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金记:莫用“新形式主义”纠正“老形式主义”

 jingx 2013-10-23
徐金记:莫用“新形式主义”纠正“老形式主义”

     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徐金记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用来解决“四风”问题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但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把教育实践活动本身搞成了形式主义,我们姑且把这种为解决形式主义而出现的形式主义,称之为“新形式主义”。  

     

    “新形式主义”与“老形式主义”其实一脉相承,并无多少新意,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只是时间、范围和形式背后的内容。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只说不做的虚情假意。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作风,首先要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但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不从自身“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而是把教育实践活动当作“一阵风”,口头上叫得响、行动中没反应,“只打雷不下雨”,只图形式、不重内容,只讲过程、不计效果,表面上郑重其事、实际上无所作为。  

    不切实际的内容设计。对中央要求和上级精神理解不深、吃得不透,生搬硬套上级文件,不结合本单位实际,上下一般粗、人人一个样,不分主次,甚至避重就轻、不着边际。  

    华而不实的会议材料。逢会悬挂标语,逢会摆放桌签,逢会准备文件袋、笔记本,把会议和文件材料当作了中心工作、头等大事,甚至只开会不抓落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  

    不求甚解的简单应对。被动地理解和应付上级要求和有关规定,只做表面文章,不抓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少开了几次会,精简了几份公文,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始终上不去,群众关注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夸夸其谈的经验介绍。事还没做,先准备新闻稿、经验稿,满足于报纸上发了多少篇报道、介绍了多少经验,满足于出了多少期简报、编发了多少期专刊,只图数量、不重质量,只注重纸上成果、不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新形式主义”不仅纠正不了形式主义,反而会使教育实践活动走了形、变了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党中央明确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培养真抓实干的作风、深钻细研的学风、朴实精练的文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来。一些人明知是形式主义还搞形式主义,主要是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与己无关的思想误区。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是一阵风,“四风”问题也是别的部门或别人的问题,自己身上不存在,因而与自己关系不大,只要应付过去就行了,不需在意、不必当真。  

    盲目跟风的思想误区。认为搞活动就得像个搞活动的样子,搞活动就得有搞活动的声势,搞活动就得轰轰烈烈,是活动都得这么搞。如果别人搞了、自己没搞,别人都这么搞、自己没这么搞,会被上级和群众认为不积极、不彻底,甚至认为不这么搞就出不了成果、拿不到彩头。  

    担惊受怕的思想误区。最根本的还是明知或害怕自己有问题,靠搞点形式唬人、靠搞点形式应付、靠搞点形式掩饰。如果实说、实查、实做,怕自己那点小秘密藏不住、出娄子,怕自己摊上事、受牵连。  

     

    形式到底要不要搞、怎么搞,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关键是领导干部有没有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决心和勇气。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就不要怕必要的形式,也需要必要的形式;没用的形式,还是越少越好、不搞最好。如何解决形式的困扰,既要形式丰富生动,又要切合实际、好使管用,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妥善解决好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深层认识。共产党员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解决问题;不怕有问题,就怕不承认有问题;不怕有问题,就怕找不出问题。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有问题总要被曝光的,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早点亮出来、早点解决。否则,讳疾忌医,只能使病越积越重,甚至成为不治之症。  

    其次要掌握衡量标准。什么是形式主义,什么是必要的形式,要有一个判断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看其出发点是不是为了解决问题,看其手段能否解决问题,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解决了问题,看是不是促进了工作、维护了群众利益。  

    第三要实行群众监督。群众最反感形式主义,也最敏感形式主义,对于是不是形式主义,群众心中有杆秤,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实践证明,只要真正发挥群众的作用,让群众来监督、来评判,形式主义就搞不成,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还要处理工学矛盾。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并以此促进工作,切实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而,不能因活动影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影响了自身的职能发挥,影响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以活动促工作、促改革、促发展,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边学、边改、边提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见成效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