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 寻古拜谒大明寺
每次赴扬州游览,总爱去大明寺一游,是去寻古探幽,更是去拜谒崇敬的古人。这次“烟花三月下扬州”之行,当地主人热情陪同,游大明寺成了主题之一。
过去在游览瘦西湖时,总会感瘦西湖风光旖旎,湖光山色,美景如画。这次远眺瘦西湖,有蜀岗之上栖灵塔巍峨耸立地映衬,整个画卷有了立体感,与灵动的层次,弥补了往日观赏美丽名胜,又有略欠的感觉。因而,更有盼望亲近大明寺地向往。
大明寺位于古城扬州北郊,雄踞如卧龙般蜿蜒绵亘的蜀冈之上。拾级而上,临近千年古刹,大明寺前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之上有面南有清盐运使姚煜篆书“栖灵遗址”四字,字体雄壮秀美。山门外东墙壁上有“淮东第一观”五个大字,此系取自宋代诗人秦少游赞颂大明寺诗句:“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另一侧墙壁上的“天下第五泉”,彰示了寺内特有的名胜。
进入大明寺山门,即为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两旁是四大天王塑像。过山门殿,在开阔庭院沿一甬道前行,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呈三重檐,面阔三间,屋脊嵌着“风调雨顺”字样。庭院中,参天古树分立左右,两尊宝鼎分列前后。时正值进行法事,香烟缭绕,颂经声声,法器鸣鸣。
从大雄宝殿前庭院东侧的“文章奥区”圆洞门进入,见到“平远楼”。楼高三层,呈单檐歇山顶式。其名取自宋画家郭熙《山水训》中名句:“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在平远楼东南方,有一巨石横碑,上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据载,清两江总督兼太子少保陶澍幼时随父读书,其书斋“印心石屋”位于洞庭资水畔。湖水畔有石壁重重屹立深潭,间有一石,方正若印,名曰“印心石”。这就是书斋取名之由来。陶澍著有《印心石屋诗钞》多集。清宣宗召见他,得知“印心石屋”来历后,为陶澍两次题写“印心石屋”御书。为感皇恩,陶澍在家乡制“御书崖”,并刻数块巨碑置于各地。除扬州此巨碑外,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亦有“印心石屋”碑刻。
鉴真纪念堂是大明寺主要区域,由纪念碑亭、庭院与正殿组成,一式的仿唐代建筑。庭院中有长明石灯笼一幢,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森木孝顺长老所赠与点燃。正殿中堂供奉鉴真干漆夹纻塑像。鉴真,扬州人,14岁时出家,曾为大明寺主持,成为一方宗首。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第五次东渡时双目失明,至第六次东渡成功,于763年圆寂于日本。他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仙人旧馆区”,拜谒了十分崇敬石涛、欧阳修,游览了扬州人引以自豪的平山堂。从鉴真纪念堂西出,有一墓园,一侧见到了石涛大和尚立像,另一侧方是石涛大和尚之墓。墓园正中立一汉白玉石碑,近前细观,竟然是石涛和尚墓修复记,布局如此,真乃惊愕、哑然。墓园后粉白墙壁上“搜尽奇峰打草稿”隶书大字,映辉木石之中,彰显石涛对艺术的追求,令人肃然起敬。石涛,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明亡,遁入空门。大半生云游四方,博学、工诗、善画、精书法、善叠石。后定居扬州,所绘山水、花卉,任意挥洒,开清代扬州画派先河,对“扬州八怪”具很大影响。
石涛墓园正北面是欧阳文忠公祠,是扬州人纪念欧阳修在扬州的德政而建的,又称欧阳祠、六一祠。祠堂面南,正中设神龛,供奉欧阳修石刻像。石刻像刀工精微,欧公容颜微笑,胡须纤细有波动感,远看呈白胡须,近看显黑胡须。此像既有黑白变化,且从不同角度观看,欧公双目均与观者对视可亲,欧公双足均朝向观者。石刻像栩栩如生,令人惊奇,世称神品。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曰:吾家藏书有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吾一老翁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一代儒宗,风流不凡,令人崇敬,不由得让人吟颂起《醉翁亭记》名篇来。
欧阳文忠公祠南是著名的平山堂。平山堂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欧阳修公务之余,此地成了寄情山水、讲学、诗酒游宴之处。他曾亲植“欧公柳”,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与视目相平,得句“远山来与此堂平”,故名为“平山堂”。平山堂题字、楹联众多,其中有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人称第一佳联。“坐花载月”、“风流宛在”匾额,更是书法流畅,古朴有味。
“谷林堂”位于平山堂后,是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建造的,取自其“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
寻“天下第五泉”,必游“西苑芳圃”。“西苑芳圃”是为迎清乾隆帝南巡而修建,又名西园、御苑、芳圃,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园中有一美泉亭,与第五泉隔水相对。园内有“御碑亭”,亭内有乾隆皇帝御碑三块。在游览中,众人惊叹的是以黄山石层叠的假山,赞其独领黄山石假山之其妙。在苍松翠柏之间,黄山石潇洒之点缀,叠垒之奇峰、曲径之深峪,把园内池沼、亭台、馆榭装点得精美别致,处处有移步换景之感。
栖灵塔位于大明寺的东院。栖灵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当时塔高九层,雄踞蜀冈。据载,塔内供奉佛祖骨舍利,故称之为“栖灵塔”。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们曾登临宝塔,都留有诗赋赞颂。后毁。如今的栖灵塔是于1993年重建的。走进塔院,大大的广场中,耸立着钢筋混凝土九级高塔,新建宽阔的仿唐大殿陪衬在旁,顿生有嚼蜡之感,失去了登临拜谒地兴趣。在游览名胜瘦西湖时,栖灵塔所映衬的湖光山色,倒是觉得有点味道来。
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集佛教庙宇、文化古迹与园林风光之大成,享有盛名,访古人探其幽,确实值得一游。大明寺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堪称民族文化之瑰宝,真让游人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