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漠蹄声》系列报道之:卡拉麦里

 胭脂魂 2013-11-08
【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0021855c5657134ef67e01.jpg
奔跑的蒙古野驴
题记: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卡拉麦里山一带。偌大的准噶尔盆地为何只有卡拉麦里山周围被辟为保护区?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前世今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报从今日起刊发记者采写的系列报道——《大漠蹄声》。
0021855c5657134ef6db02.jpg
站岗的野驴
0021855c5657134ef6f003.jpg
觅食的普氏野马
(刘新海拍摄)1876年,欧洲人宣布世界上最后一匹野马在乌克兰草原消失。1879年春,俄罗斯帝国的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第三次进入中国新疆北部探险,在今天的卡拉麦里山一带发现了野马群。从那时起,欧洲人开始对准噶尔盆地的野马进行疯狂猎杀和捕获,当然,他们是打着科研的名义来进行的。腐败的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暇顾及洋人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上世纪中叶,地球上最后一匹野马在卡拉麦里山失去了踪影。

除了野马外,在准噶尔盆地还生活着蒙古野驴、鹅喉羚、准噶尔盘羊以及各种飞禽。准噶尔盆地腹地生长着茂密的梭梭林,而盆地周边的河谷绿洲和湿地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据估计,在人为干预前,准噶尔盆地大型食草类野生动物的总量应有数十万只,特别是鹅喉羚,曾经遍布整个准噶尔盆地。
0021855c5657134ef70904.jpg 
冬日的鹅喉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在准噶尔盆地周边拓荒。在拓荒开垦农田的过程中,成片的荒漠林和荒漠草地变成了农田,流向盆地的河流被截断,有些干脆变成了古河道。生活困难时期,在准噶尔盆地周边,许多人都在打野生动物的主意,希望通过猎杀野生动物来改善伙食。同时,人类生活区域的扩展,压缩了准噶尔盆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尤其是食草类野生动物的空间。为了生存,野生动物们只好向盆地的东南部,即卡拉麦里山一带聚集。或者说,卡拉麦里山成了准噶尔盆地有蹄类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居民仍然砍挖梭梭等灌木用于做饭和取暖。而此前的数十年间,每年冬季,准噶尔盆地都是放牧家畜的主要过冬地。人和家畜与野生动物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面临无草可食的困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