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凡 在苏州,吃面最讲究的就是那碗汤水。吃客对面馆的评价往往先是“那家面馆的汤水如何如何“,而对于面馆的老板来说,一锅汤,它就是面馆的招牌,一锅老汤,也往往成了面馆最大的资本。曾有一个笑谈,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破四旧”,造反派冲进朱鸿兴面馆,第一件事情就是一榔头将朱鸿兴的汤锅给砸了。按照他们的认为,“老汤“才是面馆罪恶之根本,砸老汤的革命性,远比砸店招牌来得更为彻底。由此也可见得,苏州人的一碗面汤水,在苏州人的心目中占有了多么重要的地位。 前几年,苏州有家新开张的面馆,就曾打出过“每桶汤用20斤苏太猪肉骨头、1只生春阳火腿、7只河南生态草鸡、6只草鱼头、5斤黄鳝骨来吊鲜。这些食材质量都呱呱叫,像苏太肉是苏州地区唯一获得产地、产品双认证的无公害猪肉,吃口好就更不用说了。实际操作下来,一桶汤只能下350碗面,这样算下来,每碗面汤光成本就超过4块钱。 一桶汤,算下来差不多一千四五百,免不了慕名而往。味道相当不错,但怎么也感到这“豪汤”性价比不算太高,也不是太符合苏州面汤的传统。《浮生六记》中有这么一句。沈复夸芸娘,“善不费之疱,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甚为精辟。苏州人素来善以“不费力之疱“而出“意外味”,而苏州的一碗面汤,称它为典范。丝毫不算为过。。 常去面馆的老苏州,几乎都知道,苏州的一碗面,无论是红汤面还是白汤面,除了熬汤的猪光骨勉强算是正料,其余的全都是些平常人家弃之不惜的下脚料。 枫镇大面,白汤面中的佼佼者,熬汤的主料是猪骨和鳝骨;其精妙之处就在于选用上好的酒酿来吊鲜头,姑汤清无色,醇香扑鼻,成了一道久负盛名的夏日隽点。奥灶面,红汤面中的佼佼者,主料无非都是些“鲜活肥硕的青鱼粘液、鱼鳞、鱼腮、血鱼“这样的腥物,但是通过添加各种香料,先煎后煮,曲酒去腥,葱姜提香,小料冲汤以及用菜籽用精炼而成的“红油卤”后,色泽棕红,咸中带甜,浓厚鲜香,无愧于独步姑苏的一朵面中奇葩。由此也可印证,善用常人眼中连“不费之疱”都算不上的厨房弃物,吊出食之难忘的“意外味”,这才是苏州面汤的根本之味,也是苏州的一碗面汤水能够悠远绵长数百年的缘由所在。 笔者自然不会吊汤,但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省力的差事。听人说,吊汤是个慢活,火大了汤色发浑,火小了鲜香出不来,非得那汤锅里串串泡泡如清泉相吐,不能任由汤水翻滚方好。就这样,慢慢的,悠悠地煨,吊出一锅好汤,少说也得五六个小时。如果面馆六点钟开市,吊汤的师傅半夜就得起身,起火,加料,撇沫、调味、滤渣,折腾到天明,才算是大功告成。 喜欢来一碗苏州汤面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在所有的面浇头中,焖肉最实惠,差不多大小的一块焖肉,一块熏鱼或者是排骨,说生胚,五花肉的价钿最大,然而烧熟成面浇头,焖肉却最便宜。根据老吃客的说法,原因就在于烧制焖肉的汤汁,吊汤提鲜全得仰仗它,哪爿面馆的焖肉浇头烧得不行,那么这家店的面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当然,各家面馆提鲜也各都有自家的手段。鳝骨提鲜最著名,也有用鸡壳子,用螺蛳或者其它別物当作提鲜用物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极少有面馆依靠味精来提鲜的。早几年,养育巷口新开了家面馆,装修相当不错,可一踏进店堂,就是一股浓浓的类似于鸡精、蘑菇精的气味,同行的朋友丢下了一句:“这家卖的一定是方便面“,死活也不愿屈尊品尝了。 有点武断,甚至还有点极端,但由此一窥,苏州人对于一碗面汤的注重,确实够得上讲究。 |
|
来自: 苏迷 > 《苏州美食与苏帮菜》