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9

 xiaolubao333 2013-12-10

小“微课”,大“世界”

——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 之八

 

八、微课如何评价?——好微课的“五个关键”

 

    微课最关键、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用微课很快捷地掌握了知识,这个微课就是好的微课。因此微课要在学生学的角度去制作,体现以学生为本。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中小学和高校的微课大赛各提出了一个评审标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两者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中小学微课与高校微课的评审标准比较表

中小学

高校

选题设计

(10分)

选题简明(5分)

教学安排

(35分)

选题价值(5分)

设计合理(5分)

教学设计与组织(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15分)

教学内容

(20分)

科学正确(10分)

 

 

逻辑清晰(10分)

 

 

作品规范

(15分)

结构完整(5分)

作品规范

(10分)

材料完整(5分)

技术规范(5分)

技术规范(5分)

语言规范(5分)

教学效果

(40分)

形式新颖(10分)

教学效果

(35分)

目标达成(10分)

趣味性强(10分)

教学特色(15分)

目标达成(20分)

教师风采(10分)

网络评价

(15分)

网上评审(15分)

网络评价

(20分)

 

 

    从表1中两个评价标准分析来看,有以下特点:

    1.教学对象不同。中小学的教学对象的低龄化,因此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要求比较高,要求精选内容合适、简单明了的教学内容。高校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性,因此重点考察教学设计与组织,强调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2.语言要求不同。中小学是学语言的阶段,因此要求教师教学的语言要规范,而高校并没有重点强调,只是要突出教师的授课风采。

    3.教学方式不同。针对中小学的特点,中小学的微课要求有趣味性,以便吸引学生兴趣。而高校学生的理解、自学能力都较强,不要故意增强趣味性,因此提出了要体现教学特色。

    4.教学应用不同。高校的微课传播更为广泛,有些起到了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因此高校的微课应用的要求更高一些。

   

    微课有课程的属性,也有课件的属性,即有知识性,又有资源性,因此可以有多重评判标准和要求。比如可以用上文提到的“四术”作为衡量标准,但最核心的是以下五个方面:

    1.选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做微课,必须是重点和难点。

    2.设计。要对原有的内容重新设计与组织,要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

    3.讲解。要准确清楚,言简意赅。

    4.表现。音视频及多媒体等技术实现要准确规范。

    5.效果。学习者使用的效果要明显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