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出版说明

 率我真 2013-11-19

中華民族以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一文明薪火相傳最好的載體,莫過於浩如煙海的傳世經典,其豐富、完備程度遠非其他民族可及。古籍文獻主要收藏於全國圖書館系統,據調查,各級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科研單位共收藏古籍二千七百五十萬冊,其中可列入善本的有近二百五十萬冊。除圖書館系統外,公立機構尚有博物館、寺院等藏有大量古籍。此外,散失海外的珍本秘笈也不在少數。毫無疑問,這些珍貴典籍是我們獨有的寶貴而豐富的文化遺產,彌足珍貴。

這些典籍中,最受關注和重視的,無疑是善本或曰珍本古籍。基於中國文化發展軌跡的特殊性,越是早期文獻,其文獻價值越高;與此同時,因年代久遠,數量既少,保存尤難,其文物價值自然更高。對於善本,因其珍貴,其保存機構一般以保護爲第一要務,但這些典籍對於研究傳統學問和學術發展不可或缺,所以在“藏”與“用”的問題上,不免矛盾、困擾。歷史上,對於善本古籍的摹寫、影抄、影刻,是解決這個矛盾最重要的方法,明清兩朝留存至今的古籍,有大量的影刻、影寫宋元版本,即爲例證。西方印刷技術傳入後,石印等手段爲善本影印提供了極爲便捷的方式,由此,民國時期出現了《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叢刊》等多部足以傳世的大型影印古籍經典叢書。這些叢書將大量歷代深藏內府和藏書樓的珍本秘笈公之於衆,爲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至今造福學界。我社於二〇〇二年啟動的國家項目——“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仿真再造形式對善本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的最重要的項目,備受世人矚目。不過,再造一期完成七百八十七種古籍文獻,續編選目五百餘種,合計不過一千三百種。加上計劃運作的海外編一千餘種,也不足三千種。而現存珍本古籍,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稱得上傳世孤罕的即有四萬五千種之多,可見目前已經影印出版的,極爲有限。顯然,在“中華再造善本工程”之外,有必要做更進一步的工作,即系統深入挖掘藏書機構的珍本文獻,爲學術界和圖書收藏機構提供更豐富、更全面的仿真影印本。既爲珍本文獻的再生性保護提供可能,同時讓這些文獻擁有成百上千的替代品,發揮文獻資源應有的學術價值,從而爲弘揚傳統文化、實現強國夢奠基。

 

我社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陸續出版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自出版後廣受學界和藏書機構歡迎。後來陸續出版了一系列以館藏爲基礎的專題叢書,如“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等,也深受歡迎。實踐證明,以館藏爲基礎進行文獻開發,不僅符合學術研究需要和收藏需要,而且操作性更強,對促進文獻批露意義重大。以地方志爲例,一次性收集千餘種稀見方志是難以想像的,而以館藏爲基礎開發,目前已有近二十家單位參與,開發稀見方志千餘種。爲此,二〇一一年天津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李國慶先生向我社倡議出版各館珍本叢刊時,與社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當年即開始計劃並實施。經過與全國範圍內圖書館古籍界同仁的多次討論與磋商,形成方案如下:

一、整體以《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爲題,陸續出版海內外各圖書館、博物館等藏書機構珍藏善本文獻。各館形成的文獻叢刊,命名爲《中國古籍珍本叢刊·××館卷》。

二、本叢刊計劃收錄海内外數七十餘家藏書機構五千種古籍善本。

三、收錄標準:

(一)依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現存傳本數量在三部以內(含三部)且具重要歷史文獻價值者。

(二)《中華再造善本》正、續編已收錄的,原則上不再收錄。

(三)近年各類影印本古籍叢書如《續修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四庫系列”叢書,《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續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等大型古籍叢書,版本相同的不再收錄,有名家批注者酌收。

(四)各館藏部帙較大的珍本古籍,具有特殊價值、宜單獨印行的,不予收錄。

(五)產生於一九一二年以後的,有關傳統學術內容的名家稿本,酌情收入。

四、編輯方法:

(一)文獻收藏單位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核後,根據館藏特色,提交擬目;我社據“新中國古籍影印叢書總目”(該書收錄一九四九—二〇一〇年出版的影印叢書)等工具書進行審核刪訂;專家審核選目;我社與文獻收藏單位最終確定選目,進行掃描拍照。

(二)以館藏地爲單位,進行分卷命名,如《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雙欄影印,個別不適合拼葉者,以原大排印。

(三)按照經史子集叢分類,各類之下再以各書成書年代爲序;每書製作新書名頁(含書名卷數、作者、版本等),置於卷首。

目前,本叢書已列入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這套叢書是落實國家古籍保護和善本回歸工作的具體舉措,也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館現存珍貴古籍進行科學保護、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是本叢刊的第一種,全六十冊,共遴選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種,其中經部十三種,史部五十八種,子部三十種,集部六十九種,叢部九種。以版本計,明刻本六十五部,稿鈔本九十八部,其中一百三十多部爲存世孤本。這些善本古籍,除少數幾部,均爲首次影印出版,其歷史文獻和版本參考價值值得重視。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遵循“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的編輯規範,進行了嚴格地查重,並查核原書,爲每種圖書製作了新的書名頁,於首冊編有總目錄,讓讀者一目了然。需要說明的是,所收善本中有缺卷或缺頁的情況,由於這些善本基本上沒有複本,我們沒有進行配補,僅作了相應的標注。其中稿本《大學衍義補集要》的最後一冊因裝訂問題,存在壓字的情況,因無法拆書,也留下了些許遺憾,敬請廣大讀者諒解。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