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学森的悲哀

 百叶书页 2013-12-02
序言

 钱学森在死时对主席说“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一个能得科技方面的诺贝尔奖的人,为什么没有发现科技方面的最新领域。”钱老带着这个遗憾长眠,而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要带着钱老的遗憾活下去吗?

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先进的理论,就很难在世界之林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有此类情况,也是不会长久的站在这个位置上的。

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教育问题,还是观念问题,还是人们普遍的认识问题,还是中国学习的气氛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批判我们当前的教育问题,它是有不足,但也不至于一无用处,完全否决了它的成功因素。

我们国家需要发展,我们国家需要一个理论作为支撑,不管什么方面,都要有,否则我们只能更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悄悄地走,悄悄地发展,脚往往难以站稳,今天刚到这里,人家早就来过,扔下的都隐含着阻碍的东西,扔下难看的背影。

我以我浅淡的目光看着发展的中国,我以不自量力的力量来讲我发现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我将要论述和讲出我看见的矛盾所在,这是一个不能再等的问题,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不要说不出现大事就可以不理,不要说这是传统的问题,一时半会不能解决,其实,我们不曾想过解决,哪来的会有解决的那一天。

中国的教育,在环境上就出现问题的,这是人们用既有的思想围成的氛围。人们的观念的问题。太难做到思想不同,认识不同而难存在的问题。在做事时很难做到言出而心未的问题,对一点苗头而妄加批论去不计后果问题,不管是错是对,就像是将介石说的话一样,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思想,如此这样,真的很难得到真正的人才来做天上的星星。

大学的精神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但是,这个精神是乎不咋样体现,大多的是关系,人际关系,我不是说人际关系是错的,而是不太重视的人就像是犯了错误似的,人际关系带不来知识能融合在自己的体内,知识是需要自己的内化的,但是能带来学术交流不假,但是逼迫的交流方式是失去这一层意思的。

中国的教育,在普及民间已有千年的历史,有着不少的方法和经验。

中国的教育,需要认真的对待,需要整个民族来参与,来制造氛围,托起思想健康化和自由化。

钱老的遗憾,遗憾藏在民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