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长焦机 索尼黑卡RX10评测(上) 2013年11月22日 03:00 出处:泡泡网【原创】作者:申沛 编辑:申沛 F2.8恒定光圈蔡司头 索尼RX10评测 泡泡网数码相机频道11月22日 纵观目前整个数码相机市场,随着单反相机的低价化、微单相机的大众化,以及在智能拍照手机的夹击下,完全把消费级DC逼入了绝境,普通消费者觉得没必要购买,专业玩家又嫌画质差看不上,所以这也迫使各大相机厂商纷纷转型,在中高端数码相机上猛下功夫,而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索尼“黑卡”系列。去年夏天,集大尺寸传感器与小巧机身于一体的卡片机索尼RX100成功问世,获得热烈反响和市场好评,同年全画幅黑卡索尼RX1的推出开启了卡片机的新格局,而现在,索尼RX10也终于正式与大家见面。 目前索尼新黑卡RX10已经正式上市 售价6700元 RX10不仅是索尼黑卡家族的新成员,更是首款具备F2.8恒定光圈的长焦相机,不同与RX1/RX1R、RX100/RX100 II的便携机身,虽然同属于“黑卡”系列,但RX10走的是具备高倍变焦能力的长焦机路线,外型也跟单反相机颇为相似。RX10搭载一支恒定光圈F2.8卡尔蔡司Vario-Sonnar T*镜头,等效焦距达24-200mm,这是RX10最具特色的地方,同时也是我认为这款相机为什么会卖这么贵的一大原因(大三元三支镜头,它一支镜头就占俩焦段,不贵才怪),所以细想一下,其实也算是物有所值,毕竟RX10为长焦相机建立起了新的标杆。 从型号数字搭配的传感器来看,在RX10还未发布之前,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和我一样会认定这款相机很有可能会使用APS-C画幅传感器,毕竟在Cyber-shot时代索尼就推出过采用APS-C尺寸感光元件的经典机型R1。但现实是此次RX10搭载的是和X100 II一样的2020万像素1英寸Emxor R CMOS传感器,不过考虑到之前RX100 II在画质上的优异表现,所以对RX10应该还是比较放心的;再加上RX10使用了和全幅微单A7/A7R一样的BIONZ X处理器,除了影像处理速度提升三倍外,还大幅提升影像的清晰度及高感画质。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下索尼RX10的外观操控和镜头素质。 文中提及相关产品: 索尼RX10:6700元 虽然此前索尼将“黑卡”系列定位于专业用户的卡片式相机,但似乎现在要重新定义了,因为RX10走的是像单反一样外型的路线,尺寸在长焦相机里算不上小个,肯定让不少人第一眼见到都以为是索尼新出的单反/单电相机。RX10采用镁合金顶部和前部外框,兼具轻盈和坚固耐用的特性,并搭载防尘及防潮处理,这样的配置先别说在消费类DC上不常见了,即使放在可换镜头相机中也只有中高端机型才有这样的待遇。 RX10拿在手上的感觉要比想像中的略重,这点自然与配备了24-200mm f/2.8 镜头的镜组结构、以及防滴防尘规格的镁合金机身有关系,但是相比同大小的单反+同焦段的2支镜头来说,RX10又显得是那么“轻盈小巧”。 开机后24mm广角端镜头筒变化,仅伸出一小截 200mm长焦端时的终极形态,我总结为三个字:大、黑、粗 从侧面可以看到,其实光镜头部分就占据了RX10相当大的体积。虽然是1英寸传感器,但由于F2.8恒定光圈以及11组14片的镜头结构,所以能保持得这么紧凑已实属不易了,虽然我心里想着还是希望能更小些就最好不过了。 黑卡系列首款配备EVF的机型,配备3英寸123万像素可折叠式屏幕 索尼RX10与RX100 II RX10和之前刚发布不久的RX100 II使用的是同一块传感器,所以在这两款机器的选择上应该有不少人会犯难。同属于黑卡系列的数码相机,选哪款更合适呢?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简单的对比吧。 其实,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看出,两者最大差异就是镜头和体形,如果说RX100 II是目前最小巧的“口袋机皇”的话,那么RX10完全就跟便携不沾边;但如果是想要“一机走天下”,那么24-100mm焦段搭配F2.8恒定光圈的RX10绝对算得上是神器。既然如此,我的答案是要便携就选RX100 II,追求实用选RX10最可靠。 肩屏在中、高端的单反相机中比较常见,但此次索尼RX10竟意外的也配备的肩屏,虽然屏幕与观景窗的规格算不上十分强悍,但分辨率与对比等表现都还算满意,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 肩屏可显示快门、光圈、白平衡等常用参数以及电池剩余容量和剩余拍摄张数 机顶按键,具备独立的曝光补偿转盘 机背按键布局,共有两组控制转盘,方便调整各项参数 虽然RX10的按键不特别多,但它的优势是包括五维导航键在内共有7个可自定义的按键,并且每个按键都能设置多种快捷方式,大大提高了相机整体的操控性能。 144万像素电子取景器 配备单独的对焦模式拨杆 内置90°弹起式闪光灯,但高度不是太高,长焦端时有遮挡 数据接口和音频接入/输出口,支持USB充电 使用和NEX微单一样的1020毫安电池 卡尔蔡司LOGO 索尼RX10镜头 RX10最大的一个卖点就是搭载的这支卡尔蔡司24-100mm F2.8 Vario- Sonnar T*镜头,镜身采用全金属材质,光圈控制环在调整光圈时的段位感很不错;而变焦环在无段式模式下变焦时也十分顺滑舒适,并且还非常安静,非常适合拍摄视频。 