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心态,他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将来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什么说心态很重要,因为相同的一件事情,不同心态的人去做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自信的人往往会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这会使其更容易获得成功,而自卑的人总是消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这会使其更容易失败。比如你认为自己从事某件工作经过努力可以成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那么,你就会全力以赴,而这种全力以赴会使你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反之,如果你非常自卑,认为自己从事某件工作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你就会选择放弃或漫不经心的去做,漫不经心的做会使你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有些人干脆就会选择放弃,你放弃了,就算你有可能成功你也不知道。 心理学家也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部分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班,使用同一组教师。心理学家告诉教师经过全面系统的心理、智力测试,A班的学生潜力很大,B班的学生潜力较小。于是教师们对A班很有信心,在教学中教师无形中非常重视A班的学生,而不太重视B班的学生。一学期后,A班的成绩真的明显优于B。 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并不是你最初的判断准确,并不是你认为行,你就可能成功,你认为不行就一定会失败,而是你的不同判断,导致了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又导致了不同的行动,从而使事态的发展更加趋向于你最初的判断。比如你认为自己能够做好,你就会全力以赴,全力以赴会使你更有可能成功。你认为自己不行,你就会漫不经心,或者选择放弃,漫不经心会使你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而放弃了,就算你可以成功你也不知道。 所以,不同的心态会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自信的人往往会容易获得成功,而成功又会使其更加得自信,而自卑的人也往往会丧失很多的机会,也会更容易失败。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第一、多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多鼓励、表扬孩子而不是批评和贬低。 心理学指出,我们外界对孩子的评价是一种心理暗示,人的心态是受外界心理暗示的影响的,如果外界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人的自信就会增加,反之自信就会降低。比如周围的人都说你非常聪明,有能力,无形中你就会也认为自己非常的聪明、有能力。如果都说你不行,很难胜任某件工作,你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能否干好。 所以,我们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许多家长也都明白这一道理,但他们根本就做不到。他们也想表扬孩子,可就是找不到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心里面知道孩子有进步应该表扬,可一张嘴还是批评。问题主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许多家长无形中总是拿孩子和自己进行比较。比如你教孩子算一加一,孩子学了半天就是学不会,你会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孩子都学不会,无形中就会着急,就会批评指责孩子。这是你无意识中在拿孩子和自己进行比较,一加一对于你来说确实很简单,但由于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差,这道题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你总是拿孩子和自己比,你根本就不可能给孩子许多的鼓励和表扬,因为你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孩子就应该很快学会,孩子很快学会了也就没什么大不了,如果孩子学不会那就是不应该的,是孩子笨。 其实,冷静想想,我们大人和孩子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世上的许多事情对于我们成人来说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但对于孩子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我们总是拿我们作为评价孩子的参照物,孩子任何的优点和进步与我们相比都会变得黯然失色,我们也就永远不会给予孩子尽量多的鼓励和赞扬。我们只有拿孩子现在的状况和以前的状况进行比较,才可能发现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才可能给予孩子相应的鼓励和赞扬。 2、有些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且总是拿自己孩子弱点和其他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比如别的孩子会背十几首诗,自己的孩子一首都不会;别的孩子很乖,很听话,可自己的孩子却很淘气。如果你总是拿孩子的弱点和别人的长处比,你永远都不会真心真意的表扬孩子。许多家长表扬孩子总是虚情假意的,之所以说家长虚情假意是因为家长表扬孩子并不是出于真心,虽然表面是表扬,实际是想指出孩子的不足,就是在表扬的同时总是将孩子的弱点和不足挂在嘴上。比如孩子原来考了60分,这次考了70分,自己也知道应该表扬孩子,可自己心里想的还是孩子与其他人的差距,你会说:这次考得不错,有进步,但是你看人家毛毛考了90分,你还须努力。 有些家长会说自己是恨铁不成钢,看到孩子不如别人着急,自己这样做是想督促孩子上进,是想让孩子早一天超越别人。家长初衷很好,但督促孩子上进的关键是树立孩子超越别人的信心,就是当孩子有一丝一毫的进步时,及时的鼓励表扬。只要孩子有信心,他们就会勇往直前,他们之间的差距也是会越来越小。如果家长总是拿孩子的弱点和别人的长处比,你就很难对孩子的小小的进步进行表扬。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你的孩子过去考了60分,这次考了70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小的进步,可在你心里面还是想着毛毛,孩子小小的进步对你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就算孩子有不小的进步,但他和毛毛的差距还是很大。这样,你就不会对孩子进行真心真意的表扬和鼓励。