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投资拼图系列(十):融资与杠杆

 johnking163 2013-11-05

融资和杠杆一直是我投资策略计划的一部分,只是因为以前仓位从来没有达到100%,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应用。

 

大部分投资者眼中,融资和杠杆大部分时间扮演的是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但事实往往和感觉有些不同。

 

要理解杠杆,先看看企业利润怎么来的:

企业股东投资回报率=总资产收益率*杠杆率。

而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对于某个特定行业的不同公司,其净利率和周转率注定相差不会太大,也就是说总资产收益率大部分决定于行业属性。而不同行业的企业主最终追求的资金回报率却大致差不多,这就是因为杠杆的调节作用。不然那些总资产收益率低的行业就没法活了,也就没人去做了。

 

所以大部分企业都会负债(即杠杆)经营,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当然这是从负债结果来观察,如果从负债原因来观察,实际上主要看是否满足下面这两点,只要满足这两点,这个负债就是一个合理的负债,这个负债就是值得和需要的:

1、净利率(息前) > 债务利息率

2、市场容量 > 股东当前自有的净资本能支撑的市场容量

 

其实除了企业,大部分老百姓也会负债(融资)投资,甚至杠杆率比企业大得多,比如大部分老百姓都融资买房,以30%的首付算,其杠杆率达到3.3倍,比一般企业都要高很多,只是这些年来房价一直在上涨,大家对这个负债感知较弱而已。(如果房价下跌30%,净资产就清0了,这样想就很容易感知了^_^)

 

现在回到正题,二级市场的投资到底值不值得使用杠杆(融资)?

如下几点事实,可能有助于理清这个问题:

1)长期来看,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其长期股东回报率大约也只能达到15%,而且数量极其稀少,对于某个买入并持有的策略的投资者来说,就算因为祖坟埋得很正,从最开始就选中了这几家公司并一直抱住到现在,也达不到20%的理想收益率。更何况全世界也找不到运气如此好的一个人。(参见《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过的秘密》)

2)但是仍有不少大师达到了20%的长期(30年以上)收益率,他们主要靠的无外乎两点:a.赚取市场差价 b.使用杠杆。施洛斯、卡拉曼之类主要靠的是前者,而巴菲特、芒格则是靠的后者(去掉杠杆,伯克希尔长期收益率大约13.8%,他们使用了1.5倍的杠杆,所以最终ROE达到了20%以上,只是他们的负债利率极低,甚至是负利率,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借钱炒股的事实^_^)。

3)由于市场先生的喜怒无常,有时二级市场会出现收益率大大高于融资利率的情况,这个“大大高于”我定义为收益率至少2倍于融资利率。而出现这样机会的市场容量也是远远大于一般投资者的自有资本的。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管什么投资,其实质是跟做企业一样的(做企业就是一种投资),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使用杠杆是自然而然的事。

只是不同的人因为风险偏好不同,追求的回报标准不同,这个条件的苛刻程度不同而已。

 

对于我来说,在很早以前我就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整套融资操作策略,现罗列如下(只是根据现在的情况-风险偏好更为保守、追求回报更低-某些地方稍作了调整):

 

*资金管理:

自有资金和融资资金严格分开,分设两个逻辑账户,独立结算。

*融资分类

1)融资融券

2)股指期货

(以下特指融资融券类)

*融资账户基本策略

低资金利用率和高成功率的策略。

只做多(即只融资不融券)。

由于融资账户对资金使用率的要求与自有资金不同,所以融资账户采取与自有资金账户很大不同的策略,这也是为什么两个账户要分开的原因。采用的策略主要特征是a)低资金利用率,即因为融资账户的资金没使用是并不产生成本,所以并不追求资金利用率,只有等到机会真正产生时才介入,没有机会就空仓等待,并不存在任何踏空危险。

b)高成功率,低资金利用率本身就具有高成功率的特征, 估值折扣下移,获利目标下移,提高成功率,并采用1、2、3、4分仓操作,留下大部分额度应对极端情况,当极端情况出现时以保证不仅有足够冗余的股息对利息的覆盖,还有自由股息盈余,保证在极端情况下能长期持有,保证最终的成功。

 

*总融资额度:

总融资额度A=min(自有资金账户股息之和/融资利率,自有资金*0.3),也就是保证股息对利息的覆盖,并且最大杠杆率不超过1.3倍(以前是1.5倍)。

*融资基本条件:

1)自有资金仓位100%

2)融资标的初始收益率>融资利率*2.

3) 融资标的折扣低于某个标准(目前为5折)

4)融资标的处于短期低点

*单个融资标的额度管理:

对于满足条件的标的估值,计算一个基本仓位系数K。

单个标的总额度B=min(总融资额度A*20%,当前剩余额度,总融资额度*仓位系数K)。

*具体操作策略

当一个融资标的满足所有融资条件,并且同时也满足一般策略标准时(包括满足投资组合的要求),那么进入该标的融资操作过程:

1)根据当前估值计算一个仓位系数,得到该标的的总额度B,调整剩余总融资额度(减去B)。

2)第一次买入总额度B的10%,买入价记为P。

3)增仓:每下跌一定幅度(目前为8%),进行增仓,最多增仓3次,即

第二次买入,买入价:0.92*P,买入量:B*20%

第三次买入,买入价:0.92^2*P,买入量:B*30%

第四次买入,买入价:0.92^3*P,买入量:B*40%

4)减仓:当价格回升到一个标准(最低卖出折扣,短期高点)时,第一次减仓,减仓额度与第一次买入额度相同,如果继续上涨,采用对称策略,每上升一定幅度(目前为8%),卖出对应的额度,即

第一次减仓,卖出价:P1,卖出量:第一次买入量

第二次减仓,卖出价:P1*1.08,卖出量:第二次买入量(如果存在的话)

第三次减仓,卖出价:P1*1.08^2,卖出量:第三次买入量(如果存在的话)

第四次减仓,卖出价:P1*1.08^3,卖出量:第四次买入量(如果存在的话)

5)回补:如果还没卖完,就继续下跌,回到一个标准(最高买入折扣,短期低点,并且价格低于最近一轮卖出均价)进行第一次回补,回补量为第一次卖出量,继续下跌根据买入算法,继续回补,直到回补掉所有的卖出。

6)结束:当减仓阶段卖光了所有的额度,则结束本次投资,归还额度到总剩余额度A。

7)资金借用:当融资未结束之前,如有存量现金,将立即借入归还融资,当存量资金需要使用时,再次融资归还。

 

附录:按此策略,最大杠杆为1.3,当融资满仓时,风险容忍度如下表所示:

我的投资拼图系列(十):融资与杠杆-低资金利用率,高成功率策略的应用

从表中看出,根据券商最低担保比例必须在1.3以上,当融资满仓后(即完成了所有标的的4次买入)之后如果再下跌70%(此时杠杆率升为2倍),为了维持保证金比例,此时将不得不卖出部分标的以降低杠杆,不可不察。不过配备一定的可转债可很大程度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另外如果有其他类型账户(比如期货、外汇等),可暂停交易,挪用过来。如果现在马上融资满仓,按照目前大盘点位,也就是如果大盘短时间跌到600点左右时,可能需要卖出标的降低杠杆(如果时间较长,由于盈余股息以及滚动卖出回补的作用,可能需要更低的点位)。

 

(本文为投资备忘,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按此操作,责任自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