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寸大海 2013-10-26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读右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丙

2.有关甲、乙、丙四周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D.乙的比例尺最小

3.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定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小 B.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C.乙图反映的实际内容更具体 D.EF间实际距离短于E’F’

4,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值乙>丙,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回答5-6题

5.甲坡的朝向是

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 西北

6.若此图的比例尺为l/50000,则乙丙之间的坡比(坡的高度

与坡的水平距离)是

A.1/5 B.2/5 C.3/5 D .4/5

7.与平面图中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8.从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 一直朝正东方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走

9. 地球上的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是

A. 30°N,160°E B.30°N,20°W

C. 30°S,20°W D.30°S.16i0°E

下图为世界四个重要的海峡,读图完成’10—l 3题

10.图中海峡,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有

A.①和② B.③和④ C. ③ D. ④

11.图中E地所在国有的地理事物是

A.尼罗河 B.耶路撒冷 C.五大湖 D.格林尼治天文台

12. 全年盛行西风的海峡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13.海峡④在海峡③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读局部世界图,完成14—18题


14.图中,沙尘暴发生最频繁的地区是

A.a B.b C.d D.e

15.图中,被回归线所穿过的水域有

A.大西洋黑海波斯湾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

B.大西洋红海阿拉伯海台湾海峡太平洋

C.几内亚湾红海波斯湾阿拉伯海东海太平洋

D.大西洋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太平洋

16.图中f所在地的国家,经常发生干旱,是因为

A.人121多,用水量大增 B.“绿色革命”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

C.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 D.气候异常,雪线后退,冰川融水减少

17.图示区域

A.西部多台风 B.b半岛易受寒潮影响

C.都为热带气候 D.有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18.d地区世界上降水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因为

A.位于热带地区,气压低,多对流雨

B. 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

D.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十年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据此分析19—22题

19.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下列关于东盟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世界闻名的小麦、棉花产区

B.是世界上可可、香蕉、枣椰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

C.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D.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

20.“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到东南亚新马泰等国家去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A.泰国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缅甸

21.中国和东盟把湄公河开发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下列首都位于湄公河畔的是

A.仰光、河内 B.万象、金边 C.曼谷、金边 D.万象、吉隆坡

22.从目前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

A.技术优势 B.资本优势 C.市场优势 D. 人才优势

读印度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位次表,回答2 3—24题

类别

谷物

棉花

大豆

花生

油菜籽

甘蔗

茶叶

烟草

黄麻

位次

3

14

5

l

2

2

l

4

l

23.读表分析,印度农产品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 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

24.热带经济作物——黄麻主要分布在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三角洲 C. 两河流域 D. 恒河三角洲

25.印度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煤、铁资源丰富 B.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 森林、草原广阔 D.甜菜、棉花、黄麻轻工业原料丰富

26.中东地区许多国家中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其气候原因是

A.终年暖湿 B.终年干旱少雨

C.终年冷湿 D.终年湿润多雨

27.中东地区闻名的浇灌农业区是

A.恒河平原 B.图兰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28.“黑非洲”农牧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生产方式落后

C.自然环境恶劣 D.长期殖民统治

2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在对外贸易中一般是

A.进口原料、半成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B.出口原料、半成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C.出口、进口均为原料、半成品

D.出口、进口均为工业制成品

30.有人从欧洲西部带来一些那里产的柑橘,你认为最可能来自

A.西欧 B.北欧 C.南欧 D.中欧

31.假如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一定会告诉他那里

A.冬季比北京冷 B. 冬季比北京暖和,

C.冬季气候和北京差不多 D.冬季比北京干燥

32.制约俄罗斯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耕地缺乏 B.水源不足 C.热量不足 D.生产技术落后

33.澳大利亚闻名的出口产品是

A.羊毛、小麦、石油、天然气 B.羊毛、水稻、铁、黄金

C.羊毛、小麦、铁矿石 D.羊毛、玉米、铜、银

34.堪培拉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应为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35.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

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足

A.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材料: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36—39题

36.下列地区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最多的是

A.南极地区上空 B.青藏高原地区上空

C.北极地区上空 D.赤道地区上空

37.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 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轻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38.南极臭氧空洞出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尼罗河水位上涨

B.中国长城科学考察站出现极昼现象

C.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

D.我国东南沿海可能出现台风

39.“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读右图,回答40一42题

40.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41.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

42.图中地区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43.读下图,判定


A.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C.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为地中海气候

二、综合题

4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共7分)

(1) 根据你对“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的理解,将下列各选项填入循环图下方的空格中:

土地荒漠化 人口增长过快 粮食短缺


(2)图中所示的问题在世界上 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3)为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要害应采取的措施有(至少答出3点)

45.下图为我国山西省某地区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7分)


(1)若大气降水降落在P点后形成坡面径流,请在图中画出P点的径流方向。(2分)

(2)Q地区建成一座水电站,蓄水位保持在海拔900米,水库蓄水后的回水沉没的干流河段大约是 千米。(2分)

若干年后,a河、b河洪水危害加剧,原因是:(3分)

【附加题】

(3)当地政府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河、b河流域采取了不同的植树造林模式(如图a,图b),判定能够产生更大环境效益的模式并叙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A 6.B 7.C 8.C 9.D 10.C

11.C 12.A 13.B 14.A 15.B 16.C 17.D 18.B 19.D 20.A

21. B 22.C 23.C 24.D 25.A 26.B 27.D 28.D 29.B 30.C

31.B 32.C 33.C 34.A 35.D 36.D 37.D 38.D 39.C 40.B

41.D 42.A 43.C

二综合题

44.(1)人口增长过快 粮食短缺 土地荒漠化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建立民族经济体系 发展粮食生产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团结与合作 发展科技(至少答出3点,可得满分)

45.(1)略

(2)75~100千米

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当水库蓄水抬高水位,使a河、河下游河床淤高,导致水流不畅,洪水泛滥。

(3)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