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舍归来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2-04

雅舍归来


  □陈学勇
  雾的重庆这回是见识了,在山城开会,那几天不是雾便是雨,或者雨雾交加,分不清是雨是雾的景象在外地是难得一遇的。最后一天在雨雾中驱车游览雅舍,幸好车停雅舍那刻,雾消了,雨也暂时歇了。
  许久以前也到过重庆。其时梁实秋尚被弃在另册,读过《雅舍小品》的人还很少,多不知雅舍为何名目,自然想不到去走一趟的。这些年来梁实秋名声东山再起,“雅舍旧居”便成了重庆市郊北碚的一处亮点。讲解员说,旧居刚刚落成,前两天才开放的,我们算有幸赶上了。可不,开馆的大红横幅还挂着哩。
  不幸的是我很快就失望了,眼前房舍崭新,哪能这么新呢——水泥台阶拾级而上,顶端平地上坐着一尘不染的粉墙,室内是光洁鲜亮的油漆地板,周边则高楼林立。任你放胆想象,总难映现那个不遮风雨、上下爬坡、鼠子横行、聚蚊成雷的泥巴小屋。雅舍六间,问当年梁实秋所居是哪两间,讲解员语焉不详。可见,再怎么说,它都不是雅舍的旧居了,无非遗址而已。唯坡下一株黄桷树,从路口一家商店山墙根斜斜地伸出来,或许正是雅舍的原物,挂过龚业雅或梁实秋的信箱。
  历经整一个甲子,泥巴糊制的雅舍当然保存不下来的。二十年前老舍夫人帮助找到雅舍的方位,十年前当地文化部门已建成过一次,也曾一度开放参观。那次修建存有留影照片,虽难复原貌,但房舍尚平常。门前的斜坡,屋后树树草草,都约略辨得陈迹。而这次新建的“旧居”,失了原貌太过厉害,若易名“陈列室”倒较为名副其实。
  现下各地焕然一新的名人旧居比比皆是。前不久京城拆毁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旧居,有关方面已承诺原地重建,我却实在担心,重建的梁林旧居,其新怕不逊于雅舍,不易窥见当年的“太太客厅”风貌——梁思成提出的“整旧如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都接受,可偏偏都很难做到。
  还有鸿儒王国维原籍海宁县盐官镇上的那座老屋,门前本是一片农家菜地,距老屋仅数尺,进王氏旧居得拐个小弯绕过菜畦。进了门,是两进双层的极为普通的乡间民居,门槛,门楣,条案,卧床,处处灰暗,不着刷新的痕迹。走上楼梯,颤颤悠悠,唯恐咔嚓一声掉了下去。可那是我二十多年前去的,如今是不是也油光可鉴了呢?
  已经被“新”替代的“旧”难以起死回生了,或者说难以起新回旧,那么,今日新具意义的处所,行将成为日后的旧居,该不重蹈覆辙吧。莫言获诺贝尔大奖后,闻说高密要广种多少多少亩红高粱,普通的庄稼由《红高粱》成了品牌。按这样的思路,极有可能再添一处雅舍旧居式的景点。果真如此,呜呼,去哪里才能看到真正的“旧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