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门临街”述说当年荣耀·台州晚报

 窗前有树905 2013-12-05
2013年12月1日 星期
天台下峧周氏宗祠:
“五门临街”述说当年荣耀

  复古堂
  祠堂里的古井
  赵构的祝寿诗
  周氏宗祠的五对门

  周才双

  位于天台三合镇下峧村的周氏宗祠,始建于北宋时期。

  与其他祠堂不一样的地方是,下峧村的周氏宗祠是:五门临街,宗祠的正面竟然是七开间的门楼开了五对门。

  五对门,周氏宗祠的这番荣耀

  礼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达到维护阶级社会秩序的目的,《唐会要·舆服志》载:“又奏准营缮令,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间”的概念是“凡屋两架为一间”),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另外,《宋史·舆服志》、《明史·舆服志》均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对于建筑,有着严格的礼制要求,等级分明,园宅逾制的是要定罪的。

  下峧的周氏宗祠如何能承受得起这番的荣耀呢?我们带着好奇询问了当地的老人。我们从老人的讲述中得知个中缘由。

  下村全村为周姓,为许杰《惨雾》里的原型村寨,四面有石头堆砌的城墙,现在大多已经拆掉,古老的宗祠就是他们建筑宗谱,壮观古拙:五门临街,飞檐高墙,正好掩藏在村庄的中间,有小溪从祠堂前流过,这座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宗祠,后经不同时期的修建,年代的变换只是给人一种历史久远的沧桑与凝重,却没有丝毫的破落与颓废。最后的一次整修也就是几年前的事了,新旧构件就这样交错着在祠堂中出现,大门上的“周氏宗祠”四字,金字深透在横匾上,典雅厚重,不失飘散一缕缕的墨香,那些属于祠堂的陈年往事也在这里重叠着。

  流传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的故事

  老人向我们介绍宗祠的整体结构后,又说起村中流传至今的有关赵构的故事。

  那是南宋时期的某个秋日,秋雨绵绵,增添秋天的一份凄凉,秋风中也多了一丝寒冷,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带着随从,拖着一双疲惫不堪的双脚,惊慌地从杭城逃往山城天台,最后在下峧村的周氏宗祠前,才慢慢地站稳了。在其落难之时,赵构不知不觉间逃入了下峧村,正巧在建的周氏祠堂正请一位半仙择日上梁的吉日时辰。半仙掐指一算认为“帝王入基,鲤鱼上树”时为上梁的吉利时辰,正当村民为如此的良辰而发愁的时候,这位饥寒交加的赵构赤脚走进了这座宗祠,看到旁边的那堆火堆,忙凑过去站在畚箕上烤火取暖,随从则站在门口立着不动,就在此时,一位村民将刚钓到的一条鲤鱼挂在树杈上看热闹,这一场景没能逃过半仙半开的眼睛,于是半仙不动声色地说道:“帝王入基(箕),鲤鱼上树,良辰吉时,上梁大利。”赵构大惊,心想这半仙怎么知道我的身份?镇定下来就责问半仙: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左右随从也从门口冲进,把半仙围起来,半仙见状,下跪在赵构面前大呼:皇上万岁!村民一听也跟着下跪大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落难的赵构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的场面了,心往好处想,就说:平身。

  下峧的周氏热情款待赵构及其随从,逃难饥渴的赵构觉宫里的御厨做的饭没有这饭菜好吃,对掌厨周母很感激。酒足饭饱的赵构就为周母题了祝寿诗——“秋入幽岩桂影园,香沁日夕照林丹。应如王母瑶池晓,染得朝霞下广寒。”还说下峧是好地方,是他逃难途中的行宫,周氏祠堂就像他的金銮殿一样,相信会给他人生带来一份吉祥。

  赵构的话就是圣旨,他带给周氏祠堂的是一份吉祥,这份吉祥酿成了后来五对门的气派,也昭示了周氏家族的兴旺,“五对门的宗祠”也由此合乎礼制。

  在下峧过了一段时间,赵构心情大有好转,带着随从离开下峧,经三门下船到章安。

  《民国临海县志·纪遗》载:“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舟至章安镇,泊近岸,从官皆行于沮洳,蹑芒鞋。吕元直时为宰相,同列戏曰:‘草履皆将为赤舃’。及朝谒时,傍舟水深,乃积稻秆以进。参政范觉民曰:‘稻稭聊以当河堤。’”

  再说随从中的范宗尹,字觉民,后来到临海东塍,当时东塍已立市,看到东塍的繁华,又了解东塍是姓周的,就想起自己与皇上在逃难时候,在下峧受到周氏热情款待的情形,对东塍特有好感,绍兴六年(1136年),罢相后的范觉民(1100-1137年)游历龙华寺,乞为香灯院,置其母入院修禅,改额“报恩衍庆院”。又在东塍上街建“莲堂”,供其使女阿莲出家修禅。

  堂名也源自赵构书斋名

  宗祠内部结构与其他祠堂大同小异,戏台与门楼相连,穿过院子,戏台面对着的就是宗祠的正厅——复古堂,其左右为厢房,只是规模比其他祠堂大一点。戏台整修过,很精美,飞檐下的龙头,灵爪飞扬,昂首天宇,戏台的飞檐内,藻井上绘有八仙的彩绘,台前石柱脚的石鼓护石、石狮还是原物。

  至于祠堂的戏台为什么与祠堂的三间相对,我问过同去的李叔,李叔是乡土专家,他的解说很有人情味:祠堂的戏台与祠堂的三间相对,每当节日来临,子民就可以在祠堂内与祖先们一起分享戏台上出将入相的大欢喜,大悲恸。每一次看戏都是与祖先们心灵上的一次交融。

  复古堂,木雕精巧,石雕精细;“复古堂”的堂名也源自赵构在杭城的书斋名——“复古殿”,后梁上挂着的“宋高宗御题诗匾”就收录了赵构为周母所题的祝寿诗:“秋入幽岩桂影园,香沁日夕照林丹。应如王母瑶池晓,染得朝霞下广寒。”周氏家人将此诗视为至宝,将御笔题诗制成诗屏,至今珍藏于祠内,从木制的品质看现挂于后梁上是仿制品。复古堂后壁的两侧各建有谷仓,中间是祖先的牌位,好像是告诉人们:祖先们就是这样与后辈们一起守望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在下峧老街,拍摄了祠堂的影子。这顽强保存下来的影子,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耄耋之人。正面的大门与高墙,确实坚固,且古朴典雅,岁月只是在墙壁上,留下了难言的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