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灵感来自玩“过家家”游戏

 杂货店伙计 2013-11-24

 

毕昇,湖北英山人,生于北宋中期,出身草根,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发明家,首创了活字印刷术。

 

我国最早发明的雕刻印刷术比较复杂,一般选用梨木、枣木、梓木、黄杨、银杏、皂荚第木料做成板材。雕刻印刷术出现以后,大大方便了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宋朝雕刻印刷业发展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这时,不仅有政府的“官刻”和“监刻”,民间刻书业也很盛行,遍及全国各地。

 

在唐代发明的雕刻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草根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灵感来自于两个儿子玩的“过家家”游戏。有一年清明节,毕昇带着妻儿回到家乡祭拜祖先。在乡下,两个儿子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从田间挖来泥巴,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等泥雕,随心所欲地摆来摆去。当时,毕昇正为了改良印刷术而发愁,看见儿子们捏的泥雕让毕昇眼前一亮。当时,他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成文章了吗?这个发现让毕昇兴奋不已。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新颖的、独特的,人产生灵感时,往往具有情绪性,当灵感降临时,人的心情是紧张的、兴奋的,甚至可能陷入迷狂的境地。回到家中,毕昇就开始了活字印刷术的第一场实验。

 

毕昇用一种细胶泥刻成单个的反体字,一字一印,字的笔划凸出的高度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字刻好后,把印泥放入火中烧硬。然后取一块铁板,在上面涂一层松脂、黄蜡和纸灰等制成的固定剂,再将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个个有序地排列在铁框内。排满了字的铁框就为一版,放到火上烘烤,等脂腊稍稍熔化,就用另一块很平的铁板压在字面上,字面即被压平,待其冷却后,泥活字便粘在一起,成为活字版了。这样的活字版即可施墨铺纸印刷,又可在印完之后,再经烘烤,取下活字再用。当人们灵感闪现时,特别是普通人大脑中突然产生了与自己工作生活无关的灵感,大多数人不能独自开发保护灵感,更难确保实施完成创新,调动其它资源更不是一般草根能够奢望的。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只有少数人抓住部分灵感,不折不挠地完成了创新,实现了创新的价值,成了发明家、科学家。

 

毕昇的伟大发明,在当时未被社会广泛认可,但是却开创了后世一系列其他材料活字印刷的先河。后来,逐步出现了木活字和锡活字进行印刷,明朝时又出现了铜活字和铅活字,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在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基础上进行改良的。

 

活字印刷术不仅推动了中国印刷事业的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公元13世纪,印刷术从中国传入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等地,并经过丝绸之路,由波斯和阿拉伯传入埃及和欧洲各国。欧洲在14世纪末出现了雕刻印刷,在此基础上,德国谷登堡在1440年至1480年间,发明了铅活字印刷,并制成了一种简单的印刷机械,开创了近代机械印刷的先河,但他发明的活字却比毕昇晚了400多年。

 

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灵感产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现象,任何正常思维的人都可能随时产生各种各样的灵感。不但具有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而且也有稍纵即逝的无奈。灵感只与勤恳的追求者和踏实的探索者有缘,您说是吗?(姜卫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