你的孩子可能是非常努力才有了进步,可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并没有受到家长的肯定。时间久了,孩子的就会认为自己无论多么的努力,也很难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扬,而丧失前进的动力,孩子的信心没了,家长美好的初衷也只能变成泡影了。别说孩子,就拿我们来说,如果我们很努力的去做,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而依然得不到领导的满意,我们也会很难接受的。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任何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一个人的缺点很可能永远都超不过别人的优点。还拿刚才的例子来说,你孩子的学习可能永远都超不过毛毛。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总是拿孩子的学习和毛毛比,孩子就会被毛毛压得抬不起头来,孩子也会逐渐发现自己几乎不可能超越毛毛,因为它们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信心的丧失很容易导致孩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超越别人的话,我们就不能总拿孩子的弱点去和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拿孩子现在的状况和以前的状况进行比较,孩子可能不如其他同龄孩子,但和以前的他相比却进步不少。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才能真心真意的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赞扬,孩子的信心也会随之增加,只要孩子有信心,孩子就会努力拼搏,就算孩子永远也超不过别人,但他们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的。 这也是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让学校排名次的原因,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有进步的肯定就有退步的,并且有许多的学生可能永远都进不了前十名。排名次只会对那些学习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起到鼓励作用,对大部分学生的信心都是一种压制作用。 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一种谦虚,是怕孩子骄傲,但家长如果总是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是会导致孩子自卑的。 当然,我们有时也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但批评孩子也要注意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孩子一件事做错了,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坏。所以,批评孩子要做到就事不就人,就是说如果孩子某件事情做错了,我们就批评这件事,而不能去指责孩子这个人就坏就笨。如果我们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去指责孩子这个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真地认为自己就是个坏蛋,就是笨得不可开交。 总之,家长多给孩子积极心理暗示的关键在于家长自己心态的调整,不能拿孩子和自己比,也不能拿孩子的弱点和别人的长处比,而要拿孩子现在的状况和以前的状况进行比较。 第二、减少自己对孩子信心的压制。 和大人相比,0——6岁的孩子无论是动手能力、运动能力,还是社会知识、经验等都和我们大人有很大的差距。在孩子心目中,我们大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我们是绝对的权威。 权威对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压制作用。比如如果让我们面对一个某个领域的专家,我们的自信心肯定会受到压制,就算我们的有些看法和专家的不一致,大多数人会认为一定是自己错了,而不敢去挑战权威,。 所以,要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减少自己对孩子信心上的压制。但有许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却总是有意无意的维护和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他们认为在孩子的面前说自己不知道,自己不如孩子,或向孩子承认错误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于是,在孩子面前许多家长总是有意无意的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当孩子问我们一些连我们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编一个答案,或以一句“有什么好问的”敷衍过去;当孩子的意见和我们的不一致的时候,很少有人会认真考虑孩子的意见,往往会说:“你懂什么,照我说的做。”;就算事实证明孩子的意见是对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如孩子;当我们在孩子面前做错了事情,我们也根本不会向孩子承认自己错了。世上没有绝对的权威,任何人都有不足和缺点,我们更是如此。我们要想使孩子有挑战权威的勇气和信心,就必须首先让孩子明白这一道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维护自己的权威,而要勇于承认自己不足。当我们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时,要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当孩子提出不同于我们的意见时,我们要认真考虑,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或用实践去检验;如果我们自己做错了事情或自己有什么缺点就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不能我们口头上反复教导孩子应该知错就改,可我们自己做错了事却死不承认。 如果我们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不仅会压制孩子自信心,还会导致孩子的依赖心理。因为孩子在我们成人面前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当弱者和强者在一起的时侯,弱者总是会希望借助强者的力量来代替自己克服困难。比如一个矮个子和一个高个子在一起,如果矮个的人想够一个高处的东西,自己虽然经过努力可以够到,但矮个的人也往往会让高个的人来替自己去够东西。 因此,为树立孩子的自信,也为了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我们大人在孩子面前不但不能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还要适当的示弱。