索尼RX10的菜单界面保持了黑卡系列一贯的专业风格,脱胎于索尼A系列单反/单电的操作方式经过几代产品的改良,我个人觉得使用起来已经非常顺手了,感觉比A99还要来的痛快,基本上想要调整的参数或者功能都能一步到位,不需要反复进入某个菜单再查找半天。 三种不同的拍摄界面 在拍摄模式按下Fn键可调整常用参数 创意风格 MENU主菜单 Fn键上下一共可设置12个快捷方式,而每一个又可在30种设置中选择最合适的 共7个按键和自定义设置 可以根据自己使用相机的习惯选择相应的快捷功能 N种搭配组合方式,总有一组能满足你的要求 支持峰值对焦,并有三色可选 总体上来说,索尼RX10得益于超多的快捷设置,所以在操控上十分得心应手,特别是对于之前用过RX机型的朋友来说,应该一拿起来就能上手。再加上丰富的功能,RX10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款既专业又易用的数码相机。 虽然现在长焦相机动辄30倍光变,更BT的甚至达到50多倍光学变焦,但对于RX10来说在兼顾高倍变焦的同时,保障更好的画质才是它的意义所在,所以RX10最强大的武器就是24-200mm(35mm等效焦距)恒定F2.8大光圈Vario-Sonnar T*卡尔蔡司变焦镜头,再加上2020万有效像素1英寸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传感器,有理由相信RX10的分辨率会给我们惊喜。所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RX10的分辨率究竟如何吧,首先我们先测试适合拍摄大场景的24mm广角端。 (此测试使用了ISO 12233分辨率标版,相机选择JPEG格式(极精细),感光度设为ISO 125来拍摄标版,并使用软件进行测试跑分。) 24mm广角端镜头分辨率测试100%截取范围示意图 点击查看大图 24mm索尼RX10不同区域分辨率测试成绩 不出意料,RX10在广角端时分辨率表现十分不错,F2.8-F5.6的中心分辨率均超过3000线,即使是最大F2.8光圈也非常出色,而且中心和边缘的悬殊也并非特别大,这对于一款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算得上“高大上”了,完全可以PK掉一部分单反和微单。 24mm广角端暗角与畸变 在镜头畸变方面,由于RX10搭载的这支蔡司头包含7片非球面镜片,可以有效的修正影像,解决视界歪曲等问题,所以即使是24mm广角端,但没有出现明显的枕行畸变,光从这点就能看出,这支镜头的素质可见一斑,蔡司还是很有保障的。而在暗角方面,F2.8光圈时图中四个角有失光现象,但也不是非常明显,F5.6光圈后肉眼几乎察觉不出了。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看在70mm标准焦段下,索尼RX10的分辨率表现如何吧。一般70mm的焦段适合拍摄半身人像、一些特写,或者在场景中突出某人,在单反镜头中70mm也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焦段,所以这次也单独测试一下。同样的,使用了ISO 12233分辨率标版,相机选择JPEG格式(极精细),感光度设为ISO 125来拍摄标版,并使用软件进行测试跑分。 70mm端镜头分辨率测试100%截取范围示意图 点击查看大图 70mm索尼RX10不同区域分辨率测试成绩 相比与24mm的测试结果,70mm端的最佳分辨率出现在F4光圈,并且中心和边缘十分接近,这让我有点意想不到,看来既然敢卖那么贵还是有理由的。 70mm端暗角与畸变 在70mm焦段已完全看不出暗角的出现和畸变现象,即便是最容易出现畸变的边缘部位也几乎看不出明显的变形。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200mm长焦端索尼RX10的表现如何,依旧使用ISO 12233分辨率标版,相机选择JPEG格式(极精细),感光度设为ISO 125来拍摄标版,并使用软件进行测试跑分。 200mm长焦端镜头分辨率测试100%截取范围示意图 点击查看大图 200mm索尼RX10不同区域分辨率测试成绩 一般来说,长焦端的镜头分辨率最弱,但从实际的测试结果来看和70mm其实差不太多,最佳分辨率依旧是F4,不过我们最常用的光圈是最大光圈到F11这个区间,而RX10在这常用区间内的表现还算稳定,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时候最大光圈或者小光圈来拍摄。而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中,RX10的分辨率表现名列前茅。 200mm长焦端在F2.8时有轻微暗角,但无畸变 索尼RX10还有一点非常牛,那就是它的视频拍摄的能力,由于使用了超采样技术,所以相比其他设备可以展示更多的细节、拥有更好的清晰度,单这一方面就可以秒杀一大片专业摄像机甚至是单反相机,在加上卡尔蔡司24-200mm f/2.8 Vario- Sonnar T*镜头的加持,让你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可与其抗衡的同等级产品,绝对算得上是目前最牛的长焦相机。而之后会为大家奉上画质和视频方面的评测,请大家继续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