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卵管堵塞药方(仅供参考)堵塞治疗办法大汇总(2)

 超萍萍 2013-12-03

输卵管堵塞药方(仅供参考)堵塞治疗办法大汇总(2)

发表者:赵东奇 2208人已访问

一、输卵管阻塞中医病因病机 

      输卵管阻塞不孕,中医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湿热瘀阻 

  素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相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闭阻胞脉。 

2. 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滞血瘀,阻闭胞脉。 

3. 寒湿瘀滞 

  经行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湿地,寒湿伤及胞脉,血为寒湿所凝,瘀血与寒湿互结,冲任阻滞,阻塞胞脉。 

4. 痰湿瘀滞 

      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脾肾阳虚,运化失调,水精不能四布,反化为饮,聚而成痰,阻滞气机,血行不畅,留而成癖,痰湿瘀互结,冲任不通,胞脉闭阻。 

5. 气虚血瘀 

  素体气虚,或久病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血瘀,冲任不养,瘀闭胞脉。 

6. 肾虚血瘀 

  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房劳产乳伤肾,肾虚血行迟滞致瘀,肾虚血瘀,冲任失养,闭阻胞脉。 

二、输卵管阻塞病理 

(一)输卵管阻塞病因 

  输卵管阻塞性性不孕是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日本长田等报道,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占不孕症的29.9%,我国的分析报道数字为20.0%~32.8%,且有日益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沙眼衣原体,一支原体的感染;子宫腔内操作,如多次人工流产等有关;而长期以来,盆腔结核也占主要地位。根据北医三院85例不孕患者的腹腔镜检查结果,输卵管完全不通者中,盆腔结核占75%,内膜异位症及非特异性盆腔炎各为12.5%;通而不畅者中,上述三种情况各占41.67%、33.33%及25.00%。 

输卵管性不孕的常见病因有: 

1. 输卵管结核 

  在盆腔结核中,输卵管几乎100%受累,使输卵管阻塞成为不可逆的。杨燕生等对二112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结核712例占63.3%。根据不同报道,结核造成输卵管不孕的为25.4%~31.1%。腹腔镜下表现为输卵管僵直,结节状,部分可见干酪样团块或腹膜有粟粒状结节。 

2. 非特异性盆腔感染 

  非特异性盆腔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 

  盆腔炎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力下降,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因素以及与妇科、产科手术,避孕措施等诸因素有关。 

  随着性传播疾病及人工流产尤其是婚前人工流产的增加,由非特异性盆腔感染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比例也日益增加,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衣原体、支原体引起的盆腔感染。 

  专家们对168例盆腔炎患者进行宫颈分泌物的沙眼衣原体(CT)检测及解脲支原体(UU)培养,发现CT及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及30.4%。 

  此类感染导致盆腔膜状粘连,输卵管内瘢痕形成及组织损伤,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盆腔检查也大都正常(或经治疗后),但腹腔镜下见盆腔膜状粘连严重,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 

  有的输卵管外观正常,只是管腔内部梗阻;有的输卵管伞端和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输卵管积水;有的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并贯通,液体渗出形成炎症性的输卵管卵巢囊肿。 

3. 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或手术后 

  既往有输卵管妊娠病史,经中、西医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导致不孕或再次宫外孕。曾治疗一病人,发生4次宫外孕,第一次左侧输卵管妊娠,行中医保守治疗;第二次右侧输卵管妊娠,行切开取胎保留输卵管手术;第三次再次左侧输卵管妊娠,行左侧输卵管切除;第四次右侧输卵管妊娠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最终切除双侧输卵管,此类病人一般都有慢性盆腔炎病,输卵管通而不畅,或输卵管有瘢痕。笔者发现输卵管妊娠手术的患者,往往一侧输卵管妊娠,另一侧输卵管常常不通或粘连导致通而不畅,均须同一时行粘连分离术或输卵管造口术。 

4.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致输卵管粘连、通而不畅,个别因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致输卵管阻塞而导致不孕。 

5. 其他 

  如先天性输卵管瞬如,输卵管畸形,输卵管结扎后复通失败等。 

(二)输卵管阻塞病理 

1. 急性输卵管炎 

  单纯输卵管炎一般是炎症的早期,仅涉及输卵管,病理表现为输卵管充血、水肿,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则输卵管伞端可发生粘连、闭锁。 

  此时,输卵管进一步变粗、弯曲,与周围脏器发生广泛粘连,如卵巢、肠管.和盆腔腹膜。沿宫颈淋巴引起的输卵管炎,主要病变是在浆膜层和肌层,黏膜层常轻微受累,如能得到及时治疗,则输卵管管腔可保持通畅,不致影响受孕。 

