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消失掉的[漢族]傳統節日

 三味書屋754 2013-11-22
   那些消失掉的[漢族]傳統節日

★★★三味書屋754》2013年11月22日編輯整理★★★

                   ★★★★★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曆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爲中華文明和建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在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2%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左右,故稱其爲少數民族。

故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 

●正月 
--------------- 
初壹:春節(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2006.01.29 
立春節(于立春日)2006.02.04 
初七:人日節 2006.02.04 
初八:谷日節 2006.02.05 
初九:天日節 2006.02.06 
初十:地日節 2006.02.07 
十五:元宵節(上元節、燈節)2006.02.12 
二十:天穿節 2006.02.17 
廿五:填倉節 2006.02.22 
晦日:正月晦 2006.02.27 

●二月 
--------------- 
初壹:中和節(太陽生日)2006.02.28 
初二:春龍節(龍擡頭、龍頭節、土地會、春社日/屬春秋兩社日之壹)2006.03.01 
十二:花朝節(花神節、百花之神生日)2006.03.11 
十五:撲蝶會 2006.03.14 
十九:觀音誕 2006.03.18 
春分節(于春分日)2006.03.21 

●三月 
--------------- 
初三:上巳節(女兒節)2006.03.31 
寒食節(冬至日後壹百零五日,清明前壹二日)2006.04.04 
清明節(于清明日)2006.04.05 

●四月 
--------------- 
初八:浴佛節(釋迦牟尼誕辰)2006.05.05 
立夏節(于立夏日)2006.05.06 
十八:碧霞元君節 2006.05.15 

●五月 
--------------- 
初五:端午節(端節、端五、端陽、重午、蒲節、天中節)2006.05.31 
十三:雨節(關公磨刀日)2006.06.08 
二十:分龍節 2006.06.15 
夏至節(朝節,于夏至日)2006.06.21 

●六月 
--------------- 
初六:天贶節(六月六、曬蟲節、蟲王節、回娘家節)2006.07.01 
十九:觀音會 2006.07.14 
廿四:觀蓮節(蓮花生日)2006.07.19 

●七月 
--------------- 
初七:七夕節(乞巧節)2006.07.31 
十四:秋日拔禊 2006.08.07 
十五:中元節(盂蘭盆節、鬼節、瓜節)2006.08.08 
廿九:地葬節 2006.08.22 

●八月 
--------------- 
初壹:天灸日(天醫節)2006.09.22 
十五:中秋節 2006.10.06 

●九月 
--------------- 
初九:重陽節 2006.10.30 
十九:觀音會 2006.11.09  

●十月 
--------------- 
初壹:寒衣節(授衣節、冥陰節)2005.11.02 (本表于2005年10月底編制,故以此起算) 
十五:下元節(下元水官節)2005.11.16 

●十壹月 
--------------- 
冬至節(于冬至日)2005.12.22 

●臘月 
--------------- 
初七:驅傩日 2006.01.06 
初八:臘八節 2006.01.07 
十六:尾牙節 2006.01.15 
廿三:祭竈日(小年)2006.01.22 
除夕 2006.01.28 

漢民族15個主要節日: 
    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竈日(小年)、除夕。
NO.1、消失掉的節日之——上巳節(女兒節)
    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國人稱爲女兒節。另外,每年公曆9月1日,也是四川廣元壹帶的女兒節。
這天,人們把荠菜花鋪在竈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爲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爲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爲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 
女兒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女兒節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爲出名。巧果又名“女兒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直到今日,女兒節仍是壹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壹直流傳民間。
NO.2、消失的節日之——花朝節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農曆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節的。 
     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爲“踏青”。
      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爲“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 .
         這壹天,女孩還要到花神廟去燒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NO.3、消失的節日之—— 寒食節 
    寒食節的具體日期:古俗講究在冬至節後的壹百零五天(在4月5日左右)。相傳此俗源于紀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湯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爲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寒食插柳:柳爲寒食節象征之物,原爲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寒食淨腸:去野外采集野菜,吃清淡的食物,淨化腸道。
  
NO.4、消失的節日之——天醫節
    農曆八月壹日 宋代以爲天醫節,祭黃帝、岐伯。
      民間的百姓會在這壹天收集草尖上的露水,然後中午時分用上好墨硯磨成汁,然後使筷子沾墨點兒童的心窩及四周,謂之“點百病”
臨朐壹帶,八月朔采豆棵上的露水儲存起來,據說這是龍的汗水,用來做飯可以醫治百病。
      當地還有用這露水和老桃葉作桃葉膏的習俗,淩晨(日出前),用壹塊潔淨的布,到豆地裏采露水,把露水和老桃葉壹起放到鍋裏,以破布鞋底爲燃料,將桃葉熬成汁,撈出渣子,再將桃葉熬成稠糊,這就是桃葉膏。桃葉膏治療腹中郁積病,十分有效。
      濟南地區農村在這天吃黍米,叫作“來豐糕糜”,魯西北地區叫“來豐糕”,陽信壹帶還獻糕祭場,以祈豐年。天醫節忌雨喜晴,農諺說:“八月初壹下壹陣,旱到來年五月盡。”意思是此日下雨,來年必定春旱。
 NO.5、消失的節日之——人慶節
     “人慶節”,又稱“人勝節”、“人日節”等,在農曆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傳說女娲創造蒼生,並於第七天造出人,故此初七爲人的生日。
      每年“人日節”這天,人們都希望天氣晴好陽光普照,這樣,就代表新的壹年裏平安順利。如果是陰雨天氣,便代表這壹年運氣不好。所以,人們便會在這天舉行祈禱活動,祈求壹年康順!
       人慶節除了祈禱活動之外就是飲食風俗,因地區而不同,有的地方吃面條,取健康長壽之意;有的地方吃用芹菜(勤快)、大蒜(劃算)、蔥(聰明)、韭菜(耐久)以及魚(有余)、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團圓之意)等做成的“七菜羹”,借七種菜的諧音或寓意,祝福新的壹年裏豐衣足食,家庭美滿幸福。
      漢代時 人慶節的主要風俗是占蔔活動 據《占書》記載:正月壹日爲雞,二日爲狗,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人,八日爲谷。
      到了魏晉,老百姓在正月初壹時,把雞的畫像貼在門上,或畫在門上;正月初七則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
       古人在人慶節這天,特別強調以人爲本,有多種慶祝活動和禮儀活動,如戴人勝、登高、逐鬼鳥等。人慶節登高與重陽節登高的消極避禍的觀念不同,人日節登高更具有積極祝頌祈福的內容。
關于此篇文章的節日風俗 有些地方還不完整 ,本人只是大概列舉描述 ,有不足之處,望大家見諒,如有遺漏之處,還請大家加以補充,謝謝!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爲了讓同胞去關注下 那些被“頻臨滅絕”的傳統文化。
其次 現在我們過的壹些傳統節日 ,很多細節都被忽略甚至是遺忘了, 例如:端午節的祭祀 用艾草淨身 、中秋節的祭月等等。

 



《歡迎進入
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