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三中全会再谈文化市场体系,呼吁提高文化开...

 蒙费费的图书馆 2013-11-27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13日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周二晚间发布,其中文化相关部分再次提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其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引起了业内人士关注。

  公报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多位券商传媒分析师向本社透露,在公报文化相关内容中并未发现显著亮点。更有分析师直接表示没什么需要特别点评的地方。

  有券商文化传媒分析师指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提法,结合报告全文来看,即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文化领域的具体阐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继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后,“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此次被放在更加显著位置。

  历届文化政策回顾

  1998年8月,第一个文化产业专门管理机构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成立,标志着政府确认了文化产业的合法性;

  2000 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文件里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这一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合法性建构取得实质性突破。

  2005 年12月23日,《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就文化体制改革做出重大决策,首次允许转制为企业的文化单位,可以吸收部分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

  2009 年7月,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走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表明我国已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支持壮大国有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发稿:蒋巍/张婧熠/何巨骉 审校:曹虹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上海站电话:+86-21-2021 9988-31065  北京站电话:+86-10-5799 5701  电邮:newsroom@)

查看更多个股新闻,请登陆大智慧3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