示弱就是我们明明知道答案,也装作不知道;我们明明能够干好,也装作干不好。如果我们也不知道答案,也做不好,孩子就不得不自己去寻找答案,去克服困难。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如果我们总是赢,孩子就会丧失信心,如果我们故意输上几次,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经过努力是可以战胜我们大人的,从而增强孩子挑战我们的信心。 第三、让孩子在成功中树立自信。 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如果屡屡失败,屡屡受挫,他的信心肯定会受到挫伤;而一个非常自卑的人如果事事顺利,他的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这是人心理的一种正常反应。我们要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在成功中树立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要放手让孩子做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好的任何事情,让孩子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在失败中体验挫折。当孩子遇到困难做不好时,我们应该鼓励、打气,也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或为其做示范,但决不是包办代替。 但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许多事情还没有能力做好,许多挫折还难以承受。所以,他们总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过多的干涉,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准,也不愿让孩子承受一点的挫折和痛苦。比如孩子正在吃力的系鞋带,系了几次都没有系好。这时家长会说:“你还小,系不好,让我来。”然后三下两下把鞋带系好。 家长的这种看法本身就是对孩子没有信心。任何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如何面对挫折,这个学习过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孩子开始时做不好也是正常和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让孩子学习,孩子永远也不会。只不过等孩子大一点,孩子学习的过程会短一些,学习的难度会小一些罢了。但这会使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大大降低,也不利于自信心的发展。 家长的语言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确实没有能力系好鞋带,而是去克服困难的动力。家长的行动更会使孩子更加自卑,孩子会觉得对于大人来说那么简单的事情自己都做不好,自己真是笨呀。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指出孩子的问题,或给孩子做个示范然后让孩子来完成,并对孩子的进步鼓励和表扬。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孩子在成功中树立自信。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信,除了要放手让孩子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外,还要多让孩子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游戏和比赛,比如爬高、玩旱冰、参加各种竞赛等,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孩子充满自信是有益的,但如果孩子过于自信、盲目自信那就是骄傲、自负。骄傲的危害同样很大,因为骄傲的孩子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总是盛气凌人,这种心胸狭窄的孩子很难同别人友好相处,容易受到小伙伴的拒绝和排斥,如果谁在你面前总是盛气凌人,你也会讨厌他的;骄傲的孩子只能听奉承话,听不得一点批评和反对意见,稍微遇到挫折就会失去心理平衡;骄傲的孩子还容易低估竞争对手的实力,而导致意想不到的失败。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 首先,称赞孩子要注意方式。 尽管适度的称赞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但过多的不切实际的称赞却会造成孩子骄傲自满。所以,称赞自己的孩子要有针对性,没必要仅仅因为孩子长得漂亮、聪明而大加赞赏。对孩子的称赞要具体地就事论事、恰如其分,孩子这件事做得好就是这件事做得好,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很出色。 也不要用贬低别人的方式称赞孩子,像“我们家贝贝特别聪明,哪像隔壁毛毛笨得不开窍”,你表扬孩子就是表扬孩子,不要拿不如孩子的人作参照,这样会使孩子瞧不起别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其次,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要把握好度。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太高,孩子无论如何努力都很难达到,孩子是会产生自卑情绪的。可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太低,孩子不需努力即可轻松达到,又会导致孩子骄傲。比如龟兔赛跑,我们往往认为是因为兔子的骄傲才导致了兔子的失败。但客观地讲,兔子失败的责任不在兔子,而在大赛的组织者,正是因为它让兔子参加了这样一场力量过于悬殊的比赛才导致了兔子的骄傲,如果让兔子和猎狗去比赛,兔子还会骄傲吗?其实,这种力量过于悬殊的比赛还极有可能出现第二种结果,那就是乌龟因为自卑而主动放弃比赛。如果乌龟真的放弃了比赛,那么乌龟也就错过了可能战胜兔子的机会。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要把握好度,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不要高得让孩子几乎达不到,也不要低得让孩子很容易完成。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要恰如其分,让孩子只有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 对于骄傲自大的孩子,我们可以交给孩子一些难度稍大的工作,使他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还需向别人学习,还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孩子进步,又可以防止孩子由于过分顺利而滋长骄傲情绪。 总之,自卑和自负的危害同样巨大,我们只有了解了影响心理变化的外界因素后,才能对孩子心理进行很好的调节和引导,孩子才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能既充满自信有谦虚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