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与庄子——台湾大学教授 陈鼓应

 昵称7614349 2013-11-04

老子与庄子

台湾大学教授 陈鼓应

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下午

老子《齐物论》是精神平等的经典,想到自然无为,道法自然。

庄子的《逍遥游》是论自由的经典。讲究无为而治。

老子主要谈治道,庄子主要谈治身。

老子重视“贵生”,长生久世。清静无为的老子用概念式的表达自己的哲学观,庄子是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一、             老子思维方式与《道德经》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交,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创造但是不要占为己有,有作为而不居功自傲——说得很好!

 

《老子》第十一章:说了“有和无”的关系。

第三章:讲了虚实相涵。“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第五章:说明了天地之间是虚的,是中空的,“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也说明了虚与实的关系。万事顺其自然。

第六章:“谷神不死”。谷为空,谷神即为孕育生命的母亲

第十六章:“致虚境,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的思维方式:

        对立的思维方式

虚与实,有和无,动和静,祸福相依,要有多面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循环往复的思维方式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的,软弱的,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有形物质,有形物质又产生无形物质。,道是感官知觉感受不到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

 

        天道推衍人事的思维方式:

日月星辰与自然法则称其为“天道”,人间定义的规范谓之“人事”,因为天地是顺应自然的所以圣人也应该顺应自然。《第五章》中就体现了这一观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万物都应该自生自灭,自成规律。

        天地人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人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地的厚重,天的高远。道就是日月星辰的规律和现状,天也要效法日月星辰的规律,而道是效法与自然。这个道在天地混沌之前就已经存在,看不见,但是感知的到。道独立长存,永不止息,循环往复。

何为道?

“道”与西方的宗教不一样,西方宗教更多的有神学的色彩,而老子的“道”则为万物之源。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是万物之源。“无”是天地开始,“有”是万物的始母。

 

无为:是指无妄为。不强加自己的意志,专断行事。

学习道:就是要激发创造的原动力,道是一个整体,道是一个变化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就有整体的内涵,是大化流行的内涵,具有创生性。

 

二、             庄子的思维方式与《逍遥游》

祸福相倚:陈鼓应教授的一声坎坷,历经政治调查,三次被解聘,后潜心研究老庄,遂成今之厚诣。陈教授奉劝各位度《老子》三遍。必有裨益。

庄子《逍遥游》导读

《鲲鹏展翅》寓言的含义

思考:此寓言最关键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北冥化为大鸟要往南飞?为何不从南飞到北?鲲鹏不过是自然界之鱼和鸟,在庄子的笔下为何写得那么大?鲲为鱼,生活在很深的海里,为什么要一飞冲天,化为鹏?从这些是否可以看出庄子思想的重要性?预示着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大家讨论:

鲲在海底,深蓄厚养,一飞冲天,方可全局看世界,把思维空间拉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天高云淡,进入自由境界,进入无限的时空,突破物质思想的局限,不受世俗的约束。鲲鹏如此之大,需要借风借势,方可成就自己的愿望。

 

陈鼓应教授《鲲鹏展翅》导读分享:

一、             此寓言的关键词是:“大”,可参见《庄子.外物》之《任公子钓大鱼》中,做一个大鱼缸,用五十头牛做诱饵,有一条大鱼吃后被钩住,泛起千重浪,白波如山起,海水震荡,鬼哭神嚎,长歌千里。浙江一带的人全部都吃饱了。可见其“大”,开阔人的心胸。要有大气魄,大手笔,不要在一些小利小惠上斤斤计较。

庄子突破封闭的世界开启了无限性的宇宙,“大”是一篇之纲。天之苍苍,地之无限,乘天地之便,乘心而飞,游心以无穷,实现精神之大自由大自在。不能以小我为中心,看重一己之力。不能受时间、空间、礼教的束缚而打不开心扉。

 

二、             六月海风寓意着“蓄势待发”“运势而起”,方可一飞冲天。人们要学会借力,时机成熟时方可成大事。

三、             人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尼采的精神三变:骆驼的精神、狮子的精神、婴儿的精神。骆驼的精神是忍辱负重,渐渐转化为狮子,要勇于突破,,但是最后要转化为婴儿一样,新事物的再创造。庄子的逍遥游里强调了动态的历程,沉下去是第一阶段,飞起来是第二阶段,也就是说,不为鲲,难为鹏。人生首先需要先要埋头苦干,深蓄厚养,为沉淀期,积厚之功,积学成才。而后才可以成就高的境界,然后才可以成大业。即:要有积厚之功,才能到达天人之境。

四、             要有多维视角来观看问题。

从鲲的角度看,也从鹏的角度看,不能单边主义,要相对地眼光看问题,才会有全局观,才会对世界有个客观通达的理解。庄子展示给世人的就是多维的视角和多重的观点。

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顺应深得其意。

陈鼓应教授导读《庖丁解牛》

预示是人间事复杂盘庚错节,做人要有一个长时期的训练过程,正如其19年磨练方能呈现境界,顺着自然纹理操刀,才能游刃有余。处理人际关系要顺应人情世故来进行。庖丁解牛后,“善刀而藏之”,做人要内敛,要“藏”。

 

陈教授导读《庄周梦蝶》

庄子借梦来表达对生活的态度,“翩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矣”,变成什么,就适应什么,安顺变化,达观乐道.要培养自己审美的意趣。

 

陈教授导读《濠上观鱼》(安徽凤阳县的濠水)

于濠梁之上”,体现内心自适自在的一种审美心胸,如鱼之“从容”,所以他知道鱼是快乐的。惠子提出一个命题:你与客体之间,你是你,它是它,主体如何认识客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在主体和客体上,庄子和惠子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惠子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庄子侧重在“情”,在于“感性”的同通。庄子的关键语:“请循其本”“本”就是指心性情,要从人的真心性情的角度去理解,而非单纯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

自然感性同通与客观理性分析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心态。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