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扎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力创高效课堂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是宜昌市高效课堂特色。“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组织建设: 这种课堂模式自主是前提、是基础,合作是核心。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高效? (一)小组的组建。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均衡发展的问题,这是创建公平竞争的基础,从而达到以竞争促学习的目的。各组都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A、B、C层生。一般4—6人为合适,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充分进行讨论,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但是,在保证达到“均衡”的前提下,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以免激发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要一成不变,必须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有序、正常展开。选择合适的小组长是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小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其有很大关系。因此,选择小组长时首先确定他应是本组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举前,教师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由于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这样产生的小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二)小组长培训。对组长培训分两个方面:一是任课老师课前培训,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尖子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班主任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都要与学习组长、副组长进行沟通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的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 在完成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后,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职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小组学习和管理工作。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3、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4、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自我价值实现。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三)小组凝聚力的培育。小组凝聚力是通过小组成员对学习能力提高的期望、不甘示弱的团队意识、家庭式的亲情关系、个人能力展示的欲望等诸多方面中体现出来的。首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只有小组成员职责明确了,小组成员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小组建设好以后,明确“有问题,找小组”的学习原则,就像在生活中有困难找民警一样。所以,老师经常要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说:“你们在小组里解决过了吗?”如果没有,先找小组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的,老师再帮你解决。”依靠小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内向的同学,平时不愿问老师,有了小组以后,他愿意向同组的的组员或组长请教,成绩提升的较快。同学们在相互帮助中觉得很快乐,也很自豪。逐渐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班集体。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其次,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及要求 1、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必须从个体学习开始做起,将“前置性作业”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红线”,提前安排给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对“前置性作业”的问题要进行独立思考,针对问题自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只有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对问题才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对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否则,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会使孩子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发展受阻,影响思维品质的发展。 2、合作学 3、展示学 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上面已经讲述了,这里不再赘述)。 2、教给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评价、整合”这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小组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 3、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精选合作学习的任务。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学习,精心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教师也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去开展合作学习。这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3)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4、让学生有效展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展示自己的阵地和舞台。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一切顾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其余学生交流观点和看法,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班风班纪,学生身处其中,就像在家里一样坦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为学生的有效展示提供了前提,根据这个前提,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展示,则需做到以下几点: (1)预习课要扎实,过关。不同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可能各式各样。老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状态,走进课本。做教师的,心里估计要出疑问的地方,等待学生的发问。学生预习的中间,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周围,让他们时刻感觉:不用担心,有老师呢!其次,老师对学生预习课的指导,也很重要。 (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探究。高效课堂,不仅要求在课堂上与师、与生、与教材的互动之中进行“学中做”,更要求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互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中进行“做中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教学问题的讨论既要课前精心设计,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把握,做到适时适当、自然流畅。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管理者。并且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来,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3)、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如果他们没有求救老师,做教师的最好站在边上微笑,把课堂让给学生,不要处处时时想着“显摆”自己。当学生明白“我的课堂我做主”,他们的表现才会让老师吃惊。如果学生放不开,就会一边说话,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射老师,说到有分歧的地方,也会放慢速度,察言观色。久而久之,学生的交流展示就流于形式了,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即使错了,也比老师讲对了,而学生没有听进去要强多了!不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丝毫的怀疑,他们的能力,远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强的多。 (4)、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布置相关的巩固练习题,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一点体现了:课堂虽然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就和老师没有关系了,不是说老师可以像放羊一样,看着学生就可以了;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宏观掌控课堂,能对所有学生明察秋毫,及时引导思维四散的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适时点拨误入迷途的学生,时刻关注表现异常需要帮助的学生,做好幕后引导引领的工作。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学习小组的评价涉及到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等整体的评价体系。这里主要就课堂评价的操作办法进行具体阐述。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否则,这种评价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消极力量。没有一种评价办法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所以,就目前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以及在高效课堂改革的不同时期而言,其评价办法都不尽相同,而且,评价的标准必须统一,并且要相对固定,让学生的评价可以参照一定的程序、围绕一个中心或突出一个重点,否则评价就是混乱的,让学生无所适从。下面提出一些评价办法供老师们参考。 1、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可以据此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协调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值得说明的是,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2、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激励性评价显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即时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随时起到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课堂即时性评价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巧用即时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情感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4、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谨慎运用评价功能,因为任何评价都具有两面性,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更强调肯定、褒扬,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对待不当的行为多引导,多期待,最终得到纠正。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小组划分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小组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小组长形同虚设。 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划分小组前缺乏思想动员,没有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对小组划分没有全局意识和统筹意识,没有意识到小组长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下列情形:合作学习一开始班里就热闹起来,表面似乎都在“合作学习”事实效果很差。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在“一手遮天”,更多的学生是在一旁保持沉默,有的同学还趁机四处乱跑,交头接耳说些题外话。 2、不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程序、时机和次数。 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这样的情形,小组合作草草了事,比预计的时间早得多就已结束或者寥寥几人参与,大部分同学感到淡然无味,有时是乱哄哄的一片,看似讨论激烈,其实收效甚微。教师始终要明白我们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形式。因此,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上教师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如果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内容过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很可能会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提前发现或预设学习中的难点、易点,这样才能制定合理的适合学情的学习任务。 3、教师缺乏监控意识,忽视对学生的情感评价。 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在讲台上静观其变,不到小组里面去观察学习情况,忽视后进生。对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缺乏发现和保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组间巡回指导,仔细观察小组成员合作和学习的情况,鼓励后进生参与合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对小组个人的评价更要注意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认真展示都闪现着学生的智慧之光。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做出情感评价。如:参与合作的积极生、成员之间的协作、在活动中的创新、组员守纪状况、对时间的把握等。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是对学生最大的奖赏。要使每一位勇于展示的学生都得到肯定,使他不留任何遗叹并满意地坐下,使每一位积极参与的学生都得到赞许的目光。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就会与日俱增,学习的良性循环自然也就形成了。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用敏锐的职业眼光捕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现象,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加以改进,使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更有实效,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