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现场】制剂国际化三位先行者的现实与挑战

 eva88 2013-11-09

【独家现场】制剂国际化三位先行者的现实与挑战

2013-11-09 E药经理人网

 朱康勤(左)王飚(中)方大兴(右)

 

  “这是历史给中国制药行业的最后机会。”2013年11月9日,海正制药、华海药业、华润赛科药业相聚“制剂国际化发展能力建设研讨会”,分享了他们在制剂国际化征程中的思考和经验。

 

【在争执中坚定的制剂国际化战略】

王飚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十年前决定要走出去,华海药业做了很多的研究,内部高管常常会因此辩论甚至争吵。脸谱君备注:华海的两大创始人兼大股东陈保华与周明华对此持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见,陈保华力主海外市场开拓,周明华则认为市值管理更重要。这种争执甚至使得两大股东最终决裂,周明华离开华海决策层。)
  当时的华海刚刚上市,有充沛的资金储备,自身产品也比较有特点:一是原料药的系列化程度高、规模大、成本相对比较低;二是华海一直非常注重在欧美的注册,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
   但是,原料药的利润开始以可怕的速度下滑:刚上市时,3个亿的销售额利润可以达到1亿元,2005年,销售额增长到5个亿,净利润还是1亿元;2012 年,17个亿的销售额也只能带来1亿元的净利润。即使华海作为跨国药企原料药的第一供应商,合作伙伴也会向我们不断施压,经济危机也不断使产业链的中低端 举步维艰;再加上人民币的升值、进口退税政策以及EHS成本剧增,华海认为改变迫在眉睫。
  然而,与其他已经向制剂转型的企业相比,华海认为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此时的华海必须另辟蹊径,通过制剂国际化赶超其他企业的脚步。这样的选择来自于对行业发展的预测和猜想。
   华海意识到,制药行业正在发生巨变。化合物大发现的时代已经结束,同时随着专利的到期,越来越多的原研药企业开始考虑进军仿制药市场。由于利润正大幅下 降,企业开始通过外包的方式从事研发或者销售,频繁的并购裁员也不断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一些企业不惜以违规为代价争取生存的空间。
  华海猜 想,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非常特殊的全球第一大药品市场。根据我们拿到的关于协和医院的数据统计,79%的药品都来自于跨国企业,销售额占到84%;而 国内企业份额21%的产品销售额只有16%。专利过期的原研产品在中国仍然能够保持高的利润。即使原研企业不再享受优待,其开发的仿制药将挤压国内六千家 企业的生存空间。统统出局,恐怕是中国制药企业的必然命运,十年前的华海认为这个时间大约在2012~2015年。
  仿制药命运如此,原料药的生存空间将面临印度的挑战。印度政府在不遗余力的帮助企业,如果原料药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不断丧失,在欧洲、美国又无法建立信任,中国原料药企业的优势就什么都没有了。华海预测,以环境代价换来的优势,最多还有5~10年。
  这是历史给中国制药行业的最后机会。华海希望远学TEVA,近学印度,就目前来看,赢了印度就能赢得世界。

 

【海正已经渐入佳境】
朱康勤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业内曾经将海正制剂出口的模式总结为: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开发有壁垒的品种;建设高标准的制剂车间提高产能;以海外合作的方式打开国际市场。他克莫司的 首仿成功,彰显了公司出众的研发实力;与西班牙CINFA公司的合作,将跨越海外销售渠道不畅的主要障碍,有望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实现大规模的制剂出口。
   朱康勤介绍了海正近年来在制剂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其一,是理念的提升。一方面对厂房采用高标准设计,符合国内外GMP双认证;另一方面构建绿色发展 理念。其二,是高端化制造。不仅搭建自己的优质原料要平台,也要致力于制剂的发展。其三,是品种的选择。原料药要选择环境友好、技术难度大的品种;制剂要 符合欧美人吃药的标准,争取做成产业链。
  最后,海正期望获得后发优势的领域包括:生物药、蛋白和血液制品。日前,全球有三家从事ADC药物开发的机构受邀助力海正新产品的研发。
  《医药脸谱网》记者问到:“但是,海正是否缺少ADC技术中单抗的开发经验?”,朱康勤回答到:“这就好比不久前你还是婴儿,今年你已经上班了,海正已经渐入佳境。”

 

【企业走出去要重视合作伙伴】
方大兴
华润赛科药业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


   目前国内开展国际GMP认证达标工作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我国通过欧美和日本GMP认证的企业有数十家,但是对于这其中的大部分企业来讲,是没有定单的, 主要是生产能力不足,而他们通过发达国家GMP认证,仅仅是为了国内招标需要;不了解如何进入外国的国家医保目录;营销网络难以打开;法律准备不足;对于 竞争态势认识和把握不足;尚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产品;高端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匮乏等。
  方大兴提出:企业走出去其实考验的是企业对 国际资源的调配能力。就国际市场来讲,好的产品,尤其是首仿或者排名前五的仿制药企业的产品不用愁卖不出去,对于大宗药品(这里指竞争对手多,产品量充足 的仿制药品种)来讲,要审慎选择好的合作伙伴,他会带领你走一条好的道路。华润赛科在美国市场的时候,曾经与30多家不同的药店、连锁店、分销商沟通,最 后选择了理念一致的企业,贴对方的标签,由对方负责想要进入的美国州市场(美国每个州的大分销商是不同的,而且相对固定),去该州进行注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