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煤化工行业信贷业务审批指引
2013-11-03 | 阅:  转:  |  分享 
  
信贷业务审批指引

(煤化工行业I2520/2600—1.0)

一、二、(一) 参考值 说明 资产负债率 65%以下 总资产报酬率 6%--10% 上下限分别是满意值和不满意值 偿债周期(有息负债/EBITDA) 4--5 应收账款周转率 8-10 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 15-20%

(二)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指标 参考值 说明 煤间接液化投资 9000-10000元/吨 煤直接液化投资 7000-8000(元/吨) 二甲醚投资 3000-3500元/吨 吨氨气化投资 500-550元/吨 单位甲醇投资 2700-3200元/吨 贷款偿还期 6--11年 包括建设期(宽限期) 项目资本金比例 不低于35%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8%-10%

(二)审批要点

根据客户和项目情况,实行差别化的信贷审批风险防范控制标准。

1、客户审批要点

重点支持全国性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综合实力强的国家大型能源企业集团公司和在国家或区域煤化工规划范围内,建设大型现代化煤化工项目的区域性大型综合煤炭企业集团所投资或主导经营管理的项目。对由私营企业者或是个人或是外商等投资建设的项目,应根据股东实力择优支持,同时要求股东同时提供资产抵(质)押和股东担保。

2、项目审批要点

对煤化工项目的审批主要是考察项目本身的技术和经济等要素指标,注重项目本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并据此判断项目的抗风险能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我行应重点支持国家规划区域内的煤化工基地,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特别强调关注以下指标。

(1)供求平衡指标

①当前供求平衡指标:严重过剩(电石和焦炭);供略大于求(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等);供需平衡(甲醇、白乳胶);供不应求(醋酸、复合肥、双氧水、煤焦油加工产品、BDO、己二酸、纯苯、聚苯醚、蒽、苯酚等煤化工深加工产品)。

②未来5年供求平衡指标:市场前景看好(三聚氰氨、二甲醚、、醋酸、煤焦油加工、BDO、己二酸、纯苯等煤化工深加工产品),产能相对过剩(合成氨、尿素、复合肥、甲醇)。

(2)技术先进指标

①煤气化技术先进指标:现在主要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引进鲁奇、德士古、壳牌等炉型;正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灰熔聚流化床气化、多喷嘴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流化床等;先进流化床、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和大型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固定床气化技术特别是固定床常压间歇气化技术将会淘汰。

②煤炭液化技术先进指标:由于煤的液化在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试验阶段,目前,煤炭直接液化世界上尚无实现工业化生产,有望尽早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有德国的IGOR工艺、日本的NEDOL工艺、美国的HTI工艺俄罗斯的CT工艺和中国的神华工艺。

煤间接液化工艺技术相对成熟可靠。南非萨索尔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进行大规模煤液化生产合成燃料的国际公司。目前已商业化的煤间接液化技术有:南非萨索尔公司固定床高温工艺、浆态床低温工艺、流化床高温工艺,壳牌公司SMDS固定床工艺,美国Mobil公司的MTG工艺及中科院煤化所开发的浆态床低温合成油工艺、兖矿集团开发的浆态床合成油工艺等.

煤变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一种资源,在转化过程中产生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煤变油”不能解决石油不足的问题,只是可以承担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任务.国际上有一个煤变油项目运行效益的通行法则,即只要每桶原油的价格在22~28美元之间,煤变油就能保本运营。当油价下降10%,该类项目内部收益率将下降3个百分点,中国煤制油产业属于高风险投资行业。

(3)经济规模指标

合成氨单套生产装置能力要在18万吨/年以上;甲醇生产企业应达到年产100万吨以上。新建煤焦油单套加工装置规模要达到处理无水焦油10万吨/年及以上;粗(轻)苯精制单套装置规模要达到5万吨/年及以上。新建和改造的醋酸装置生产能力至少在20万吨/年以上;处理粗苯装置至少10万吨/年以上;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单套装置能力至少5000吨/年以上。煤制烯烃项目最低规模为60万吨,建设煤液化厂规模至少要达到300万吨。

(4)资源保障指标

①煤炭资源指标:按照《通知》中不同煤种的优先用途,发展煤的焦化、气化、液化工业应考察其原料供应基地的规模、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和价格水平等因素。特别是包含焦化工业的煤化工项目须有丰富的炼焦煤(包括气煤、肥煤、焦煤、瘦煤)供应条件;化肥工业应有充足的适应其造气工艺煤的供应渠道;其他气化、液化工业应落实原料供应渠道和供应能力。

②水资源保障指标:根据不同煤化工项目,落实当地水源和供水能力,在不破坏当地水资源平衡,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确定可供应煤化工项目的供水量。



六、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密切关注行业政策风险

近年油气价格的上涨推动了化学工业向煤制化学品的战略转移。这种变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空前高涨的能源需求,以及煤炭应用工艺技术如煤气化和相关环境技术进步。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地区,已从大量进口石油向利用当地煤炭资源的方向转变。国家正在制定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各地区也在进行煤化工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国家行业政策的变化.

(二)密切关注国家环境容量节能减排政策风险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煤化工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生产过程要排出相当数量的废渣、废水和废气。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不宜发展大型煤化工项目。即使一般地区发展煤化工,须大量增加环保技术投资,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达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标准。同时,还必须考虑国际及我国将不断提高环保节能标准,项目环保投资加大带来的风险。

(三)关注国际油气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许多以替代油气为目标的煤化工项目,其成本价格必须与油气化工相比较有竞争力。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飚升,大部分煤化工产品比较效益上升,但如果国际油价回归,则许多煤化工项目的效益和竞争力会大幅下降。特别是投资额巨大的煤制油项目,一旦油价下降,煤制油市场竞争力不足,造成的投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目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并不主要是资源紧缺,而政治因素起到更大的作用。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极强,石油价格走势难以预料,是我国煤化工项目特别是高投资项目难以承担的风险。

七、附录

1、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1350号)

2、《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初稿《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执笔人:栗红保)



献花(0)
+1
(本文系辰元工作室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