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光眼为什么容易误诊?

 红豆居士 2013-10-24



WWW.YZRB.COM
返回扬州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晚报博客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朗读(男声 女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光眼的发生给很多人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一疾病严重时可以致使人失明,及早发现青光眼很有必要。近日有患者向@扬晚名医团咨询——
青光眼为什么容易误诊?
■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
■要及时防备解除险象

    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有导致失明可能的常见疑难眼病,是危害很多人眼睛健康的一大杀手。很多青光眼患者最关注的就是治疗问题。就关于青光眼的一系列问题,记者邀请了苏北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赵明一一耐心解答。

    问:什么是青光眼?

    赵明答:青光眼,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

    青光眼按其病因可分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是指有遗传因素的青光眼,又分为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解剖的因素,眼轴短、房角比较狭窄,若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工作,瞳孔散大虹膜组织堵塞房角,房水不能排出,便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在开角型青光眼虽然房角比较宽但房水排出受阻于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使房水排出阻力增加,由于房水排出不畅,而导致眼压升高。

    继发青光眼多由于外伤、炎症、出血、肿瘤等破坏了房角的结构,使房水排出受阻而导致眼压升高。

    问: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赵明答:青光眼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因此它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发病急骤,表现为患眼侧头部剧痛、眼球充血、视力骤降。眼压迅速升高、眼球坚硬、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色晕轮或像雨后彩虹即虹视现象。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自觉症状不明显,发作时轻度眼胀、头痛、阅读困难。此型青光眼有反复小发作,早期发作间歇时间较长,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次发作后,发作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如治疗不当,病情会逐渐进展,晚期视力下降,视野严重缺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做相关检查。

    问:青光眼要做什么检查?

    赵明答:青光眼病人的治疗有赖于准确的诊断,青光眼病人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青光眼临床诊断最基本的检查项目有眼压、房角、视野和视盘检查。

    问:青光眼有哪些治疗方法?

    赵明答:青光眼治疗的目的是保存视功能。

    治疗方法包括:① 降低眼压,由于眼压是相对容易控制的危险因素,目前对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手术或激光,将眼压控制在视神经损害不进一步发展的水平,即所谓目标眼压。②视神经保护性治疗,即通过改善视神经血液供应和控制节细胞凋亡来保护视神经,保存视功能。

    目前常用的降眼压药有眼药水、口服药、静脉输液。因我国青光眼大部分为闭角型青光眼,所以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降眼压治疗一段时间后,需手术治疗,少数需激光治疗。具体到每个患者,应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和主治医生商讨详细的治疗方案。

    问:

    赵明答:青光眼误诊的关键主要为部分青光眼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有些出现了明显的症状也会误以为是其他眼部或头部的疾病。青光眼作为主要的致盲疾病,大家应有高度的警惕性,第一要有防备,特别对老年人,有头痛脑胀时,要考虑有无眼病。第二,要及时识别,在观察躯体症状时,不可忽视眼科症状,经过检查识破假象,查明“真凶”,解除险象。除了医生要注意外,患者自己也应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

    问:青光眼患者注意哪些?

    赵明答:如果得了青光眼,首先不要紧张,不要轻信某些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使青光眼的脱盲率大大提高了。所以,患者除积极接受临床治疗和在生活方面注意调养之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有助于康复。一般认为青光眼患者饮食、生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少量多次饮水,每次不超过300ml,以免激发眼压增高。

    2.避免长时间在昏暗、黑暗环境停留;除非强力阳光,不要佩戴墨镜。

    3.科学饮食、忌烟酒,以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为主。

    4.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规律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

    通讯员 海荣 记者 苏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