录下来,再念给孩子听,告诉他这是他创作的天然好文。有个性、有思考、有幽默、有自在。他像解禁的小马,眉飞色舞,思潮澎湃,妙语连珠。她妈恍然大悟,偷偷为儿子做了一段时间的笔录,一段时间后,孩子决然辞退老妈这位速记钟点工,愉悦地亲自边说边写了。还不忘发邮件与我分享原创成果。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作文应该怎么写,怎么作,却忽略了文章就是大脑和文字的旅行,就是一部摄像机,就是拍摄电视剧。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可以表现什么。请放心,或许孩子开始会对一堆狗粪非常关注,但他迟早会发现其他更有意思的东西。孩子的发现力和想象力比成年人更敏锐、更超前。你难道不觉得,跟孩子一起,他总能比成人更快发现和寻找一些特别的事物和异常的现象或者别致的亮点?道理很简单,因为孩子的心灵单纯,眼光专一,思维直线。

  可惜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包括成人,眼光被电脑和手机锁定。我觉得成人应该率先垂范,坚持用一定的时间全身心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时空旅行,比如看电影,旅行,阅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滚在地上游戏或打球,一起扭扭屁股唱唱歌;和孩子一起听海浪的声音,听风雨雷电的肆虐,讲解大自然的知识。可以和孩子一起散步,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可以抱抱他、陪伴他,很单纯、欣赏、专注、幸福的,聆听孩子诉说。然后,引导他们把所思所悟,甚至苦闷牢骚等等,通过大脑的再次旅行——写出来。多么美好的旅行!

  庆幸多年来女儿一直在和我一起用文字旅行。我想她是快乐的。当然,有些旅行是被各种压力苦逼出来的,但相信回头看看,她一定会偷乐,没白旅行!一串串的墨迹,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不完美但保留了下来。像另一本特别的成长相册。只是,更加有温度、气息,以及另类风景和满足。

  当然,旅行中,有快乐也有艰辛、跋涉,有抛锚爆胎,有一帆风顺,有起早贪黑,有方向错误,有绕道探险,但更多的是曾经沧海,真情实境。

  所以,我们一定破除“作文”这个“心贼”,放下负担,带孩子去旅行,虽然很累,但他们没理由不喜欢!当然,随着旅行的逐渐深入,你可以用这个经典的故事逐步引导孩子走入深层的旅行艺术:假如孩子从大峡谷里跑出来大叫“狼来了”,而后果然紧跟一只大灰狼——这是事实的客观录像,孩子大叫“狼来了”而背后并没有狼——这是艺术的想象。那个可怜的小家伙因为扯谎次数太多,最后真的被狼吃掉了纯属偶然,而重要的是:在丛生的野草中的狼和夸张的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副棱镜,这就是掌握在自己大脑里的艺术思考创作的旅行工具。 

申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