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花雪月说大理

 向荣书斋360 2013-11-14

            风花雪月说大理

大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苍山洱海和崇圣三塔;说到风花雪月,我们想到的也许是男欢女爱,放浪行为,也许是四时景色,风光不同。可是当你来到大理,下榻于古城的风花雪月酒店,漫步在民居里巷,看到许多寻常百姓人家白墙照壁上水墨的“风花雪月”四个大字;却不能不感受风花雪月的美好景致,难以忘怀风花雪月的美丽传说。 

   “ 彩云之南”的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颇负盛。这里的白族同胞有首世代传诵的谜语诗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谜底即风、花、雪、月

  常言说,女儿如花,白族姑娘喜欢被人们称作“金花”。导游姑娘告诉我们,这些美丽的金花所戴的民族头饰叫做包头,她们的头饰蕴含着风花雪月的寓意:白色的帽顶象征着高高苍山上的皑皑白雪,帽檐上刺绣的朵朵花儿代表了花的烂漫艳丽,半月形的头饰象征着一弯明月,而垂挂耳际的白色帽穗迎风飘拂,自然意味着风。好个风花雪月的绝妙一说。

   而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1962年著名作家曹靖华游大理,对这里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不已赋诗联一首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风花雪月之说由此一时盛传。

具而言之:下关风,下关是今大理市政府所在地。大理建在一个坝子上,面临洱海,背靠苍山。苍山连绵,海拔两千多,高峰四千米,像一扇巨大的屏风,北头上关,西头下关。下关位于苍山与哀牢山相接的峡谷口,从海子涌来的气流,奔下关而入大理,如同高楼之间的巷道,穿堂风常年不断。进入盆地的风,在高大的苍山阻挡下,带着水气上行,升啊升,形成了云,云随风起,聚散开合,变幻无穷。所以,下关的风四季不断,大理的云七彩斑斓。

关于下关风,有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在苍山斜阳峰住着一只千年白狐,她爱上了下关一位白族书生,于是化作女子与书生相爱,事被洱海罗荃寺的法师发现了,他施法将狐女打入洱海。书生为救狐女,去南海求救,观音给六瓶风,让用瓶中的风将海水吹以救出狐女。当书生带着六瓶风回到下关天生桥时,遭法师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风,于是大风天生桥,故下关风特别大。远眺洱海对岸山坡上的一台台转动的风车,听着这个有趣的传说,我想到,现在我们的许多城市雾霾笼罩,有人甚至在思考如何形成风道,吹开城市的漫天尘雾,不由莞尔一笑:何时借得下关风,吹去雾霾见青天?

上关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传说上关曾盛产奇异的龙女花,在关外花树村有棵花树十里香,说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润年开13瓣,花色粉白相间,美丽诱人花之果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清代晚期,由于来此玩赏花的人太多,特别是官府的达官贵人到此赏花,都要当地百姓招待,白吃白喝,民众不堪重负,竟忍痛把花树砍去。其实上关花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处可见。一说所谓的指的是上关的“金花”,因为上关是白族同胞居住地,这里的扎染工艺享有盛名,白族姑娘的衣饰尤为绚丽,宛若鲜花。

雪是苍山雪, 说的是冬天降雪,很少会下到坝子里,而苍山顶却积一片皑皑白雪,任艳阳高照,山顶的银白也不见消融。关于苍山雪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古代有瘟神在坝子中横行霸道,使百姓十病九亡。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苦难百姓,向观音学法,归来后将瘟神撵到苍山顶上,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肆虐,兄妹俩变雪神,永远镇住了瘟神,于是苍山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实际上是因为苍山海拔太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

月是洱海月, 每到农历八月中秋晚上,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将木船划洱海,欣赏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对歌唱和,天光云影,金月银波,海天相连,形成一幅美的画图。关于洱海月,流传着仙女下凡的故事。传说天宫中有个公主慕人间的美满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与一渔民成婚为了使渔民们丰衣足食,公主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楚,好让渔民们打到更多更大的鱼。从此宝镜在海变成了金月亮,放出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鱼人,于是成了美丽的洱海月

原来大理风花雪月竟有如此多多美丽浪漫的传说

领略着大理风花雪月,我却发起思古之幽情。五百年来,谁人不知《三国演义》的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代杨升庵这首千古流传的《临江仙》,如今更伴随《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的播出,为当今的人们所喜爱和传唱不已;却很少有人知道杨升庵与大理风花雪月的真切关联。升庵贬谪流放云南三十七载,他除了在坎坷流离的发配途中,抒写了这首绝妙诗词外,还叙写了很多的云南风光,描绘大理的山河特色;在《海风行》诗中,他下关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笔力千钧。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色,渔舟灯火,月映波,诗中有画,如闻其声。我以为升庵先生才是大理“风花雪月”之说的开山人,只是人生感悟迥然不同,此景此情不关风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