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什么?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指“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或“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 另一种说法是指“ 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美国传统词典》)。这两种说法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可以认为是一致的。 一、 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1、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 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从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到如何思考处理问题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然而,习惯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如果不加控制,习惯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有人说:“性格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就是你习惯性的表现。”关于习惯成就性格的说法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古印度谚语也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习惯的影响之大。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由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便是知觉和思维,它负责思考、推理、计算、计划或设定目标。潜意识则是各种事物的仓库,过去的经历和经验便在此存放。记忆、情感、信仰、价值观,还有习惯,统统构成了潜意识。显意识的活动仅在人们警觉时起作用,在人们清醒和防备时能够战胜潜意识。显意识就像是一位值勤的哨兵,夜深时哨兵开始打盹儿了,潜意识就当政了。因为,潜意识从不入睡,它永远静静地存在,静静地等待显意识哨兵开小差。习惯的力量为何如此大、为什么如此难以改变呢?就因为它们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这便是人们仅用显意识几乎无法改变习惯的本质原因。 习惯实际上不仅仅影响人们的个人生活,许多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实际上正是习惯引导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心理机制的改变。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士——成功的运动员、律师、政客、医生、企业家、音乐家、教育家、销售员,以及其他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他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正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有助于成功。 二、 常见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在不同的时空和事情上,同一习惯好坏评价不同。本文所指的良好习惯是根据我国制定的教育目标和能良好适应社会环境而言的。 著名记者孙云晓曾提出中学生10个好习惯是:1.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 文明礼貌,公共场合说话要低声;3. 遵守规则,购物或乘车自觉排队;4. 尊重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5. 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6. 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7. 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8. 珍爱身心,远离烟酒不赌博;9. 用好媒介,文明上网有节制;10.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这些建议对于培养技校学生良好的习惯也很有好处。 三、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学校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要肯定、提倡甚至奖赏,对不良行为要加以禁止、批评甚至惩罚。长此以往,良好的校风和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 1、 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 学校和各位教师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反复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方式说明其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是改变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时间一长,大多数学生会接受这一观点的,于是就具备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 2、教师要大力言传身教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行为的榜样作用,因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其次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善于给学生讲明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道理。否则,以己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肯定做不到。再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作到。否则说一套,做一套,缺乏人格魅力和权威性,学生是不会听从的。最后,作为教师有义务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表彰。为此,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多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不良习惯一一列出。然后,要求学生用好习惯取代自己清单中的每一项“恶习”。 3、用制度约束 用制度约束学生行为也是十分必要的。制度约束分两个方面:一是提倡积极的行为,二是抑制不良的行为。一般来说,各校都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但效果并不明显,关键是日常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没跟上。在制度约束方面,我们要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增强日常检查的自觉性,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形成风气。这一方面,学生会作为职能部门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4、通过举办各种学生活动来养成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反复实践。有些习惯必须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才有可能养成,比如与他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且通过举办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从而按此方向去塑造自己。一般有哪些活动呢?校会、班会、有关文娱体育活动、游戏、各种比赛性活动、社会调查、小发明创造活动等都可以。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活动组织者要贯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习惯。 功利教育价值观的不断渗透,自觉不自觉地削弱甚至遮蔽了人文教育。从人学的视角看,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只有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正是一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