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昭陵博物馆(绝品收藏)

 博览606 2013-10-21

          陕西昭陵博物馆(绝品收藏)

 


 

陕西昭陵博物馆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昭陵博物馆大门  昭陵博物馆位于昭陵陵园中心的李勣(徐懋功)墓前,在礼泉县烟霞镇。西距县城 15公里,北距昭陵九嵕山11公里。1972年始建时为“昭陵文物管理所”,1978年改称“昭陵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唐太宗的陵寝昭陵,是他本人生前亲自选定的,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先例。贞观10年(636年),皇后长孙氏去世,开始凿山修筑,历时13年竣工。

首葬长孙氏不久,唐太宗即确定了功臣密戚陪葬昭陵的制度和格局。自贞观11年(637年)至开元29年(741年)的100多年间,功臣密戚陆续陪葬昭陵,遂形成了185座陪葬墓,占地2万公顷,周长60公里的庞大宏阔的帝王陵园。众多的陪葬墓如群星拱卫北斗一样,呈扇形分布在昭陵南面的坡原上。

昭陵的陪葬者许多是初唐时期功业卓著,颇享盛名的文臣武将。如人们熟知的房玄龄、魏徵、文彦博、李靖、李勣、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虞世南、孔颖达、马周等。他们一生中的主要活动与唐代前期的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享受御赐茔地,死后国葬的殊荣。陵园内陆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堪称唐代前期文物的宝库,对研究唐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礼俗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昭陵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陵墓博物馆,建在陵园中心的李勣(徐懋功)墓前,集中了大量唐代明碑石刻,收藏着1971年以来数十座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馆藏文物主要有四大品类:墓葬壁画。揭取自19余座陪葬墓,总藏量600余平方米,仅次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居全国第二位。二、石刻艺术品。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原先就列置在昭陵祭坛。现存的墓前墓内的石刻仍有100余件。三、碑石墓志。有近百通(方),书石出于名家,堪称初唐书法艺术之荟萃。四、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的彩绘、彩绘釉和三彩陶俑等。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唐建陵西门之南的石狮 唐肃宗李亨于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丁卯(公元762年5月16日)归葬建陵,迄今1250载。观览眼前迁移而来的建陵西门和北门的石狮,不由得为建陵被盗的东门一对石狮感到即愤恨又惋惜。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唐朝开国功臣李勣(徐懋功)墓碑  这方巨碑为唐仪凤二年(677年)所立,矗立在徐懋功墓前。碑高5.6米,宽1.8米,厚0.54米,重50多吨。碑座为1.2米长的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额上篆书阴刻着“大唐故司空上柱国赠太尉英贞武公碑”。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碑题下“御制御书”四字及文末立碑年款为正书。 

徐懋功墓 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懋功(李勣)(594—669),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徐懋功姓李,李世勣。后又避太宗李世民讳,遂单名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

李勣17岁参军,76岁去世,在半个多世纪在其戎马生涯中,南征北战,东伐西讨,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所在之处,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家才干。初在隋末为瓦岗寨义军军师,推翻隋朝残暴统治。降唐后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边境的安定与和平上战功赫然。唐太宗曾极口称赞他“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享年76岁。高宗谥贞武,陪葬昭陵。所造坟墓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矗立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下。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他与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

唐太宗李世民封李勣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李勣出身于土豪,“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他为人慷慨,仗义疏财。事亲孝,治家严整。与其父徐盖 “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

李勣善用兵,史称他“临敌应变,动合时机”。他与人一起筹划时,凡有可取者,立即采纳;告捷之时,归功于下。因此部下都乐于效力,所向克捷。后世论唐代名将,必称“英、卫(李靖封卫国公)”。他饱经世故,善于趋避,左迁叠州都督时,奉诏即付,竟不还家。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大臣多反对,高宗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因此,李勣礼遇隆重,一生没有遭到挫折。

李勣一生,经战阵无数,所得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大功成就,常推功于别人,故而人尽死力。故史称:“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勣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乾封元年(666),已73岁高龄的李勣挂帅东征高句丽,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到总章元年(668),高句丽王高藏投降。终于“高句丽悉平”,完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曾多次出兵高句丽、但却一直未能取得全胜的夙愿。征服高丽回国后不久,因征伐劳累而病重,总章二年十二月戊申(初三)日(669年12月31日)卒,年七十六。高宗亲为举哀,为他修建了陵墓,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李勣的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意在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战功。