  沿宫颈黏膜上行感染而致的输卵管炎,虽管壁增粗、水肿不著,但黏膜受损严重,多致管腔闭锁或阻塞,容易导致不孕或宫外孕。 

  无论上述何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输卵管炎,镜下所见,均有组织水肿,白细胞浸润,管壁内有点状出血。 

2. 输卵管积脓 

   输卵管腔内充满脓汁,双侧伞端闭塞,脓汁易积聚在壶腹部和伞部,其性状似腊肠或亚葫芦样,易与周围脏器发生广泛粘连。一般约2周左右脓汁可成为无菌状态,但其周围的组织内细菌可存活很久。 

3. 慢性输卵管炎 

      在病理上可分为萎缩型和肥大型。萎缩型的特点是输卵管萎缩,呈坚实细索状。切片显示输卵管壁纤维化、,黏膜皱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上皮扁平,纤毛细胞极少,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萎缩型临床上少见,且患者多无自觉不适。 

      肥大型极为常见,又可表现为以下各种不同形式:慢性间质性输卵管炎、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积水和输卵管积血。 

      (1)慢性间质性输卵管炎:慢性间质性输卵管炎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慢性输卵管炎,又称单纯肥大型输卵管炎,表现为输卵管不同程度的增粗肥大,但管径增粗并非由于管腔内积液而是由于管壁肥厚的结果。伞端多内翻闭锁而呈柞指状,或可见残留的小部分伞部。输卵管蜷曲,并常与卵巢及阔韧带后叶粘附在一起,不易分离。 

      (2)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其特点为输卵管峡部肌层肥厚,肌层中有输卵管黏膜腺上皮岛侵犯。发病机制仍有争论。有的认为是一种输卵管腺肌病。有人发现输卵管黏膜与此腺上皮相连,因而认为是一种输卵管内膜憩室症。 

      (3)慢性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积脓既可能是一种急性炎症病变,也可能表现为慢性炎症。但慢性输卵管积脓亦有反复急性发作,故两者有时难以截然分开。 

  慢性输卵管积脓时,输卵管增粗,管腔中含有黏厚的脓性分泌物。管壁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而肥厚,黏膜表面灰白呈颗粒状或光滑而有光泽,皱壁萎缩,甚至完全消失。由于输卵管周围炎的存在,输卵管与周围器官常紧密粘连,如与卵巢连接,可能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 

      (5)输卵管积血:绝大多数输卵管积血均为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所造成。处女膜无孔、阴道闭锁或阴道横隔亦可能引起输卵管积血。 

4. 结核性输卵管炎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输卵管炎。此病往往是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结核,如肺结核、腹膜结核、骨结核等,且原发结核病灶发生的时期愈接近月经初潮,则输卵管结核的发病机会愈多,故结核性输卵管炎多发病于青春期。输卵管结核的感染途径有:血行感染、经腹膜直接蔓延、经腹腔内淋巴结逆行传播和经阴道上行的直接感染。其中,以血行感染最多,经腹膜直接蔓延次之,上行感染者极为罕见。 

三、输卵管阻塞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同居无避孕2年而一直未孕。无明显不适,或伴有下腹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等。 

      (二)体征 

      若非炎症发作期,可无异常体征。炎症存在时,可伴有腹胀,下腹肌紧张,压痛,或有反跳痛。妇检可有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可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可有压痛,如有输卵管积水,可扪到囊性肿物。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 输卵管急性炎症或结核活动期,血象及血沉可升高,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尤其应进行衣原体、支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检测及培养。 

      2. 输卵管通液术或通气术提示输卵管不通。 

      3. 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阻塞。 

      4. 腹腔镜检查提示输卵管阻塞。 

      5. 宫腔镜检查,认为输卵管通畅的特异性症状有: 

      (1)漏斗状宫角; 

      (2)输卵管口节律性收缩; 

      (3)膨宫介质外流; 

      (4)宫腔内压力<13.3~16.0kPa; 

      (5)标准液体流速为25~50ml/min。若不符合上述标准,或发现子宫角或输卵管间质部端息肉、粘连等,可诊断。 

6. 输卵管镜检查 

      输卵管镜下可直接观察到阻塞的部位、形态,做出明确诊断。 

四、输卵管阻塞的诊断 

      符合不孕症诊断依据,并经以下检查提示输卵管阻塞: 

      1. 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不通畅,阻塞或积水等。 

      2. 腹腔镜下做输卵管通液,证实输卵管不通畅或不通,并且盆腔内粘连。 

      3. 输卵管通液或通气2次均不通。 

      以上3项中有1项符合可么诊断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五、输卵管阻塞治疗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恢复输卵管的功能,达到受孕的目的。 

(一)输卵管阻塞一般治疗 

      1. 调情志。情志调和,气血流畅,冲任盈溢有度,胎易成。 

      2. 忌恣食生冷。 

      3. 注意经期卫生。 

      4. 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