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征明, 穿越四百五十年时光而来 苏博聚二十二家博物馆收藏举办“衡山仰止”特展

 红豆居士 2013-11-15
文征明, 穿越四百五十年时光而来
苏博聚二十二家博物馆收藏举办“衡山仰止”特展
新华日报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 出版
  临沈石田金鸡图
  惠山茶会图卷(局部)

  苏州博物馆正在举行的“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征明特展”汇集了海内外22家文博机构的近80件精品,其中4件海外作品的保险估价就达2.8亿美元。这些作品展示了文征明从36岁到90岁的书画精品,穿越450年时光,一代艺术巨匠文征明的形象也被照映得愈加清晰生动。

  书与画

  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论诗文,他名列“吴中四才子”;论绘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论书法,他与祝允明、王宠被誉为“吴门三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难得一见的全才,是他将“吴门画派”推向全盛。

  一般认为,文征明的绘画在65岁前后达到鼎盛。展览中的《浒溪草堂图》就完成于这一时期。这幅画是文征明为友人沈天民所作,画面构图平远,湖山秀美,水木清华,野堂中高士据案对谈,访友正舍舟登岸而来。文征明运用自己最擅长的小青绿山水,笔法温雅含蓄,设色明丽清润,一派江南平淡悠远景象。文征明的小青绿山水取法赵孟頫,但正如王穉登在跋尾中所说:此作一出,在文人青绿山水画史上,文征明足以与赵孟頫并驾齐驱。

  这类精工细写的作品被称为“细文”,而粗率简疏的作品则被称作“粗文”,仿米家山水的《云山图》中树石信笔点出,云脚淡墨轻描,山间云雾蒸腾,水墨酣畅。画上还有文征明的老师沈周、挚友唐寅的题跋,题跋中沈周赞文征明是米友仁再世。

  展览中共有三件“千字文”作品,真、草、篆、隶四体兼备,展示了文征明在书艺上的全能。文征明的小楷最为人称道,有“小楷动海内”之誉,《前、后赤壁赋》就是其中珍品,分别是他61岁和86时的作品,前者宽博,后者瘦劲,可对比25年间其小楷的笔法变化。60年后,他的曾孙文震孟见到此作,在题跋中自豪地写道,此二赋写得出神入化,别说是作赝者,即使是当时的名家也未必及得上先公的一点一画。一般书法家晚年难免眼花手颤,文征明却不然,越到老年小楷越精。

  仕与隐

  《赤壁赋》备受文征明钟爱,传世作品即有16件,年谱记载多达36件。苏博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都在文征明60岁以后,即他短暂赴京任职之后,其仕途的不如意与苏轼经历相似,心境的契合是其偏爱“赤壁赋”的原因。

  文征明从26岁到53岁共有9次赴南京赶考,却一再落第,54岁才被举荐,进翰林院作待诏,期间嘉靖皇帝与群臣发生了“大礼议”争端,廷杖之酷毒、官场之险恶令他对官场心灰意冷。文征明在北京3年半写了3封“辞职信”,终获批准还乡。回家之后写诗,“石湖东畔横塘路,多少山花待我开”,心情舒畅可见一斑。展览中有他所绘《石湖横塘册》,从中可领略文征明对家乡山水的感情和平淡天真的心境。

  从此之后,文征明再未远离苏州,林泉之志、田园之乐的隐逸题材,在他笔下有了更多人生况味。为好友白悦所作的《洛原草堂图》就寄托着怀想故乡的情愫。白悦祖上自洛阳迁居无锡,遂以“洛原”为别号,以示不忘其本。《洛原草堂图》上溪山一湾,树木蓊郁,溪流映带,茅舍俨然,斋阁寂寂,人物或临流纳凉,或携琴而来,神态尤为闲适。文征明一生未去过洛阳,《洛原草堂图》更多是一种山水理想的寄托。《木泾幽居图》表现的则是苏州风光。嘉靖十六年,吴郡周子籲出使滇南,返回时拜访了乡中前辈文征明,因其别业在木泾,号木泾居士,文征明便以这幅别号图相赠,画面青山绿水,古木苍然,茅屋水阁之间,主人悠然而往,远处渔舟轻泛,烟树迷离,画风既明媚秀润又野趣盎然,文征明在题画诗中写道,愿周氏在京师繁华中,通过展咏此图抒发隐逸江湖的情怀。

  师与友

  展厅中有一件文征明所绘的《金鸡图》,是他临摹老师沈周的一副佳作。这件作品的诗画甚至书法字体,都毕恭毕敬遵循了老师的脚步。画中金鸡小头、深眼、毛羽稀短,脚爪稳健锋利,是传统意义上优良的斗鸡形象。画家用写意方式大笔勾勒其形制,笔法干净利落,生动有趣。沈周一生不应科举,在题画诗中也表达了采菊东篱的志向。文征明临摹此画,并和诗一首:“争雄不入少年场,走马长安事亦忘。白首山川清梦稳,任他啼落五更霜。” 其时沈周已去世30多年,但在那一刻,师徒在精神境界上达到了共通。

  文征明20岁起随沈周学画,22岁向李应祯学书法,26岁又向状元顺宽学古文,所从者兼响当当的名家,又广泛交游,终成明代诗文书画的集大成者。

  展览的作品中,很多记录了文征明的交游,从中可一窥当时的文人风尚。《人日诗画图》记录了文征明邀友人雅集于自家停云馆,《惠山茶会图》记录了他与朋友茶会于无锡惠山,两幅画运笔工致含蓄,设色冷逸清丽,是继承赵孟頫风格的典范之作。文征明有兰竹之癖,他以风意画兰,雨意画竹,笔下兰花清秀飘逸,竹子风度翩翩,展览中《双柯竹石图》、《漪兰竹石图》和《墨竹图》等无不运笔潇洒,墨法清润。

  文征明特展在苏博举办,堪称历史巧合,一墙之隔的拙政园,正是文征明参与设计的,同样一墙之隔的忠王府,还有文征明手植的紫藤。《烟江叠嶂图》就是沈周和文征明为拙政园主王献臣所作,文征明所画群山叠嶂,烟树迷蒙,江面空阔,境界旷远。年谱记载,文征明从44岁到89岁,5次为拙政园写诗作画,时光荏苒,今天的拙政园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品与行

  文征明执掌吴门艺坛30余年,同弟子、晚辈一起将吴派风格发扬光大。不仅培养了儿子文彭、文嘉,身边还聚集了王宠、陈淳、陆治、居节等大批书画造诣不凡的人才。

  文征明为人宽厚,他的画名很大,作伪者也很多,有“寸图才出,千临百摹”的记载,然而他和老师沈周一样,从不打假,有人上门求鉴定,他一概说真,没有钤印的还帮忙钤上。但他处身立世自有见解。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招贤纳才,苏州名士唐寅、谢时臣、章文等皆应聘而往,独文征明不去。后朱宸濠谋反被擒,人们才叹服文征明的远见卓识。展览中有一件草书《八月六日书事》,即书写此事,写得意气风发,纵逸超迈,俨然怀素狂草再世。唐寅一生天纵英才,狂放不羁,却对文征明极为佩服,以颜回与孔子相比,愿拜文征明为师。唐寅在信中写道,论诗与画,我可以与您一争高下,论学问和行止,我只能掩面而逃了。

  展览中年代最晚的一件作品是文征明90岁时所作的行草《张一川小传》,书法法度谨严,温润劲秀,毫无衰弱之感。4天后,他为御史严杰的母亲书写完墓志,掷笔而逝,一代宗师留给后人一个高山仰止的背影。 本报记者  王宏伟 顾星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