武则天称帝时,嗣圣元年(684) 李勣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李勣因此被武则天剥夺姓李权利,又名徐勣。李勣不但被剥夺官爵,坟墓也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为李勣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昭陵碑林”集中了昭陵陪葬墓前现存的40多通墓碑和已发掘墓葬的十几合志石。其中有欧阳询的《温彦博碑》、褚遂良的《房玄龄碑》、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勣碑》、王知敬的《李靖碑》、王行满的《周护碑》、殷仲容的《马周碑》、畅正的《程知节碑》,另有孔颖达碑座的刻字,尉迟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都是稀世珍品
 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的20通墓碑,包括欧阳询所书的温彦博碑,褚遂良所书的房玄龄碑,王知敬所书的李靖碑和尉迟敬德碑,赵模所书的高士廉碑,殷仲容所书的马周碑,高正君所书的杜君绰碑等。初唐盛行楷书,最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和薛稷号称“初唐四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典范佳作。
  第二陈列室这里陈列的是近40多年来发现或重新出土的碑石和墓志铭。王行满所书的周护碑,古朴遒劲;李玄植所书的李孟常碑,工整挺拔;还有一些无名氏所书的碑石,如吴广碑,谨严敦厚;豆卢钦望碑,洒脱流畅。婉秀绰约的姜超碑原先只有半截,1974年昭陵博物馆发掘出碑的另半截,使之合为全壁,一时传为佳话。唐俭碑、唐嘉会碑则代表了盛唐书法的风格,从这些碑石上可以看出唐代书法从瘦硬向厚发展的过程。
  昭陵出土的墓志是第一流精品,志石巨大,雕镂华丽,书法精美,字迹清晰,其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尉迟敬德墓志。它石色晶莹,雕刻细腻,120厘米见方,是目前所见过的最大型的墓志。墓志盖上题刻的是“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用枯笔写成的一样,雄劲刚健,是至今发现的唐墓地中绝无仅有的一件。
  出土文物与绘画展厅近几十年来,昭陵陆续发掘了十几座陪葬墓。虽然它们早年曾被盗掘,但仍然从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壁画、镇墓兽、金银器、铜镜、陶俑等。
        该馆馆藏文物4500多件,是研究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郑仁泰、张士贵等墓出土的彩绘釉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李贞、安元寿等墓出土的唐三彩,雄浑斑烂,雍荣华贵。李勣墓出土的“三梁进德冠”,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的一顶进德冠。诸多陪葬墓出土的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反映了初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该馆现存唐墓壁画500平方米。李勣墓的<歌舞图> ,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极为珍贵的资料。(下部贴出)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唐太宗第七子蒋王妃元氏墓前题记石柱 2002年夏在礼泉县烟霞镇西周村西100米处,即唐太宗昭陵陪葬墓区编号111号无名墓(墓封土高7余米,呈圆锥形)正南微偏西76米处,出土一灰白色石柱及石座柱身为八棱形,高210厘米。柱上细下粗,收刹较小,底部最大径43、最小径40厘米。底部每面宽16、顶部每面宽14厘米。底座上圆下方,通高35、边长69厘米。柱身阴线刻蔓草纹。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百余年的所谓昭陵全碑唐代盛行立碑之风。昭陵陪葬者都系三品以上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其“饰终之典”多有官为立碑一项。有唐一代文风较盛,书法家人才辈出。昭陵诸碑是唐代书画、雕刻艺术精华荟萃之处。其内容对唐史研究也有极重要的价值。

一千年来,时代变迁,昭陵陵园繁华消歇,昭陵碑石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据前人记录,昭陵原有碑石80通,但在解放前夕,新中国成立以前,地面仅有22通,且多残损或漫漶,这就是200年来所谓的’昭陵全碑”。

孔颖达碑、许洛仁碑、清河公主碑、尉迟敬德碑、褚亮碑、豆卢宽碑、薛收碑、张胤碑、房玄龄碑、马周碑、文彦博碑、杜君绰碑、纪王陆妃碑、兰陵公主碑、裴艺碑、高士廉碑、张阿难碑、阿史那忠碑、李靖碑、房仁裕碑、段志玄碑。

以上21碑原竖墓前,1975年迁入昭陵碑林。

李勣碑现处原位,李勣(徐懋功)墓前。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尉迟敬德墓志 唐显庆四年(659)刻。1971年冬出土于礼泉县烟霞乡烟霞新村公路北侧尉迟敬德墓中。志盖厚23.1厘米,底边长120,厘米,盖面飞白书“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四刹饰缠枝牡丹纹。志石边长120厘米,厚20厘米,志文楷书,四十七行,行五十字,四侧饰十二生肖,间饰流云纹。墓志形体宏伟,字迹整齐可观,线刻生动逼真,为唐志中佳品。尉迟敬德,两《唐书》均有传。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洗劫后残留的瑰宝,看陕西昭陵博物馆 - zy7312 - zy7312
 
 博物馆的紫丁香开得正欢
清明同朋友一道去陕西袁家村经过昭陵博物馆,顺路参观了昭陵博物馆,朋友对博物馆不感兴趣未进博物馆,在门处候着,给我们压力大大的,整个参观是速战速决。  
 
 
 

超美各色边框 - 天使 - Heaven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